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颖,裴冬梅,吴 琼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的需求,全科医学逐渐受到重视。2018年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1]中指出,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要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前,全科医生和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成为限制我国医疗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2]。全科医学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医学生充分了解全科医学,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生或成为其他学科的专科医生后能与全科医生有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全科医学已成为我院临床医学类学生必修的一门考试课程。本学期我院全科医学专业授课首次更换教材和教学大纲,本研究旨在了解全科医学在临床医学类学生中的教学现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全科医学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在沈阳某高校本学期接受全科医学概论授课的2016级临床医学类学生中随机抽取360人,其中包括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学等专业。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专业认知、教学设置评价、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三方面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33%。
354例研究对象中,259人(73.16%)喜欢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217人(61.30%)重视这门课程,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程度与重视程度呈正相关(P<0.01),见表1。调查还发现,307人(86.72%)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2人(0.56%)认为没有帮助,45人(12.71%)表示不清楚这门课程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否有关。
表1 学生课程喜欢程度与重视程度的相关性(n)
2.2.1 学生对课程安排的评价 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学期给予学生30学时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授课,其中实践课程均安排在理论课的中后期,在指定的实习社区完成,由社区教师授课,“三甲”医院教师辅助教学,采取4学时集中授课制度。252人(71.19%)认为理论和实践课课时的设置合理,98人认为一般,4人认为不合理。276人(77.97%)认为理论和实践课程衔接的设置合理,73人(20.62%)认为一般,5人(1.41%)认为不合理。
2.2.2 学生对理论课程内容的评价 本学期理论授课教材为于晓松和路孝琴主编的第5版《全科医学概论》,全书共计19章,分为两篇,第一章到第十章为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第十一章到第十九章为全科医疗实践部分。学生最感兴趣的两章节分别为第十一章“高血压的全科医学处理”和第一章“全科医学概论”,见表2。
表2 学生对理论内容各章节的感兴趣程度
91.53%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总体教学过程和效果良好,96.05%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专业水平良好,90.4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良好,81.64%的学生认为教师应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效果良好,79.66%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课堂互动气氛良好。见表3。
表3 学生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n(%)]
全科医学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全科人才的基础[3],而教学过程的不断调整、改进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保证全科医学课程持续性开展的关键。本次调查发现,在理论教学中,大部分临床医学类学生认识到了全科医学的重要性,也因此增加了对全科医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提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原因只是因为全科医学课程属于必修考试课程,也并不明确学习这门课程对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无帮助;也同样有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未来不会从事全科医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需向学生介绍国家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加快全科人才培养等政策,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地了解全科医学,了解全科医生的岗位职责和职业成就[4],让其充分意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形成全科医学思维。
目前全科医学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程只占4学时,且实践课程的开展均在理论课程的中后期进行。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理论和实践课时的设置合理,二者的衔接设置合理。但仍有部分学生提出,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篇内容是抽象的,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且学生在参与这门课程前对全科医学的了解甚少。关于理论课程内容的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仍然是实践篇的“高血压的全科医学处理”,第二位是“全科医学概论”,学生愿意了解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现状,想要了解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
许多学生提出社区实践对于真正了解全科医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部分学生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课程是真正打开部分临床医学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识的一扇窗。因为只有真正到了社区,看到了社区齐全优质的设备,了解了门诊常见病的病种,参与了家庭访视,亲历了病房患者病情危重转诊到三级甲等医院等,才真正了解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现状,了解了家庭档案的建立,体会到分级诊疗的优势等。社区实践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全科医学综合性、持续性为全体社区居民服务的理念,早期对全科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未来的职业方向[5]。另外,在社区实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对中医门诊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社区实践中可以适当延长中医实践课的时间。同样,在强调理论课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课,认真制定社区实践课的大纲,统一形成标准,适当在实践课中增加讨论课,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因此,在以后的课程安排中,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社区实践的课时,并将社区实践课程的开展时间尽量穿插到理论课程的前部分,同时要注重社区实践课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全科医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总体教学过程和效果较好,学生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给予肯定。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因此,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全科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仍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开展PBL、CBL等情景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决策能力[6],融合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为今后全科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