重构、构建、创新:池州傩戏传承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费孝通“文化自觉”视角的考察

2020-10-12 06:16张俊祥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傩戏池州费孝通

◇ 张俊祥 ◇

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促进国家与国家、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文化联系,经济的全球化一定程度促进文化的全球化。全球文化在不断地交融、碰撞中,部分文化流失现象难以避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需要立足于新的时代环境做好自身传承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洪流中确定生存方式。

池州傩戏流传于池州①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截至2019年,全市辖1个区、3个县: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九华山周围的贵池、青阳和石台等县,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地方民俗文化,池州傩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具有原始自然崇拜,而且深受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始由娱神向娱人转变。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思想以及表演艺术的流入、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现代傩戏艺人认同感不足等压缩着池州傩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池州傩戏文化认同和自觉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所接触到的文化,借鉴其他的表演艺术形式和风格,建构其传承发展路径。

一、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

早在1979 年费孝通先生访问美国芝加哥时,就提出“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其内涵阐释中隐含着“文化自觉”思想。1990 年,费孝通先生在日本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深度阐释“文化自觉”的内核与含义。1997 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有如欧美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等等,都在接触、在碰头。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形成一个全球多元文化的时代。这是北京大学应当能够开创一代新风气的时机。开创什么新风气呢?我想用‘文化自觉’四个字来表达。”①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4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第145页。此后,费孝通先生在《费孝通文集(第14 至16 卷)》《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等多篇文章和著作中,反复提及、强调、阐释和呼吁“文化自觉”。

在《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更是明确指出“文化自觉”的实质内容。他提出“文化自觉”与“文化回归”相异、不等于“复旧”,而是要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同时在认识理解所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经过自主调适,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②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思想战线》2004年第2期,第1-6页。。 对于如何实现“文化自觉”,他有三点认识:第一,看文化必须历史地看。只有在历史中研究文化,才能看出其真正的涵义。第二,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有信心。费孝通先生认为现在中国最怕的,就是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其三,文化创新。我们现下所处的社会与之前相比,整体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内容和形式,使文化的发展更满足时代的需要③梁丹:《论费孝通的文化观》,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从1979 年费孝通先生提出“跨文化交流”到1990 年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再到1997年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可见,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并不是一时有感而发而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讨才正式提出。总体而言,对于如何实现“文化自觉”,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维度看待文化的发展,了解其生长的环境,传承文化的精髓和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对自身文化有信心,认知长处与特色。在多元文化并存格局中,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吸收现代、西方的优秀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对于文化发展而言极具重要价值,为传统文化在面临生存考验时提供思考。

二、“文化自觉”视角下池州傩戏的生存困境

早在1987 年2 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安庆文化部、贵池县等单位联合在池州召开“全国首届傩戏学术研讨会”④吕光群:《将池州傩舞傩戏搬上舞台的尝试——小议继承与保护》,《黄梅戏艺术》2009年2月1日。。 在2000 年8 月,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义安城的邀请,池州傩戏首次走出国门,一展风采。随后,又相继赴韩国、匈牙利、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2006 年,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①陈炜,杜兆芳:《安徽池州傩戏服饰文化探究》,《纺织学报》2015年第5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众审美娱乐方式逐渐转变,文化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西方文化艺术开始渗透,地方性的知识、文化面临着不同际遇,或肢解、或消亡亦或被同化,池州傩戏的生存面临考验。以费孝通“文化自觉”视角来看,池州傩戏需要建构自我认同意识,然而池州傩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傩戏文化认同感降低、演艺内容形式落后等成为池州傩戏“文化自觉”的阻力。

(一)生存发展空间压缩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池州傩戏的生存环境遭遇破坏。一些傩戏传统村落面临解构、撤并的威胁,举办傩事活动的村落逐渐消失。据悉,2000 年之前举办傩事活动的村落还有40多个,而2000 年之后只剩下30 多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傩戏村落的演出场所和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开始出现老化、失修现象。为跟上时代潮流,乡村组织、居民参与,将傩戏表演的祠堂、庙宇等场所开发建设成现代民居,傩戏表演场所不断减少。同时,在工业化持续推进下,大型工厂纷纷在各个乡村地区落户,如水泥厂、污水处理厂等,这些工厂的建设用地挤压了傩事活动空间。傩戏演出所需道具五花八门,如木刀、木枪、假人、古钱币、龙亭、傩伞、傩面具等,一场大型的傩事文化活动所需傩面具更是多达108 片,但改革开放初期池州傩戏传统村落的傩面具、傩戏服饰所剩寥寥无几,傩戏村落活动道具的减少,限制了傩事文化活动的样式。

