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差异性研究

2020-10-11 13:01高晓燕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经营

高晓燕

(天津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天津 300222)

提要: 在绿色金融发展日趋主流、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安全性为前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关注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是否产生有利影响及影响力度如何。基于上述背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综合得分,通过面板回归和阿尔蒙估计方法分别对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展绿色信贷能够提高整体银行业的经营绩效,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化及这种影响存在滞后性。

相较于其他非上市商业银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具有更大影响力和社会约束力,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信息披露义务,此外也更容易受到法律、社会舆论的约束与监督。基于此,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能够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促进绿色信贷的良序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一、研究进展与问题

(一)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时观点不一,因此这一领域研究并未形成统一定论,主要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

Ruf等通过研究发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企业其经营效果更佳[1]。Simpson和Kohers对美国国有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2]。乔海曙、谭明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0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能够优化其财务绩效情况[3]。蒋先玲、徐鹤龙表明,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不仅可以践行社会责任,还可以推动企业经营战略转型升级,为商业银行本身创造新的市场商机[4]。刘立民、牛玉凤等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6年数据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情况,最终得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能够使其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5]。李苏、贾妍妍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11—2015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指出绿色信贷与银行信贷风险呈反向关系,与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关系[6]。高晓燕、高歌以2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基础,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20家银行2010—2016年的盈利能力情况,并通过回归分析对绿色信贷规模与其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认为银行业实施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其竞争力[7]。任康钰、张晨希认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绿色信贷有助于改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绩状况,而恶化国有银行的业绩水平[8]。

2.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无明显影响或有负向影响

Seifert和Brammer等认为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与否对其经营绩效无明显影响[9-10]。Makni等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得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状况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11]。孔龙和张鲜华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0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力度与当期6个主要业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力度与业绩指标之间并不显著[12]。李程、白唯等在基于演化博弈论和DID模型的视角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绿色信贷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情况。实证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有显著的负向关系,也就意味着绿色信贷政策的颁布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13]。

3.绿色信贷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随时间长短变化而改变

Scholtens和Dam指出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意识与资产收益的关系主要受时间长短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若存在银行管理环境风险,其经营成本会提升,最终导致银行经营效率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银行的收益随之增加,经营绩效也有所改善[14]。郝清民、武倩月等以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有50%以上的商业银行在将“两高一剩”贷款转化为绿色信贷的过程中能够优化其经营业绩,且短期效应的相关性更加显著[15]。徐枫、马佳伟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赤道原则”①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短期内会提高经营绩效,而长期这种正向影响会被拉低[16]。

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因此这一领域研究并未形成统一定论。此外,多数研究者是将商业银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未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分析。

(二)绿色信贷发展的现存问题

1.信息披露不充分

就绿色信贷相关信息披露而言,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较高,对绿色信贷投资领域、环境效益、信贷结构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披露。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内容有待规划和完善,其对外公布的相关数据主要局限于绿色信贷余额,而对于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种类、期限、利率以及污染物减排效果等相关资料较少。

2.绿色信贷产品种类不丰富

纵观我国绿色信贷市场,商业银行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将市场定位于企业,针对个人以及家庭的零售类产品却不够丰富,由于绿色信贷产品无法深入到社会各领域,导致其影响力有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例,截至2017年6月末,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绿色信贷余额为16907.05亿元,其中投资于新能源汽车这一零售类产品的占比仅为3.15%,其余接近97%的绿色信贷产品均面向企业,这种绿色信贷产品定位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制约了绿色信贷的灵活发展。

3.贷款抵质押物种类不够丰富

贷款抵质押物作为融资企业按期按要求向商业银行还款的履约保证,在整个贷款的申请、发放、使用、回收各个环节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常见的绿色信贷抵质押物主要集中于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碳排放权、排污权这三大类。但是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可信赖的企业担保物远不止这些,例如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权、企业股权等无形资产也可以发挥同样作用,帮助成长型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4.绿色信贷期限较短

