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演唱教学中声乐技巧的应用研究

2020-10-09 10:05上官曼曼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高职教育学前教育

上官曼曼

摘 要: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幼师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儿歌演唱方面的能力时,教师既要注意提升学生个人的演唱能力,也要注意提升学生教授儿歌演唱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儿歌演唱教学中,“声乐技巧”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培养演唱者的呼吸、吐字、共鸣、情感,值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们深入探讨。本文从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演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重点探讨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演唱教学中声乐技巧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提升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期幼教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儿歌演唱;声乐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会涉及当前幼师工作的一些实践技能,比如说:舞蹈、游戏、手工、绘画、演唱等。这其中,“儿歌演唱”是幼师进行音乐教学、艺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儿歌演唱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高职教师在进行儿歌演唱教学工作时,会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儿歌演唱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职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效,也会影响学生将来在幼师工作中的工作能力,不利于我国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1]

一、声乐技能在儿歌演唱中的有效价值

(一)声乐技能可以增加儿歌演唱的感染力

“演唱”是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有感染力的演唱表演,不仅需要展现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体现出演唱者的个人魅力,例如:演唱者的举手投足、演唱者的情感状态等,这些都会影响演唱表演整体的效果。在儿歌演唱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容易陷入“背歌词”的误区中,没有领会儿歌演唱的精髓,导致演唱歌曲时,小朋友们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精气神,无法感染听众。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专业的“声乐练习”,可以从演唱技巧、演唱姿态、演唱情感等多方面,对小朋友们进行锻炼,培养小朋友在儿歌演唱中的“独立个性”。当小朋友们的儿歌演唱富有感染力,才能让更多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

(二)声乐技能可以树立儿歌演唱的自信心

儿歌演唱的主体往往是年龄不大的小朋友,和成年人演唱不同,小朋友们对儿歌演唱的整体把控能力会比较弱。于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小朋友会出现不敢唱儿歌,唱的不清楚,唱的不自信等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一种内在的影响力,对小朋友们的演唱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声乐技巧”应用于儿歌演唱之中,到底有什么价值呢?通过专业的声乐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学习吐字、咬字,还可以教导小朋友们正确的开嗓、发音,从技巧上帮助小朋友们树立歌曲演唱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发出自己独属的声音,展现出真实的儿歌演唱能力。[3]

二、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演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从“职业导向”的角度学习  欠缺儿歌演唱感染力

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儿歌演唱教学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演唱基本功”,没有注重从“职业导向”的角度,教授学生一些幼教工作的技巧,导致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儿歌演唱学习中,存在这些方面的不足:第一,儿歌的词曲一般比较简单,高职学生对儿歌的把控能力比较强,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要会唱儿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从“专业演唱”的高度上去要求自己,导致学生在儿歌演唱方面的专业技巧不够成熟,不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更专业地教授小朋友;第二,高职学生学习儿歌演唱,主要是为了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高职学生在儿歌演唱中的“感染力”很重要。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高职学生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演唱感染力。一旦需要进行儿歌演唱的实践表演,有些高职学生就会表现得“很平淡”,无法感染台下的听众。[4]

(二)教师没有从“学习兴趣”的角度教学  儿歌演唱训练不足

有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开展儿歌演唱教学工作时,在教学上面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很好地吸引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有些教师开展儿歌演唱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机械,主要是以教师自身的演唱“示范”为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模仿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进行儿歌演唱教学的课时很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儿歌演唱训练时间。而且,有些教师的教学思维比较局限,只是将教学形式局限于课堂之内,导致学生接受儿歌演唱训练的力度明显不足,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儿歌演唱能力。[5]

三、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演唱教学中声乐技巧的应用

(一)融入声乐技能训练内涵  加强儿歌演唱感染力

“演唱”艺术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就是因为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儿歌演唱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时,合理地加入声乐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加强学生儿歌演唱的感染力。具体来说,第一,声乐技能训练包含多方面内容,如:呼吸、发声、姿势等,在开展儿歌演唱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声乐技能训练中的“呼吸训练”,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儿歌旋律,运用不同的呼吸技能,提升学生儿歌演唱的专业度。学生通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来进行儿歌演唱,跟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儿歌演唱,效果是不一样的,通過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儿歌演唱,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传授儿歌演唱的技能,而根据专业的声乐技巧来进行儿歌演唱,学生就可以领会精髓,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真正学以致用;第二,高职学生在儿歌演唱时的感染力,是吸引小朋友们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今后的幼教工作质量。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在儿歌演唱时的感染力,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声乐技巧训练中的呼吸训练,还要教授学生一定的“声乐姿态、形体”,通过合理的演唱动作、演唱表情等,丰富演唱者的演唱内容,给听众带来更震撼的感染力。[6]

(二)开展以声乐技巧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强化儿歌演唱训练

“熟能生巧”对于儿歌演唱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开展儿歌演唱教学工作时,训练强度明显不足。如何解决儿歌演唱训练不足的问题呢?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改进:一方面,有些高职教师之所以感觉教学工作又累又没有成效,主要是因为教学目标上存在问题,通俗来讲,就是“使错了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树立以“掌握声乐技巧”为基础的儿歌演唱教学目标,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这个环节,不一定需要教师自己的亲身示范,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更多专业人士的示范,给学生带来新的启发。而且,教师要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模仿者,逐渐转向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儿歌演唱的热情;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儿歌演唱教学中,教师认为课时不足,是导致儿歌训练强度不够的主要原因。进入信息化社会,教师要学会以“声乐技巧训练”为核心,拓展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加强学生儿歌演唱的训练力度。比如说,幼师在教授幼儿进行儿歌演唱时,幼儿吐字不清、咬字不准的问题很突出。针对这个问题,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如何强化学生的吐字训练呢?“微课”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声乐技巧训练微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反复学习吐字训练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声乐技巧训练微课”,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儿歌演唱的多样化教学,让小朋友在离开幼儿园之后,也能在家里巩固吐字训练。

四、结束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儿歌演唱教学时,所面向的既是学生,也是未来幼教工作的小老师。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职教师要多从“职业教育”的高度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幼教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师,还要注意“差异化”教学问题。如何理解这个差异化教学呢?一方面,每个小朋友的心理活动是有差异的,有些小朋友在儿歌演唱中很紧张,很自卑,无法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分为大班、小班、中班,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在进行儿歌演唱学习时,教师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语言,也要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醒未来的幼师们注意这两方面的内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科学地融入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美.声乐技能在儿歌演唱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7(18):26-27.

[2]吕媛.论重唱与表演唱的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19(01):42-43.

[3]陈萍.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J].戏剧之家,2015(21):198.

[4]朱瑾.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407-408.

[5]蔡馥蘋.幼師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8(05):52-53.

[6]杨艳艳.移动学习终端推进过程中的思考[J].浙江教育技术,2018(03):55-57.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高职教育学前教育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情感
声乐技巧在少儿声乐中的运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初探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
浅谈如何处理声乐演唱和技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