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建议

2020-10-09 19:23倪利萍
关键词:五四运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倪利萍

摘 要: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提出了教师引领,营造教学情境;史料再现,升华家国情怀;学生主导,认同理念,吸收内化;身体力行,延伸家国情怀等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60-2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新课标提出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彰显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呢?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提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的一些建议。

一、教师引领,营造课堂情绪基调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一堂有效的历史课,应该是一堂活生生的课,血肉丰满的课,蕴含人文情怀的课,教师应当引领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课堂情绪基调。例如:教授《五四运动》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导入新课时重煽情,讲授新课时有激情,课堂总结时留余情。

导入新课:请同学齐声朗读诗歌,奠定本课情感基调:

七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五四京城奏乐章,巴黎和会陷衰亡。

青年救难惊天下,工友扶持感上苍。

振兴中华蹚烈火,宣传马列见星光。

抚今追念风雷史,时代扬帆国运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感受当时中华民族的烈火星光,煽起爱国主义情感,顺势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ppt出示一战战况示意图,告知学生中国是战胜国,再播放电影《建党伟业》里中国代表团前往参加巴黎和会时人民激动喜悦欢送的片段。引导学生表达民众的心情:喜悦、激动、兴奋甚至是自豪的、渴望者中国命运的改变。然后,教师接着讲述:然而等待中国人民的却是巴黎和会的阴霾!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引导体会当时学生的感受转向失望、悲哀、愤怒,再从感受转向行动:抗议、游行。让课堂上的学生理解五四学生的激进行为,感受五四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枕和责任感。教师继续出示五四运动发展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面爱国运动的资料,饱含激情地讲述,引领学生领悟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在学生陈述总结的基础上小结:“五四运动已经过去百年。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曾经的历史不会重演,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五四运动?”课堂总结留情,让学生去发挥。

二、史料再现,升华历史家国情怀

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资料被视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基础性的方法。以历史资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尽可能回到历史情境中去,升华直观感受,获得对历史事实的“同情与理解”。历史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例如五四运动处于近代时期,当时报刊杂志上有大量的资料可以运用。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创设历史情境带来了快捷方式,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愤慨情绪,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我的1919》里近代中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视频,学生感同身受,其中精彩语句“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印象深刻,通过视频播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主权意识和民族自尊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学生主导,认同理念,吸收内化

教育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不仅是“老师讲授、学生倾听”,学习成国也不仅仅是用分数作为唯一衡量评价的标准,而应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深切的关怀,是为学生未来努力、幸福生活所做的储备。家国情怀的培育虽然不属于理论技能,但它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所必需具备的内在积极动力,内在促动着人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成为一个积极有用的人。家国情怀的教育是一种内在正能量的储备,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吸收内化成自己固有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角色扮演,小小讲解员,历史事件列举,小组讨论法等各种收到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导历史课堂,达到集体认同,自己吸收内化,形成固有人格。比如在探讨五四原因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北大学生王苣章的演讲:“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悲愤的感受,使学生民族意识油然而生,爱国爱民族情感渗透到骨子里。在学习五四运动发展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表格列举大事,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斗争发展的过程、斗争成果以及斗争精神。

理性和感性往往是交织结合在一起的。在列举表格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五四运动的浪潮汹涌澎湃,不可阻挡;充分感受到了只有坚持到底,不屈不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充分感受到了付出终有回报的喜悦感。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归纳、分析和总结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必然是根深蒂固的!

四、身體力行,家国情怀的延伸

践行,是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达成的最高水平,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帮助他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走出国界,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命运。比如,在五四运动这节课课堂总结时,教师留下问题: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曾经的历史不会重演,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五四运动?学生自由发挥观点:五四运动是活动历史,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还活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为践行它而努力,这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伟大事业!教师再问:怎么践行?学生会有各种答案,但最后的最后,是行动!学生可以写小报宣传五四精神,可以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更可将环境保护的行动,拓展到全世界!

综上言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重在教师的引领,情境的升华,贵在学生的认同,内化与践行!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必须对学科素养之家国情怀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在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秉持当下教育改革的立德树人的理念,与时俱进,培育出新时代具备优秀素养的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