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研究

2020-10-10 00:54王心意鞠建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牛膝钩藤医案

王心意,鞠建庆,徐 璇,张 帅,5,林 骞,5,徐 浩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一级预防对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诸多名老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本研究通过收集当代名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的临床医案,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以《国家级名老中医高血压验案良方》[3]、《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高血压病》[4]所载医案为数据源。名老中医代表着当今中医学的最高水平,这两本图书的作者均为参加“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人员,收集了从第一批至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选择治疗高血压的临证验案和经验方,精选了当代中医名家包括周次清、邓铁涛、朱良春、周仲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的典型医案和经验效方,所载内容翔实,方剂处方精妙,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名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的学术特色。将书中所载医家信息、方剂名称及其包含的药物录入Excel软件,建立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处方用药数据库。

1.2 数据选取

1.2.1 纳入标准 ①西医疾病诊断明确为高血压;②诊疗过程明确;③使用中药治疗;④中药处方内容完整。

1.2.2 排除标准 中药处方组成不完整(有方无药、缺少药味,药物组成不明确)。

根据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检索筛选出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有效医案,对医案逐条核对并整理,建立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医案数据库。

1.3 中药数据规范 选择古今医案云平台V 1.6.3中医案统计分析模块,利用其中的医案标准化功能对医案中的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生地统一为生地黄、熟地统一为熟地黄、紫丹参统一为丹参、龙胆草统一为龙胆等。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1.4 分析平台 古今医案云平台 V 1.6.3[5]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集成了多种常用分析方法包括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互信息分析、社团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采用了基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中医药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名中医经验学习、传承与挖掘工作中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利用等问题[6]。

本研究主要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6.3软件对获取到的高血压医案中药处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主要分析与挖掘内容包括:①频次统计、药性分析、归经、功效频次统计;②利用聚类分析得出常用中药的分类(聚类方法取Ward 方法,距离类型设置为欧氏距离);③利用关联分析算法挖掘高血压治疗中的常用药对(置信度≥0.26,支持度≥0.10,提升度>1);④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发现高血压治疗中的核心方药组成,参数设置为布局Cola,度系数1.92,边权重8 000。

2 结 果

2.1 频次分析 通过“频次统计”选项将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方剂中每味药的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序。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222首方剂包含218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得出治疗高血压中药累计使用频次2 364次,使用频次20次以上的药物有36味,其中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钩藤、牛膝、丹参、天麻、茯苓、白芍、甘草、菊花、夏枯草、生地黄。详见表1。

表1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高频药物(频次>20次)

2.2 中药属性统计

2.2.1 中药四气统计 对222首治疗高血压的方剂进行中药四气统计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所用药物以平性药物最多,使用频次为597次,其次为微寒和寒性药物,详见表2。四气频次统计雷达图见图1。

表2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四气频次 单位:次

图1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四气雷达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四气药物使用频次)

2.2.2 中药五味统计 对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进行中药五味统计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所用药物以甘味药物最多,使用频次为1 393次,其次为苦味药物,使用频次为1 005次,详见表3。五味频次统计雷达图见图2。

表3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五味频次 单位:次

图2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五味雷达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性味药物使用频次)

2.2.3 中药归经统计 对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剂的中药归经统计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所用药物以归肝经药物最多,使用频次为1 563次,其次为归肾经的药物,使用频次805次,详见表4。归经频次统计雷达图见图3。

表4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归经频次 单位:次

图3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归经雷达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归经药物使用频次)

2.2.4 中药功效统计 通过功效统计可见,222首方剂中药物功效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4项分别为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详见表5。

表5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功效频次 单位:次

2.3 常用药对 通过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处方数据中的中药-中药关系,按照支持度高低进行降序排列,结果发现治疗高血压中药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有效强关联药物组合中,前3位为“天麻-钩藤”“钩藤-天麻”“牛膝-钩藤”。组合频次分析结果前20项见表6。

表6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中的常用药对

2.4 聚类分析 对222首治疗高血压方剂中常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欧氏距离,利用最长距离法,对频数≥30次的29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欧氏距离10可将高频药物分为4类。第1类:菊花、夏枯草、牛膝、钩藤、天麻;第2类:丹参、黄芪、川芎、当归、决明子、桑寄生、杜仲、地龙、葛根、红花、赤芍;第3类:泽泻、牡丹皮、山萸肉、茯苓、半夏、白术;第4类:甘草、白芍、石决明、生地黄、枸杞子、牡蛎、龙骨。详见图4。

图4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药物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2.5 复杂网络分析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数据分析挖掘模块的多维分析功能-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高血压医案中治疗所使用的核心方药组成。结果发现其药物组成为钩藤、天麻、牛膝、丹参、白芍、生地黄、川芎、菊花、泽泻、茯苓、甘草、夏枯草。详见图5。

图5 222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处方核心方药组成的复杂网络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222首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医案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发现临床治疗高血压常用高频药物中,以钩藤、天麻、菊花、石决明、牡蛎、龙骨平抑肝阳、息风;牛膝、杜仲、桑寄生、地龙以强筋骨;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白芍、酸枣仁以补益肝肾、柔肝滋阴;茯苓、白芍、甘草、黄芪、白术、山药、山楂以健脾益气,壮土以御横逆之木,同时可增加气血生化之源;夏枯草、泽泻、决明子、黄芩以清热泻火燥湿;川芎、当归、丹皮、半夏、红花、葛根、赤芍、益母草、陈皮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主要为补肝肾、强筋骨、平抑肝阳、清热凉血功用的药物。

