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运用策略探究

2020-10-09 10:05林小玲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高中

林小玲

摘 要: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教授达尔克兹先生发明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节奏的肢体动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国内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主张在国内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体态律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2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不断突破原有的模式与格局。——因此,执教高中的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也应当大胆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从而突破原有的音乐教学模式,打开高中音乐教学的新局面。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简介

据艺术史家考证,早在数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发明了音乐、舞蹈。在这一时期,音乐与舞蹈二者是不分家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艺术分工随之出现,音乐与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19世纪的西方音乐学院,音乐教授与舞蹈教授实行严格的教学分工,对音乐、舞蹈等专业的学生分别实行专业化、封闭式教学[1]。在专业化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教学生识谱、记谱、练谱、反反复复地弹钢琴。1892年,在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执教视和声课程的达尔克罗兹教授发现:他的学生們在进行和声演奏时只能进行机械、笨拙的模拟,无法展现音乐的流畅性。这使达尔克罗兹教授意识到:专业化钢琴音乐教学存在着音符乐谱与实际音响分离、钢琴弹奏技术与钢琴音乐艺术脱离的弊端。达尔克罗兹教授又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也出现在小提琴演奏、独唱、合唱等各个领域,这说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割裂了音乐表演与音乐艺术的内在联系。

达尔克罗兹教授通过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个学生在听到音乐声时,身体会不显自主地做出各种动作,学生的身体姿态在音乐声中也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学生在钢琴课上练琴时,始终无法掌握好音乐节奏;但这个学生在校园里听音乐走路时,摆臂、甩腿的姿势竟完全符合音乐节奏。由此教授认识到:人类在听到音乐时,身体会做出条件反射的反应,人体本身就是最好的音乐乐器[2];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完全可以融入人的各种体态动作,让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各种动作来感受音乐、认识音乐,从而实现音乐表演与音乐艺术的内在统一。根据这一理念,达尔克罗兹教授发明了体态律动教学法。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发达国家音乐教学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也逐渐重视体态律动教学法。

对于如何精确定义“体态律动教学法”,目前国内音乐界还存在着争议。在本文中,为行文方便,我们将“体态律动教学法”描述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来感受音乐,来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做出带有一定力度、幅度的各种动作(包括拍手心、拍手掌、摇摆手臂、躯干,晃动头、脚,弯曲、转身、踏步、走、跑、跳、跃,等等)。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性。

我们应当注意到:体态律动与舞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体态律动并非专业舞蹈,与拉丁舞、芭蕾舞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们以为:恰如数学上“数形结合”体现了几何与代数的联系,体态律动教学法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性;这种音乐教学法打破了音乐教学分工之间的壁垒,有助于推进综合性音乐教学。

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策略

(一)现阶段国内高中音乐教学存在弊端

尽管新课改已经推行多年,但国内高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应试教育”。音乐课不属于高考必考课目,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音乐课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课时少,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学模式长期缺乏创新,教学手段简单,导致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近年来出现了下滑。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观念僵化、落后这一弊端。2018年,曾有专家对全国几个高中的音乐教师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国内高中音乐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92%拥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教学时间也比较长(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执教4~11年,这意味着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并且爱岗敬业),但他们并不了解体态律动教学(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68%认为体态律动就是摆动、唱歌、做游戏,有85%的教师表示体态律动教学法难以操作,与音乐课传统教学方式脱节)。——这次调查充分说明:制约国内高中音乐教学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恪守音乐教学分工的僵化的教学观念[3]。

(二)探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策略

下面,我们将结合高中音乐课实例,探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在《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中,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鉴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欢愉、轻快,但学生在平时每天都要进行主课学习(或计算函数、立体几何,或背诵单词),对西方交响曲接触较少,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领悟《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了解标题性交响曲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上可以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法。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教师必须反复研究《第二乐章》,仔细学习《第二乐章》的背景材料,并学习舞蹈常识,根据《第二乐章》的旋律、节奏设计自己的体态律动动作,反复练习直至熟悉为止。

2.导入《第二乐章》

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后,教师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打开课本,找到《第二乐章》的乐谱;然后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播放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展开体态律动教学:教师再次播放《第二乐章》,用自己的手指合着节拍在胸前张开画圈,当乐章中的旋律迂回时,教师用自己的手指在胸前做小范围的画圈动作;当乐章中的旋律起伏时,教师将自己的手臂张开,作大范围的画圈动作。在做这些动作时,必须保持动作的完整性、连贯性,必须注意动作完全符合《第二乐章》的节奏。整个过程必须优美、和谐,一气呵成。当《第二乐章》第二次播放完毕后,教师的动作随之结束。

这样,教师便通过自己的动作,让学生们用双眼对《第二乐章》的旋律产生了视觉认识。有的学生感到教师的动作优美,还会带头为教师鼓掌,从而活跃起课堂气氛。

3.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们站起来,和自己一起作体态律动;用自己的动作来感受、来认识《第二乐章》。

当学生们站好后,教师播放《第二乐章》第一部分,合着A音乐的节拍,把左脚向外迈一步,右脚再靠过来点2次地板;再把右脚向外迈一步,左脚靠过来点2次地板。合着B音乐的节拍,用手向外划一个圆圈。学生们会模仿教师的动作,在模仿过程渐渐抓住第一部分的旋律[4]。

接下来,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第二乐章第二部分。这时,教师可以挑选出几个已经掌握体态律动规律、动作娴熟、节奏感好的男生、女生,让他们一对一自由搭配成组,在讲台上合着第二乐章第二部分的旋律向全班同学表演点脚、划圈的动作。当台上的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要带头热烈鼓掌,使台上的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尊重(这样还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音乐情感)。

再后,教师为全班学生再一次完整地播放《第二乐章》,让学生们自己去完成体态律动(有的學生动作可能不熟练,教师可要求动作娴熟、节奏感好的学生对他进行帮助),并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作细细体会柏辽兹在《第二乐章》中想要表达的丰富情绪。

三、结束语

当前,国内高中音乐教学不仅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而且音乐教学的观念也较为僵化。因此,我们应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大胆尝试体态律动教学法,变听觉教学为动作教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认识音乐,从而打破封闭式音乐教学的局面,并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霞.当前高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J].北方音乐,2020(08):144-145.

[2]刘菲.高中音乐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黄河之声,2020(07):104.

[3]冯巍巍,查晓艺.高中音乐课程核心素养落实的实施路径[J].中国音乐教育,2018(12):32-35.

[4]连健斌.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18(09):62.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高中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