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措施

2020-10-09 18:40俞小霞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俞小霞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项对于学生文化内涵和审美鉴赏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只有培养出来的人才文化内涵和审美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科目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时期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可以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本文就审美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为切入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十分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专业教学工作中会投入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一直在我国的教育界中都享有权威地位,我国相关部门也十分关注于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想要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在学科领域获得一定的造诣和成就是需要学者具有优秀的审美鉴赏水平的。因此在新时期的高校必须实施针对性的策略将审美教育有效渗透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此来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

一、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于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就根本而言,审美教育实际是和人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学生在接受过高质量的审美教育之后,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活方面、人际关系交往当面的疑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接受过高质量审美教育的学生会更加懂得如何去待人接物[1]。

(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我产生更加明确清晰的认知

如今的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学生很容易在这些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从而对自我产生错误的认知,渴望争名逐利,从而会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浮躁。而在接受过高质量的审美教育之后,学生能够对自我产生更加明确清晰的认知,在学习生活中也会更加脚踏实地,自己能够有独立主观的想法,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

(三)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受高质量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学生在接受了审美教育之后就会懂得什么是低俗文化和低俗行为,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毅力。由此可见,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于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原先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十分死板,学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地上课,通过死记硬背和重复训练来强化对于知识的记忆,更何况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和学习意义。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之后,能够利用汉语言文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转型。

二、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研究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点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和审美教育进行有效结合的,因此学科课程组合教师必须要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研究,寻找其中能够和审美教育相契合的点,从而利用这些切入点将审美教育有效渗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总是拥有着各式各样的文献和资料,而这些文献和资料的质量层次不一[2]。有些创作汉语言文学文献的作者本身就有着极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因此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审美鉴赏价值,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高质量的文献来研究其中的审美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和艺术内涵,从而学生在鉴赏美和体会美的时候其自身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内涵也会得到不断的优化。其次,利用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享受,以放松的心态来面对学习,能够转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偏见。汉语言文学涉及的文学作品种类十分丰富,不同的作品种类本身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找到其中的审美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音频和视频,创建在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文学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教师应当提升对于学生审美标准的重视程度。由于每个学生在面对同样一个文学作品时感受到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感情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来发表自身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指明透过文学作品的表象去挖掘其深层的本质和艺术内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这些优秀文献的艺术内涵所熏陶。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从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其深层次的文学魅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在以后的專业学习中学生也可以知道真正应该学习和借鉴的高质量文学作品应该是什么样[3]。

(三)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

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教学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后续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除了要充分研究教材和文学作品,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够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在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应当发挥的作用是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室不能直接指出或者给学生强行灌输这个文学作品是具有鉴赏价值的观点,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从而自己去感知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学魅力。因为哪怕教师直接指明这篇文学作品的审美点在哪里,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学生也并不能有切实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为学生提供这篇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同时也应当让学生积极分享自己预习时所搜集的资料,从而让学生对这篇文学作品的创作目的具有充分了解。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教育中专门时间来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彼此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时的感受和体会,以此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是具有灵活多变性的,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而不论教师选用的是什么教学方式,都要贯彻以兴趣为主导的教学方针。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必须分析当堂课所讲解的文学作品种类是什么,确定教学活动选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堂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文章作者和文章背景进行充分了解。而教师本身也要做好表率作用,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研和备案[4]。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在通过不同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补充之后,学生会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文章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原因和创作时的心路历程。接下来教师应当设置几个教学问题,再将时间留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应当是学生对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会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文学魅力、艺术内涵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准。只有学生真正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学生就能够拥有自身的审美标准和文学意识,这样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才是有效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来有效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邓红华,刘燕.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3):87-89.

[2]李晶晶.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1):118.

[3]徐红.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困境与对策[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03):83-86.

[4]陈佳娟.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0):100.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