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

2020-10-09 11:13金其青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高职学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大思政教育;高职学生

作者简介:金其青(1991-)女,回族,湖南澧县人,保险职业学院金融系辅导员,硕士在读研究生,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

“大思政”背景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的职业发展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需要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使其可以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自己的特长和喜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由于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困境,很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这对其就业是相当不利的。鉴于此,需要对“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加以培养,从而帮助其针对性就业。

相关概念

大思政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是我国负责发展优秀的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地之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互补技能。通过结合自身的情况,从大学的目标和教育挑战入手,可以总结出以下“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目标,教育挑战,思想政治课程,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将思想和道德发展,专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到职业教育中。通过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条件,确保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努力改善思想政治课。总的来说,“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各种特点,包括 :“系统性收藏”“开放性教育内容”“学生财产”“拓宽教育领域”。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教学中,教师需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建立相互作用,有相互补充,为高职院校的政治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对于职业价值观,学者的定义还不统一。薛彩芳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人们在就业活动中对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标准和职业价值评价,分为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理想、职业评价等几个内容。按照这一定义,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是指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选择,对所选职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有利于就业导向工作的开展。目前,为了保障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就业,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以防学生出现不良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出现不合理的行为。这是因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对所选职业的评价,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所选职业的态度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会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从而使其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来选择职业,在对其开展就业导向工作时就会更加顺利。职业规划教师充分按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其推荐各种工作,这些推荐的工作也会让学生更加满意。

有利于培养更有用的人才。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更加明确,学生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会为了更好地就职,从而在某一领域精益求精,这种有方向性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的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获得想要的职业提供资本,在自身工作领域做大做强本身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成才,这样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做出有损企业或者他人的行为,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更是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接班人。

有利于明确人生目标。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也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这是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不确定以及对对人生目标的模糊表现,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跟不知道何种职业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就会认为人生没有希望。但是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后,学生就会清楚自己的能力,并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来进行择业,这可以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使得人生目标更加明确,在这种明确的人生目标指引下,学生的人生才会不会蹉跎。

有利于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也不太明确,甚至缺乏自我认同感,认为自己微不足道,没有价值,这种认识对自身的发展时非常不利的。但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即使平平无奇,但也有可以胜任的岗位和工作,从而不会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虽然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缺乏就业竞争力,从而甘愿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但当受到这种职业价值观教育后,学生就会认识到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即使学历不如本科、碩士等高等人才,但自身也有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可以挖掘和实现,从而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参与就业竞争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会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另辟蹊径,降低就业成本的同时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现状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两种极化的价值观,一种是认为自身学历较低,在就业市场中没什么竞争力,从而自暴自弃,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开始出现逃学、厌学等问题。另一种则是认为职业部分高低贵贱,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即使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市场也会有自己的一杯羹。前一种职业价值观较为消极,后一种职业价值观则较为积极,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过于悲观和过于乐观的职业价值观都是不正确的,这会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所选职业的评估带来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学历欠缺,但并不是毫无价值的,每个学生都应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并选择一个擅长的领域做好职业规划,在努力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缺乏清晰的认识,可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受到高薪、不劳而获等思想的影响,用薪水的高低来衡量一种职业的价值,这种错误的评价方式本身就是对职业的一种亵渎。部分学生甚至为了获得短期的高薪,选择了来钱快的行业,但却不加强自身的能力和内涵的建设,等到自己年纪来了,失去了青春这碗饭,就会面临失业的困境。短视化、拜金的职业价值观都是不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快速成长的。

不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职业规划设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学生拥有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但不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这种价值观就得不到有效落实。可以说,职业规划设计是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不管是何种职业,在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下,职业的进行就会更有针对性。但是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职业规划设计往往处理缺失状态,教师仅仅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却没有帮助学生根据其实际来量身定做职业规划设计,从而导致职业价值观无法有效践行。

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师资力量匮乏。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就业经验,不知道未来的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更不知道采取何种职业价值观,从而对未来存在迷茫情绪,這就需要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纵观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数量虽然很充足,但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师却很少,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主要依赖于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能力和经验欠缺,而且在做这方面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也因为时间不足从而导致职业价值观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很多高职学生甚至认为教师的一番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从而在平时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经常缺席,参与积极性较低。总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素质有所欠缺等,都影响到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质量提升。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对策

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管与过于乐观的职业价值观,还是过于悲观的职业价值观,都是不够合理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所选职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时,学生需要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选择喜欢的领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更不能用金钱来评价所选职业的贵贱,而是将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来作为衡量自身职业的标准。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学生应明确就业市场的竞争形势,不应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进行正面碰撞,而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专业特长来选择擅长的领域。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行行都能出状元,主要肯努力,总会有收获的一天。学生应从长远角度来选择职业方向,一旦选择了方向,就应付出努力,并且用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所选的职业。在具体的教育中,教师需要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意识,使其拥有更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生活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的良好形象,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抗挫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充分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但也不能使其完全没有就业压力,毕竟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以学历为标准来聘用人才的企业或单位。总之,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化压力为动力,既然自身的学历不足,就需要从能力方面来强化,努力打造自身的软件,充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设计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也是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在这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职业选择后,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中去,引导学生进行就业调研,充分发现所选行业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在掌握最新行业信息的前提下获得创业和就业等信息,理性选择就业或者创业。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从而根据其优势和兴趣爱好来为其选择职业。比如有的学生文字功底较为扎实,教师就可以引导其选择文化传媒行业,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就可以选择实践方面的行业。职业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最擅长的事情,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师资力量建设。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足够数量、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障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进行,学校需要对专门的职业规划设计教师进行聘用,让这些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加以了解并提供针对性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案,使得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并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素质外,还需要有着良好的实践能力,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从而表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素质培训,使得教师可以充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从而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如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测评,明确每个学生的专业实际水平,从而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行业和领域,并为其及时更新行业动态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教师可以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实习实践、专业技能大赛等,让雪神更可以在实训室和模拟大赛中认知职业,了解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大大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使其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大思政”背景在强调教育方面更加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就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帮助其明确职业选择方向的同时,激发其对该职业的热情,对职业有一个最合理的认识,对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信息的增强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虽然“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就业导向工作的开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更有用的人才,帮助高职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清晰地认识自我等,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不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师资力量匮乏等,为了改善这一状态,就需要从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职业规划设计、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进行。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指导对策,最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建兵.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 知识经济, 2019(24).

[2]闫颢芯,王晓娟.浅谈大思政格局下的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培训, 2017:268.

[3]李淑艳, 张虹, 李新.“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08):20-21.

[4]张颖帅.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2):175-176.

[5]王爱芳.高职院校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 2017:50.

[6]刘聪.就业导向教育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 2015(23):121.

[7]张震宇.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No.183(02):129-130.

[8]胡菁菁.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模式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48-50.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高职学生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