(二)文化自信意识孱弱

费孝通先生提到“文化自觉”需要对自身文化有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最怕的是没有信心。对于一项表演艺术来说,影响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地方群体的文化认同和自信程度。时下,池州傩戏传统村落的人文环境随着现代思想、外来艺术的涌入逐渐结构化,群体性文化人文情怀也在不断削弱。池州傩戏传统村落的居民对于傩戏的兴趣逐渐降低,对于池州傩戏的学习和热衷程度不高,对傩戏采取的是一种娱乐、欣赏的态度。与西方流行音乐和现代舞台剧等相比,池州傩戏的内容相对吸引力不足,地方居民的喜好逐渐偏向现代流行音乐和表演艺术。各傩戏村落修建的傩戏文化广场上,鲜有傩戏演出活动。相比观看傩戏演出,大众更倾向于在傩戏广场上跳广场舞。受制于题材类型和内容涵义,地方政府对池州傩戏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于举办和发展池州傩戏的积极性不高。

傩戏表演者对于池州傩戏的认同和自信,对于池州傩戏传承发展至关重要,当下傩戏表演艺人的较少和认同感的降低制约着池州傩戏的深层发展。池州傩戏演出单位是宗族氏族组织,傩戏技艺世代沿袭、口口相传,且没有固定的演出团体,因此真正掌握傩戏技艺,熟悉傩事活动流程和傩戏道具制作技术的人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傩事活动的收入较少,村落的傩戏表演者迫于生计纷纷外出打工,从事傩戏艺术的表演者越来越少。部分池州傩戏表演者甚至认为傩戏与其他戏曲或其他表演艺术如京剧、黄梅戏等相比,流行程度和发展前景上相对较差,故而选择学习和从事其他表演艺术的工作,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池州傩戏群体力量减弱。

(三)内容形式缺乏新意

置于快速迭变的消费语境下,传统文化需要审视自身文化内涵,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的变化为契机,突破原有内容形式的樊篱。池州傩戏主要代表作有《打赤鸟》《关公斩妖》《钟馗与小鬼》等①檀雨桐:《池州傩戏面具文化研究——以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的傩戏面具为例》,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大多是在农事、祭祀、节令活动中呈现。大众在多次观看同一类型傩戏表演后,边际效用递减下对池州傩戏逐渐丧失兴趣。池州傩戏的表演者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一辈艺人,本身对新事物的接受学习能力较差,未能把握新时代消费者的心理,对傩戏内容作出相应的创新和变化。而新一代的傩戏艺人受西方现代文化的熏陶对傩戏的文化认同程度不高,学习热情不足,在内容创作上无法把握傩戏创作的要义和本质。

当信息技术、互联网介入大众生活,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内容生成方式为传统文化建构起新的空间、场域。反观池州傩戏的表现形式,依托春节期间单一的演出、傩戏广场简单文字介绍、大众上传视频以及网站视频等宣传方式,未能深入阐述傩戏文化内涵与技艺。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形式,大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池州傩戏的演出人员从年龄分层上看,以中老年群体居多,文化程度低,对于外来文化、西方表演艺术的方式与内容接纳和学习程度较低,与生存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相比,对于吸纳外来内容、表演艺术以及利用新技术转化、传播池州傩戏不够熟稔熟悉,缺乏深度把握。

三、费孝通“文化自觉”视角下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策略

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地方民俗,池州傩戏在整体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如今,主客观因素不同程度上制约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池州傩戏缺乏高度“文化自觉”意识,没有充分认可池州傩戏的价值与特色、重视池州傩戏的传承和发展。基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视角,池州傩戏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作出改变与调整。

图1 基于费孝通“文化自觉”视角审视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

(一)重构生存基础

费孝通先生提到“文化自觉”需要清楚自身文化的来历、所处的环境和发展历史。“在不断向前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庙会和其他众多民俗一样,随着乡土社会的损蚀、乡村神圣空间的压缩面临着程度不一的庙会实践的衰落问题”②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第111页。, 对比庙会而言,池州傩戏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当下整体生存环境亦受到压缩、挤压,属于傩戏的“适生境”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消解,池州傩戏的表演场所、演出载体、表演艺人逐渐退出“舞台”。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池州傩戏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重新构建生存基础。

重新构建文化生存空间,加强傩戏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演出场所的修建和保护。《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把传统村落明确定义为: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村落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212/t20121219_212337.html,2012-12-12。。池州傩戏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傩戏活动的村落,逐渐在城市化进程中被现代性乡村所取代。池州傩戏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推动。对于池州傩戏传统村落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解构、撤并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做好相应的建设规划,同时需要将一些大型的水泥厂、污水处理厂移出傩戏村落,实施“池州傩戏特色村落”建设规划,以傩戏为村落建设的主要特色,做好相应宣传工作。村落居民应提高保护和传承意识,积极参与“池州傩戏特色村落”的建设中。对于池州傩戏演出设施的庙宇、祠堂、傩戏广场年久失修,大量龙亭、傩伞、傩面具等傩戏道具流失损坏,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做好相应的补救工作,修复和完善池州傩戏的演出场所和演出道具。

