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馥兰
摘要:在新课改下,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新课改中明确指出:现在的高中阶段数学课程,不但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内容,更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优秀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可以显著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将主要探究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合渗透。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文化;融合渗透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作为应试考试中的关键课程,在很多学生和教师的眼中都会将数学课当做是赢得分数的关键工具,认为数学课程内容并没有实际的价值。这种看法是较为肤浅的,数学课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文化意义,值得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还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数学知识的美感,渗透数学文化
人们对美都有较强的认知,认为音乐存在美、美术存在美,但是很多人較难发觉数学课程中的美,认为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枯燥与抽象,根本没有美可言,但是数学的抽象性就是美的一种体现,只是相对较为隐蔽。数学知识的美不单单只是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与方式就能体会出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用心的探索与研究,才能够较好地感知到数学具有的美。著名的教育家数学家徐先生曾经说过: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关键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入到数学课堂中来。所以,高中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竭尽所能地将数学中存在的美感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对其进行灵活运用的同时,还能够深入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来源。数学内容中表现美的方式相对较多,从表现形式层面上来探究数学的美可以从概念美、定义与体系美等各个层面进行探究;从思维角度来探究数学美可以从数学的类比美、抽象美以及对称美等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恒等变换》课程的时候会涉及较多的公式,大部分的学生在对公式进行掌握的时候,都会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那么,教师可以运用数学的对称美来助力学生对公示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三角形的两角和以及差的余弦公式为Cos(α+β)=CosβCosa+ Sin[βSinα,与之对称的三角形的两角和以及差的正弦公式为Sin(α+B)=CosβSina+ CosαSinβ,学生就可以简洁明了地发现其内在的对称性,从而较好地对知识内容的来源进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到数学具有的对称美,从而有效地将数学文化渗透人数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深深的被数学知识内容所吸引。
二、探究数学史,提升学生数学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许多的伟大的数学家为后人累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资源,他们的研究成果沿用至今,学生不仅需要学好数学知识,伟人的精神和事迹也需要去学习和传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史实,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伟人的精神与事迹去激励学生。不断的深入挖掘高中数学历史,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在给学生们讲授“二项式系数”时,教师可以先用史实进行带人,问一下有人了解过二项式系数吗?二项式系数的历史背景呢?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调动课堂气氛。最后和学生一起分享,告诉同学们,二项式系数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详细解释了二项式系数三角形的构造。由此可见,我们古代的数学成就,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为之感到骄傲的,从而较好的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
三、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具有的应用性中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被涵盖在科学领域,生活领域以及哲学领域。教师需要跨越学科、跨越领域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内容当做载体,从而有效的实现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数学课程。例如,教师在讲解指数函数的过程中,可以将收敛性、极限性零距离等这样的关键词汇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超越极限、挑战极限的概念中让学生进行区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讲数学文化积极地渗透其中,可以用数学知识具有的美感渗透数学文化,在探究数学史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具有的应用性能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敏,试论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数学教学通讯,2020(18):21-22.
[2]杨志勤,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途径方法或策略[J].学周刊,2020(1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