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嫦 赖春明 陈洪波
KS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病症,可严重损害及感染患者的肾脏,对其肾脏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威胁,而输尿管结石作为最常见的上尿路结石,多伴有腹部绞痛及血尿,若合并尿路梗阻会感染,易诱发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近年来,赣南地区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居全国前列,部分患者需要进行PCNL等微创手术治疗,取出体内结石。目前,针对PCNL的术口处理,传统方法是多用缝线缝合及术后常规换药,但传统处理方法会导致尿液外渗多、愈合时间长,易发生线周感染,且伤口拆线后会留下明显瘢痕。蝶形胶布和红外线治疗在国内已经在多个外科领域应用,并已被证实安全有效[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蝶形胶布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具有无缝线、瘢痕小、省时、省力等优势,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而在PCNL术后术口中的应用目前相关报道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本研究分析蝶形胶布联合红外线照射方法处理PCNL术后创口的临床效果,以期患者早日恢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及KS需行PCNL的患者80例,纳入静脉尿路造影显示有明显狭窄梗阻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泌尿系肿瘤及结核者、感觉神经障碍者及严重性脏器功能衰竭者、急性或重度感染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5.46±8.27)岁,平均手术时间(82.34±16.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8.69±18.35)ml,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3例,KS 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4.78±8.32)岁,平均手术时间(82.63±16.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9.52±18.28)ml,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4例,KS 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均行PCNL,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显效,采取平卧截石位,常规消毒后可垫高患者腰部,与手术床平面呈20°左右,使术侧身体适当悬空于手术床,尽可能显露术区,根据结石分布位置、数目确定最佳穿刺点进行穿刺并逐级扩张,放入肾镜确定结石位置及大小,再使用钬激光击碎并冲出结石,清石完毕后置入双J管,将其位置调整合适,再放入肾造瘘管与导尿管,结束手术。
1.2.2 术口处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口换药方法,若患者术口被血液渗湿需及时更换,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使用碘伏棉球对术口皮肤进行消毒,待干燥后取无菌传统敷料覆盖术口进行包扎,完成粘贴,1次/d。观察组采取蝶形胶布联合红外线照射法,先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术口部位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消毒方法同对照组,连续给药直至切口出现新的肉芽组织,医护人员使用酒精棉球消毒双手,使无菌蝶形胶布的形状大小适合术口,再应用蝶形胶布将其上下固定,并与术口紧密贴合,对合整齐,牵拉固定后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2次/d,30 min/次,并严密观察术口情况,待术口愈合,拆除蝶形胶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取VAS 评分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标准分计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或不适感;1~3分表示轻微疼痛,未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4~6分表示中等疼痛,不适感明显,对活动存在一定影响;7~10分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明显[4]。比较两组术口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口感染、尿外渗、肾绞痛、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2.68±0.52)分低于对照组的(4.15±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5,P=0.000<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近年来,受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影响,KS发病率居高不下,且部分患者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需给予及时治疗。雷华等[5]表明,PCNL不受结石位置影响,清石成功率高,已成为治疗大体积KS及其他复杂KS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及KS;曹雪峰等[6]表明,若患者行PCNL后未得到有效护理,易并发切口感染与输尿管损伤等症状,可对预后造成消极影响。基于以上背景,说明促进术口愈合可实现患者尽早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蝶形胶布两头宽,中间小,用于固定贴在术口两边可拉紧对合,且胶布不易胶落,红外线照射可被患者表层皮肤吸收,具有温热效应,两者在促进PCNL术口愈合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研究证实[7,8],蝶形胶布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直线伤口、线形伤口、腹部切口或固定引流管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应用于刨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一方面,相比药物治疗,采用蝶形胶布联合红外线照射方法处理术后创口无毒副作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感及身体负担,有利于在临床普及推广使用[9];另一方面,采用PCNL治疗KS无需缝线,避免对组织造成再次伤害,且蝶形胶布可以增加对术口窦道的挤压力而减少尿液经术口外渗,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传统术口处理方法术后愈合时间长,而蝶形胶布对患者术口进行紧密固定,可有效连接周围皮肤,减轻术口组织张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王菊廷等[10]表明,对术侧肾区行近红外线照射能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术后疼痛。两者联合治疗PCNL术后患者,使术口愈合时间缩短,具有减轻疼痛、缩小瘢痕的作用,住院时间更短,同时可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及治疗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选择蝶形胶布联合红外线照射方法处理PCNL术口,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其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