(二)构建自信意识

“人类发展到现在已开始要知道我们各民族的文化是哪里来的?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②费孝通:《九十心语》,重庆出版社,2005年,第207-211页。池州傩戏传承发展面临困境的本质原因在于对这项传统文化信心的丧失,当地政府、部分傩戏艺人都认为池州傩戏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戏曲、表演艺术的出现而不适应时代需求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费孝通先生认为要实现“文化自觉”,关键在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有信心。费孝通先生认为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自觉”,理应包含文化自信,是一种自信基础上的自觉,而绝不是文化的自卑。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需要有自信、重视和认同。

在池州傩戏教化和傩事活动开展工作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将傩戏的教化和培育看做是村落建设的重点,需要在池州傩戏村落开设傩戏学习课程,培养大众对傩戏的学习热情以及对于池州傩戏价值的认知。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相关池州傩事演出工作,举办活动频率要有所提高,将傩戏活动的开展逐渐引导成为大众日常娱乐的一部分,广泛动员大众参与傩戏活动。作为傩戏艺人而言,需要培养自身对池州傩戏的信心和认同度。受外来思想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影响,傩戏艺人自身对这项表演艺术的认可程度和热爱程度逐渐减少。池州傩戏作为一种体现地域风俗的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价值与特色,与其他表演艺术相比,有自身竞争优势。傩戏艺人需要做到“各美其美”,对池州傩戏保持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自身认同自身的文化才能让大众关注和喜爱这项表演艺术。由于傩戏演出收入单薄,迫于生计,傩戏艺人纷纷外出打工,对于傩戏表演的浸淫程度不够,演绎质量不断下降。从这一点来看,傩戏艺人不仅要认识到傩戏的文化价值,也要认识到傩戏的经济价值,不仅关注傩戏本身,也要关注傩戏的衍生价值,致力池州傩戏传承发展。

(三)创新内容形式

对于池州傩戏的传承和发展而言,需要注入新元素,吸收外来元素,创造出新的傩戏类型和表现形式。费孝通先生认为实现“文化自觉”需要进行创新。“我们的学问是要从历史里面出来的,也就是要从旧的里面长出新的东西来。这就是传统和创造结合的问题。”①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出版社,2009年。池州傩戏的传承发展需要做出创新,不能一味固步自封,需要“破而后立”。

池州傩戏需要对原有傩戏内容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内容进行弘扬,对不符合当下发展的部分需要有所舍弃。立足当下时代环境,把握现代大众的消费观念。当下大众热衷于追捧具有新鲜感的事物,池州傩戏的创造中需要突出新意,可以融合舞台剧、流行音乐等现代艺术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消费语境开始发生变化,傩戏创作上既需要结合当下网络化的语境,又要不失池州傩戏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池州傩戏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傩戏内容既要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要含有傩戏的本质。新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解构了大众的思维理念,简单的拼贴、聚合破坏了文化的真实性。费孝通先生也同样认为,看待文化需要历史地看。文化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不仅知识和技能可以传承,而且更深层次的内容如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等亦可传承。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深刻把握池州傩戏的内涵,挖掘更多内容。

作为一项富有重要价值的地方民俗文化,仅仅依靠小范围、不定时的演出,简单文字介绍和视频宣传难以支撑池州傩戏的进一步发展,池州傩戏需要创新其表现形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科技水平与之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尤其全媒体化传播的方式实现了声音、图像、文字等全方面的生动展现。傩戏广场亦可引进新的装置和设备,改善演出条件,利用AR、VR 等技术进行传播宣传。当下大众热衷的是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化样式,池州傩戏可将晦涩的内容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呈现。多种媒体平台的出现,为池州傩戏的运营提供了多种渠道。“民俗在媒介化社会进程中,与媒介传播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不仅可使民俗文化得以世代延续和传承,最终成为每个社区成员的文化记忆,同时还有利于国家认同感的培育。”②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第112页。利用新媒体技术,池州傩戏可以衍生出多样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突破单一演出盈利模式的桎梏,促进池州傩戏以多样形态呈现,吸引大众多方参与,凝聚池州傩戏文化认同感。

结 语

池州傩戏传承百年,在不断的传承与演绎中见证着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体现出池州当地的风俗人情。就其自身价值而言,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娱乐价值。

伴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大众思想观念的更迭,池州傩戏这项古老的戏曲艺术在现代化的语境中面临着生存环境不断破坏、傩戏文化自信意识孱弱、内容形式缺乏新意等困境,基于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的把握,需要重新构建池州傩戏生存发展的基础,凝聚和培养文化自信意识,创新内容和形式,了解文化发生发展环境以及认同文化的价值与特色,突破原有模式的窠臼,认同和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走出一条“池州傩戏自觉”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傩戏池州费孝通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江西傩戏符号构建研究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印象
德江傩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