相较于非绿色传统项目,开展绿色项目往往更加依赖于长期融资,此类项目前期大多须投入大量环保技术研发成本,为此需要数额较大且期限较长的信贷资金去维持整个项目的正常运转。但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据期限相对较短且不够稳定的社会存款。这便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出现资金供求不对等的期限错配问题,最终使得商业银行无法为融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且稳定资金。为了避免这种资金错配问题的出现,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要求下践行社会责任时为了尽可能规避或是减轻信贷风险,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多为安全性较强、流动性较大的短期产品。

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指标选取和模型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全面性与可得性,剔除了对绿色信贷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农村商业银行后,在剩余已有上市商业银行中选取部分信息披露较为全面的5家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我国绿色信贷正式起步于2007年,加之在商业银行响应绿色信贷政策到绿色信贷资金的实际投放具有时滞效应,且大部分商业银行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尚未发布,因此选取了20家商业银行2008—2018年的绿色信贷数据为分析样本。其中各商业银行有关经营绩效指标来自历年年报,绿色信贷数据来自历年社会责任报告、年报及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宏观经济指标来自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指标选取

1.绿色信贷指标选取

绿色信贷与生态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发放程度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一般而言,绿色信贷比越大,则说明其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两高一剩”企业的资金限制及对符合绿色发展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就说明绿色信贷政策落实效果更明显。因此,选取绿色信贷比作为绿色信贷发展程度的“显示器”。

2.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梳理现有关于构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强调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重视“三性”的基础上,又引入商业银行规模性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共选取包括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及规模性在内的12个指标共同组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体系。

3.主成分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有12项指标,由于各指标之间相互影响且相互渗透,导致指标体系较为复杂,无法通过基础的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最终得分。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

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有效性检验后,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主成分,并以各自方差贡献度占总方差贡献度的比为权重加权平均得到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作为因变量。

4.控制变量选取

资本充足率(CA)。这一比率代表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最后偿债能力和对各类风险的抵抗能力。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因此将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引入。

银行家信心指数(INDEX)。认为银行家的信心对于银行信贷投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银行家信心指数作为刻画银行业整体经营态势的控制变量。

GDP增长率(RGDP)。这一比率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因此,使用这一指标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控制变量。

(三)模型建立

通过对本文文献综述的梳理及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发现,开展绿色信贷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绩效。

H2: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着差异化影响。

针对假设H1和H2,设定如下研究模型:

Fi,t=α1+β1GLRi,t+β2CAi,t+β3INDEXi,t+β4RGDPi,t+εi,t。

(1)

H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

基于第三个假设,设立分布滞后模型,将绿色信贷占比的部分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纳入式(2)的研究模型:

(2)

式(1)及式(2)中的i代表商业银行个体数(i=1,2,…,20);t代表年份(t=1,2,…,11);ε代表随机误差项。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解样本数据的特性,首先使用Stata11.0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到,绿色信贷占比介于0.16%~29.77%之间,平均值约为3.59%,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占比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较为明显,且平均值较小。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各银行总贷款额来说,20家上市商业银行整体开展绿色信贷的力度不大,应尽快调整贷款结构,使贷款结构趋于合理化;3个控制变量标准差均不大,这说明数据变化幅度较小,能够充分发挥控制变量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因此利用Stata11.0软件,通过LLC、ADF、PP方法验证样本的平稳性(见表2)。检验结果表明,除F指标外的其余4个指标P值均小于0.05,因此,均通过3种方法的检验。而F指标的某一P值大于0.05,未通过ADF检验,但是,通过其余两种方法检验。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所选取的5个变量所组成的序列较为平稳,因此该估计有效。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2.面板数据模型选择

基于绿色信贷模型建立整体银行业模型,随后分别对三类商业银行建立面板模型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分别将整体银行业、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设定为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

为保证模型形式的合理性与准确性,需要使用相关检验方法来判定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抑或是混合效应模型。通过Stata11.0软件对模型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具体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F检验下上述4个模型的P值均在临界值0.05以下,因此,拒绝原假设,无需建立混合效应模型。在Hausman检验下4个模型的P值均大于0.05,无法拒绝原假设,因此,4个模型均建立随机效应。

