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020-10-09 10:05徐菲
艺术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方法

徐菲

摘 要:新时期,在乡土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有效开展乡土景观设计。而为了不断提高乡土景观设计水平,要重视结合设计工作开展实践,有针对性地制订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基于此,本文总结乡土景观设计原则,分析具体的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乡土景观;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0-00-02

一、乡土景观概述

乡土景观是人类经过长期的迁徙和繁衍,与自然融合而成的景致,其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集土地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乡土景观主要指江河、公路及林业等资源,与现代化人工景观相比,其更具有浓厚的民族与地域色彩,蕴含更为丰富的历史特征。此外乡土景观主要包含两方面景致,一方面是随农业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形成的景观;另一方面是由景观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情怀而演变成的景致。此类景致与农业发展步调和谐统一,共同形成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景观有蒙古包、窑洞等,这些均体现出地方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水平。

乡土景观总体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文化性。景观在地域内的存在并不仅是作为静态的景致,更是人类历史变迁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景观可从自身的构成风格等方面体现出地方的文化精神,从而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二是地域性。景观具有较为别致的地域特征,集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特色,同时显现出人和自然环境的紧密融合。三是功能性。乡土景致可为人类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构建的乡土景观不再具有雷同的外观,也可由不同的文化内涵赋予景观更加独特的灵魂。[1]

二、乡土景观设计原则

(一)整体优化性原则

对于乡土景观的构建,并非针对局部进行改造和创新,而是从整体出发,基于设计的共性确定具体的优化方案。因此,展现乡土景观地域元素和文化精神时,需尽量以既得的环境和条件为依托,尽最大努力保留区域的环境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造。设计人员需结合地方的气候、地貌等特征融入设计理念中,合理搭配色彩,对公路、河流及建筑等进行有序的筹划规划设计,并在其中融入地方文化内涵。

(二)地域性原则

具体实施乡土景观设计中时,设计人员需尽量降低人工元素的参与,大量使用地方建筑材料用于景观构建,从而在减少成本投入的同时,最大限度体现地域特色。此外,乡土景观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两种不同的文化内容,因此设计时需平衡处理两种不同的元素特征,充分尊重历史,凸显地域特征,从而使景观成为地方标志性的区域景致。

(三)生态性原则

乡土景观与其他类型的景观区别在于其能最大限度突出景观的文化性与生态性特征,因此,构建乡土景观时,需尽量以维护环境为初衷,优化对施工废料的处理工序,倾向于使用对环境污染程度较轻的原料,充分发挥原料的功能,并在运输、加工等环节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2]从生态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植被的生长和演变规律,争取保留更多自然形成的群落资源。

(四)参与互动性原则

良好的设计效果追求的是给人类带来优质体验感,因此乡村景观在实现游览与休闲等基本功能之外,还需加强与人类的情感互动,让人类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使文化与自然成为有机的整体。

三、乡土景观设计思路与方法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

由于村民处于不同的生活区域,因此居住环境、面积等情况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实施设计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案内容,即使完成同一区域的景观设计,基于不同地区生存方式、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设计内容。因此设计时需从整体出发确定设计思路,使设计出的景观具有整体性,避免发生个别部分风格不一的情况。此外当前乡村对于居住面积的划分界限不够明确,同时对此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强,导致多数居民私建住宅,破坏了原本整体的房屋布局。[3]对于居住环境的设计还需将路灯、垃圾存放点及排水系统等设施一并考虑,尽量提高乡村设计的美化程度,首先可运用同种设计和管理风格完善居住区的规划,从全局角度整体布局,有效利用闲置资源,使各类资源和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倾向于使用当地的自然生长植物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购买种子和后期维护的经济成本,还能充分体现出乡村的情趣。最后倡导居民居住环境减少自行种植的面积,统一建立专门的种植区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占地面积,同时能够提高乡村居民在耕种方面的精神归属感。此外,可选择适当的面积种植树木或者花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结合具体需求建造喷泉、休闲广场等设施。

(二)娱乐休闲区景观设计

村民也存在对娱乐生活的需求,因此设计人员也应针对此方面开展更具有特色和风貌的设计。要在景观的设计中体现出地方的文化特色,同时给人以舒适感和满足感。首先,应设置相应的娱乐设施来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这些设施应选择妥善的位置进行安置,在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娱乐项目内容。其次,可在休闲区域设置环形的跑道供村民日常健身,同时提高占地面积的利用率,在跑道空地进行绿化种植,还可设置篮球及乒乓球等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满足村民的娱乐需求。

(三)交通景观设计

在选择景观种植品种方面,需充分依据地区的气候特征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依从于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进行植被覆盖,从而提高与自然环境的契合度。尽量选择种植成本投入不大或者当地生长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交通方面要充分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征,体现出自然安闲的情趣,从而将乡土景观与其他类别的景观相区别。

(四)营造独具乡村特色的景观

1.凸显生态价值

在进行乡村景观的设计环节,首先需以地方已形成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为基础,注重保持原生态的稳定。在景观建设时,也需确保水土能够保持最大的稳定性,避免资源浪费。对于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区域,在设计景观时,应充分顺应地理地貌的特征,结合已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深入的优化构建。如云南的蘑菇房,便是依托周围的山体而建,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人文景观,并将后来建造的景观有机融于自然环境中,形成一个契合度较高的整体。此外在实施建造施工时,也需尽量使用生态技术与建筑原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设计,能够提高地方生态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减少建设各环节的经济花费,真正实现了生态化的景观建设。

2.具备田园特色

乡村景观应首要凸显自然特色,形成散发田园气息的生态化区域。园林景观包括防护林、田园及植被等资源,当前应对已形成的各类水体资源以维护为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当优化方案。乡村的聚落由田园与建筑两部分构成,具有同等的文化传承作用。因此在确定设计理念时,应本着尊重乡村原貌,不改变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形态,同时基于已形成的环境条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乡村景观应具有场地展示、活动体验与文化传承等多项职能,其自身的性质和风格决定了景观具有的风格的独特性。

3.重现乡土记忆

乡土景观是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集中传承。如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建筑等,都可作为该地区人民的独有记忆,具有历史的深厚韵味和内涵。因此构建乡村景观应首先从生活于此的人民的记忆来挖掘建筑的艺术和文化内涵,以村民日常展示的具有价值的活动为基础,构建能够体现出地方精神的景观艺术。通过景观的构建,可有效传递出地方文化與自然资源的整合效果,是地方特有的文化呈现方式。当前我国提出振兴乡村的重要规划战略,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盲目修建景观的现象,如果不能依附于地方的文化和自然特色实施景观的构建,便会形成基础不稳的情况,也无法准确传达地方的文化神韵。在构建景观时,从乡村的历史发展出发,结合现代化的构建理念和手法,形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人文建筑,能够承载更多地方人民的记忆,并作为地方名片性质的地标性景观。

四、结束语

在有效的研究乡土景观设计策略过程时,应该全面掌握更加科学的设计技巧,要重视结合乡土文化传承理念,以生态化设计为主,科学的引入更加高效的设计方法,从而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希望通过结合实际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能力,从而为乡土文化景观建设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间营造[J].建材与装饰,2019(16):135-136.

[2]周彬.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间营造[J].现代园艺,2019(08):74-75.

[3]冯洪波.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J].乡村科技,2019(12):82-83.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方法
学习方法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