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杉 袁艺萌 王茉莉 申恩华 王 岩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乙型肝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炎类疾病[1],同时也是一种传染类疾病,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脏炎性病变,可能会引起多器官损害[2]。肝硬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3],其主要指的是由一种或者是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所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部分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4]。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出现的元凶之一,其主要的发生原因为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以耐核苷类药物为主,而不同类型的耐核苷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分析出哪种治疗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5]。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耐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62例,分析了在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耐核苷类药物的免疫改善情况及疗效,做如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耐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62例,根据患者所运用耐核苷类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龄介于36~65岁,平均年龄为(45.80±2.90)岁,患者乙型肝炎病程在6~30年,平均病程为(15.30±1.60)年;B组31例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患者年龄介于35~66岁,平均年龄为(44.90±3.20)岁,患者乙型肝炎病程在5~31年,平均病程为(16.10±1.40)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6]、治疗依从性佳、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给予患者降酶、保肝等内科综合治疗[7],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的耐核苷类药物治疗方法如下。
A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生产厂家:上海施贵宝;批号AAV4808)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每次的剂量为0.50 mg,每日1次。B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制药;批号:18010009)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每次的剂量为100 mg,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分别为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HBV DNA载量、HBeAg转阴率,为试验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以及保证。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试验研究中A、B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处理与分析,HBeAg转阴率运用(%)表示,ALT、PTA以及HBV DNA载量均采用()表示,数据的检验分别通过χ2和t实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PTA比较 A组、B组患者治疗后ALT、PT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t=2.571,P=0.036),且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t=4.604,P=0.003);两组患者治疗前ALT与PTA无明显差异(t=0.727,P=0.4 8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PAT分析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PAT分析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HBV DNA载量分析比较 A组、B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HBV DNA载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t=2.764,P=0.017),且A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t=9.925,P=0.006);两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无明显差异(t=1.363,P=0.178)。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HBeAg转阴率分析比较 A组、B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HBeAg转阴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χ2=15.098,P=0.013),且A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χ2=18.486,P=0.004);两组患者治疗前HBeAg转阴率无明显差异(χ2=0.352,P=0.947)。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HBV DNA载量分析比较(log10拷贝/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HBV DNA载量分析比较(log10拷贝/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HBeAg转阴率分析比较[n(%)]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与HBV持续复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达到控制肝脏炎性反应的目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与目的[8]。在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恩替卡韦以及拉米夫定为较为常用的耐核苷类药物,为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和康复就应该分析出一种更好的治疗药物[9]。
恩替卡韦属于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属于抗乙肝病毒的一类药物,对抑制HVB DNA的复制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10]。拉米夫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药物,其可以阻断病毒DNA的合成[11]。在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恩替卡韦可以更加理想和显著的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了患者HBeAg转阴率及免疫能力,相对于拉米夫定来说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发挥出持续抑制的效果,长期疗效相对较为理想。由此可见,应该将恩替卡韦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首选耐核苷类治疗药物,为患者的更好治疗与康复提供基础[12]。通过试验分析得知,A组、B组患者治疗后ALT与PT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A组、B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HBV DNA载量以及HBeAg转阴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且A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组患者治疗前ALT、PTA、HBV DNA载量以及HBeAg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耐核苷类药物的运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免疫情况,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将其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