常用药物属性以平、微寒、甘、苦为主,归肝、肾经为主。一般认为,高血压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以风阳内动为象[7]。金·刘完素于《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云:“所谓风气盛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此病自古便公认从“热”立论[8],因此,医家在治疗时常选用平性及寒凉药物,以起到平肝、滋阴、清热之效。味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既可泻火存阴,还可坚厚肠胃,主要应用其清泻火热的功效来治疗肝阳偏亢的热性症状;味甘可缓急而补虚,起到补益虚损、缓急止痛之效;而辛主动、主走而不守,风为阳邪主动,故很少用辛味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诸多医家多用苦、甘之味,以清泻肝火、凉血活血、补益肝肾,与本病的病机相符。郭维琴教授治疗高血压病常用珍珠母、决明子、钩藤、天麻、枸杞子、菊花、桑寄生、杜仲、丹参等药,均为苦甘平、苦甘寒之品[9]。《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肾属水,五行上为母子关系,足少阴肾经的走行为“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二者关系极为密切。肝乃风木之脏,肾主骨生髓,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肝亢于上,髓海空虚,则会发为眩晕、头痛等病,因此,中药多归于肝肾二经,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平抑肝阳、清热凉血为主。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一环,以平肝潜阳息风为基本治法[10]。陈可冀院士认为,肝、肾、心的气血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早期多以肝为主,以后常见与肾、心同病,而风、火、痰、瘀、虚为主要病理因素,在临床上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体系,如老年高血压多以补肾为主,中青年高血压多以清热降火、平肝潜阳为主,妊娠高血压多以滋养阴血为主[11]。

对药物聚类分析后发现,高血压治疗用药主要分为4类。第1类药物主要功效为清热平肝,包括菊花、夏枯草、牛膝、钩藤、天麻,为天麻钩藤饮的主要组成,天麻、钩藤、菊花均入肝经,有平肝潜阳、清热之效,牛膝不仅可以活血通经,还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可缓解因肝阳偏亢、风阳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第2类主要功效为行气活血、补益肝肾,其中丹参、红花、赤芍、当归、川芎、黄芪可行气活血,决明子、葛根清热,桑寄生、杜仲、地龙补肝肾、强筋骨,紧扣此病虚实夹杂、以肝肾亏虚为本的特性,兼顾活血化瘀。第3类中,丹皮凉血活血,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山萸肉补益肝肾,半夏清热化痰散结,白术健脾益气,以六味地黄丸和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加减,共奏滋肾育阴、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之功,治疗高血压之肝肾亏虚、痰浊偏胜者。第4类包括甘草、白芍、石决明、生地黄、枸杞子、牡蛎、龙骨,其中白芍、甘草二者配伍之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石决明、龙骨、牡蛎可重镇潜阳安神,生地、枸杞子滋阴。高血压病多因“肝中风热”,风邪易夹杂他邪,若肝火横逆,扰动心神,可用白芍、甘草柔肝,石决明、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从聚类分析可得出结论: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多以平肝潜阳、清泻火热为主,以滋补肝肾固其本,同时选择活血化瘀、健脾祛湿以治兼杂。

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治疗高血压医案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中药组合,以天麻、钩藤、牛膝、丹参、白芍、菊花、茯苓、泽泻等药物相互组合形成具有清热、平肝、补益等功效的药对。通过复杂网络分析获得医案治疗高血压所使用的核心方药组成为钩藤、天麻、牛膝、丹参、白芍、生地黄、川芎、菊花、泽泻、茯苓、甘草、夏枯草。这些药物以清热、平抑肝阳为主,可见名老中医论治高血压多以肝阳上亢为其主要病机,与“肝阳上亢证为高血压的主要证候”这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谋而合[12]。本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牛膝活血通络,还可引血下行;夏枯草、菊花以清泻肝火、明目;白芍、甘草柔肝止痛;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丹参、生地、川芎配伍,可行气活血凉血。本方中的天麻、钩藤、牛膝为天麻钩藤饮的重要组成,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较佳的临床疗效[13-14]。有动物实验表明,天麻钩藤饮有效成分钩藤总碱和天麻素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修复、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减轻血管炎性反应[15-16]。该核心处方在清热平肝的基础上同时可顾护脾胃功能。

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医案,并对其中的222首方剂中的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了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中药属性、常用药对和核心处方等,发现高血压治疗用药以补肝肾、强筋骨、平抑肝阳、清热凉血为主,兼活血化瘀、健脾祛湿。这一结论与中医理论相符,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未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分析,也未结合组方中的君、臣、佐、使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处方的分析以药物为主,并未结合具体疗效进行动态分析。目前抗高血压中成药为数不多,本研究亦可以为中成药的研发提供一定思路。日后需更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牛膝钩藤医案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进展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牛膝研究概述
华钩藤研究综述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