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回归结果

使用Stata11.0软件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并分别对上述4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回归结果

模型1中绿色信贷占比的回归系数为0.0364304,大于0,且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绿色信贷占比的回归系数较小。这就意味着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力度较小,影响动力不足,因此,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上述分析验证了的第一个假设H1:整体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开展对其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整体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其经营绩效。

模型2、模型3中绿色信贷占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95514和0.0117879,虽然回归系数大于0,但是该指标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不显著,即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当期绿色信贷水平并未对其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模型4绿色信贷占比的回归系数为0.0862609,大于0,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因此,实施绿色信贷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占比系数大于整体银行业的水平,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为其带来的经营绩效积极影响超过整体银行业。

上述分析验证了的第二个假设H2: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

4.分布滞后模型

使用Eviews7.0软件进行阿尔蒙法检验,表5的结果显示,当滞后期长度由5下降到4时,拟合优度值增加,当滞后期长度由4下降到3时,拟合优度出现恶化,因此,选定滞后期长度K值为4;当K值固定为4,M值由2提高到3时,拟合优度出现恶化且AIC和SC数值均变大。因此,将滞后期长度K值定为4,多次项系数M值定为2且将该分布滞后模型设定为模型5,具体回归结果见表6。

表5 滞后阶数K和多项式次数M确定

表6 绿色信贷滞后项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回归结果

如表6所示,一方面,当期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即当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起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虽然绿色信贷滞后1阶至滞后4阶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正相关,但滞后1阶与滞后4阶并不显著,只有滞后2阶与滞后3阶显著。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在当期与第一年并未产生声誉效应,当绿色信贷开展后的第二年及第三年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逐渐呈现。

因此,证实了第三个假设H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有滞后性。

四、结 论

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整体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其经营绩效

虽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性,但绿色信贷占比的回归系数较小,也就意味着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力较弱。究其原因有:(1)相关配套政策缺乏具体性与针对性细则,绿色信贷专项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及奖惩机制不健全。(2)地方政府缺乏对实施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提供激励政策扶持,导致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动力不足。同时,地方政府并未在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搭建灵活、畅通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在对融资企业进行资信审核时出现审核成本高、所得企业信息片面、准确性差的现象。

(二)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1.实施绿色信贷对大型商业银行当期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

究其原因:(1)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资金实力较为雄厚,存在庞大的资金规模效应。因此,绿色信贷资金只占其资金规模的很少比例,并未对商业银行产生强烈的经济效应。(2)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居于金融业中的关键地位,实施绿色信贷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追求收益性,而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实施绿色信贷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当期经营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究其原因:(1)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提高绿色信贷的投放比例也意味着要削减“两高一剩”贷款的规模,因此,在目前激励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经验缺失的背景下,实施绿色信贷会减少收入来源进而压缩利润空间。(2)当地政府对这类银行的支持力度有限且资金供求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时易引发信用风险,降低其经营绩效。(3)实施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且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受绿色信贷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整体银行业。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凭借其特有的灵活信贷机制和地方政府的针对性扶持政策,让其能够趋利避害,充分享受绿色信贷所带来的收益,进而表现为经营绩效的改善。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性

上述理论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会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带来正面声誉效应,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不可否认,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是一种长期且缓慢的行为,绿色信贷产生的声誉效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才能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之中。除此之外,这种良好声誉的建立也不会很快消失,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效。

五、对策建议

(一)基于政府角度的对策

1.配套政策具体化,促进政策落地

(1)政府可以根据绿色信贷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细化、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一方面,要以“赤道原则”为出发点,制定统一的绿色信贷执行标准,进而对绿色信贷有更为准确的定位与认知。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制度将商业银行对绿色融资企业的授信流程简化和标准化。(2)对绿色信贷单项立法。对绿色信贷设立法律专栏、进行单项立法等形式提高对绿色信贷的政策指引与法律约束。在单项立法中进一步明确绿色信贷的种类、业务范围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规定等,让绿色融资企业与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信贷行为更加标准化和合理化。(3)健全绿色信贷奖惩机制。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置节能减排担保基金、优惠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及融资企业实施绿色信贷。另一方面,对于开展绿色信贷积极性不高的商业银行要加强引导与教育。对于“两高一剩”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可以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的形式限制商业银行对此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要强化对企业高层的相关法律责任并建立问责机制,提高法律的强制威慑力。

2.政策支持差异化,强化监管效率

上述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性,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其品牌形象、市场规模、影响力等在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地方政府应在该类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初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大对绿色信贷产品的销售力度,从源头治理,提高大型商业银行的展业兴趣与动力,进而提高绿色信贷占比,使其形成规模效应最终达到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目的。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应该适时调整信贷结构,丰富信贷产品与日常业务,进而扩大利润来源,打破这种过度依赖传统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重视对该类银行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激发该类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当地政府应重点为该类银行树立品牌效应,加大对该类银行的宣传力度,进而扩大市场影响力。

地方政府要牵头搭建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一改当下银企两者所掌握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尽可能减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地方政府应牵头并联合有关环保部门、征信部门、商业银行及绿色融资企业等机构共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开发绿色信息资源共享库的方式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调查、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的审查及监管部门对银企的监管等环节信息共享,这样一来,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提高了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效率。

(二)基于商业银行角度的对策

1.加强对绿色信贷的推广力度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大对绿色信贷的信息披露力度,拓宽客户对该产品的了解途径,不应该仅拘泥于官方网站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在推广绿色信贷时,应打破网点所在地的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收集、传递功能,打开公众了解绿色信贷的大门。及时对外公开绿色信贷有关信息和优惠政策,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讲述绿色信贷的独特优势,提高客户投融资兴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活动中心,积极举办专项活动,增加绿色信贷的曝光度,向社会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为投资者提供绿色投资机会。

2.开发多样化个人绿色信贷产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推出绿色信贷大部分是面向企业的,在个人消费领域涉猎不深,而发达国家针对个人及家庭提供的绿色信贷受众范围较广。例如美国新能源银行设计出房屋净值贷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太阳能融资”服务;加拿大温哥华城市商业银行设计出清洁汽车贷款,为购买低排放汽车给予利率补贴;英国巴克莱银行设计出呼吸信用卡,为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者给予折扣优惠并将其一部分利润投资于减排项目。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绿色信贷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将我国个人绿色信贷产品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可将其按照属性细分为房产、交通、信用卡3类,并根据每一个细分的市场进行更精准化定位,从而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3.丰富绿色信贷抵质押物

在我国商业银行规定中,企业融资时可充当抵质押物的种类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那些虽然资金不足却拥有着前沿专利权、知识产权等特殊资产的企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由于抵质押物限制而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丰富绿色信贷抵质押物尤为关键。例如设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估值,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企业的质押物进行资金融通;商业银行将融资企业的诚信优质纳税记录作为质押物设计出税质押贷款,为开展绿色项目的融资企业提供资金;商业银行可以将保险机构作为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来推广保险中间信贷产品,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产品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获得商业银行融资。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将出口退税、企业股权等新型无形资产作为申请绿色信贷的还款保证,这类资产同样可以发挥传统抵质押物的担保作用,为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

4.拓宽绿色信贷资金来源

为解决融资企业长期绿色信贷资金的需求缺口问题,延长绿色信贷期限势在必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要素就是拓宽绿色信贷资金来源。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发行专项绿色债券,原因在于该类新型金融工具具有融资期限长、成本低、数额大的特征。为此,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可以打破依靠短期社会资金为资金来源的局面,以较低成本获得长期且稳定数额的资金,用以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解决融资企业长期资金需求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绿色信贷项目多数为中长期,过度依赖于商业银行资本,一定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为此,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从而降低对银行资本的依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通过盘活信贷存量的方式从而进一步释放资金,并将这些资金在绿色业务上再次循环利用。

注 释:

①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缩写为EPs),财务金融术语,是一套非强制的自愿性准则,用以决定、衡量以及管理社会及环境风险,以进行专案融资(project finance)或信用紧缩的管理。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