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2020-10-09 15:21杨宏跃吴忠
艺术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策略

杨宏跃 吴忠

摘 要:伴隨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民众文化诉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越来越成为遗产开发领域的重要业态。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资源独特性强,吸引力大,本文在分析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和开发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其应用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2-00-02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是凝结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民居建筑、乡村聚落、村落布局、土地永续使用方式、产业活动、民间习俗、手工技艺、文化节事等要素的综合体,它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形象表达了人类“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是人们共同劳作、共同创造的智慧成果,对人类的未来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乡村文化景观遗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成为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本文在梳理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规划设计的策略以及实施路径。

一、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与分类

(一)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

“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行为创造并包含人类行为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体现了乡村社会及族群所拥有的多样性生存智慧,折射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乡村是不同于城市的人类聚集形态,其传统风貌和空间肌理表达了地域文化、社会结构、风土民情等文化特色,以及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河流水系等环境特征”[1]。因此,乡村类文化景观完全不同于建筑遗产或建成环境遗产,也不同于自然风景资源。它的概念不仅涵盖人造景观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它将自然与人工创造融合为一个统一体,突出反映了地域文化特色,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智慧与人工或自然形成的风景资源也纳入文化景观遗产,反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遗产门类。

(二)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分类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按照物质形态分类,可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即村落、民居建筑、地形地貌、动植物、交通工具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包括乡村环境哲学、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生活观念等。按照《世界遗产名录》中遗产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村落型,主要侧重乡村空间布局、建筑与地域文化;产业景观型,由农业、工业或其他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融合而成的文化景观。

二、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规划设计原则

(一)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原则

坚持文化原真性与景观完整性是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规划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保持文化原真性与完整性既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原始形态”的保存,也强调文化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原真性的保护。

(二)市场经济与旅游营销原则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规划应当结合遗产地文化景观的特性与遗产旅游主体的心理认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游客旅游体验质量。

(三)社会调节与社区发展原则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开发应当引入社会调节机制,运用公众参与的办法,让遗产地民众积极参与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法规赋予民众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在旅游开发中要关注社区的发展,促进社区进步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遗产开发与社区和谐的统筹发展。

(四)永续发展与统筹规划原则

坚持可持续原则,保护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保护其特有的场所精神。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破坏了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永续和谐发展;不能孤立地看待遗产保护工作,应当统筹规划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和谐发展。应当辩证看待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开发,不仅做到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统筹规划好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各个领域与向度。

三、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旅游开发是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手段,尽管旅游开发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采用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可以在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保护性旅游规划

“保护性旅游开发是将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遗产资源的保护并重,在‘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指导下,从遗产保护和遗产地社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既要展现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魅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创造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又要保护好文化景观旅游资源”[2]。保护性旅游开发首先以保护为优先,科学界定保护的对象和保护的范围。在旅游开发中,强调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关系,旅游开发不以破坏文化遗产为前提;通过旅游开发,更好地进行遗产的保护;不仅保护物质文化景观,而且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商业活动不仅不能破坏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各个具体门类,而且也不能损害非物质文化的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当真实展现地域文化,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内涵的深入挖掘。在开发过程中,把握好商业开发的尺度,实现遗产本真性与商业效益的动态协调发展。

(二)注重公众参与,促进社区发展

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它为社区民众与遗产保护与开发领域搭建了联系的管道和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政府的关系管理,减少分歧与矛盾,也是社区民众表达意见的窗口。由于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对遗产地的民众来说是关系其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宜,因此,采用公众参与的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当地民众对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注热情。公众参与可以平衡社区之间利益关系,获得社区支持,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遗产地社区民众主动积极投身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中来,加强遗产保护理论、法规与政策的宣传,实现保护与发展权力的转移。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规划应当以促进社区发展为前提,引导社区民众接轨遗产旅游开发的商业配套,又结合社区自身的特色生产形式,既提振了旅游经济,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繁荣了社区文化。

(三)構建第三方监督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

与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开发有关联的利益相关者有如下几类:当地政府部门、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非政府民间团体组织、企业与投资方、遗产地居民等。由于各方所处的地位、执行职能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构建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遗产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中的重大决策。同时,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政府和企业作为外部主体介入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开发,带动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决策。遗产地社区民众及其基层组织作为直接利益主体,或自主经营、自主开发,或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参与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开发,不仅调动了广大社区民众的积极性,而且募集了社会资金,集中了社会力量,增强了遗产地社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保障各方投资者共同受益。

(四)加强产业整合,形成特色经济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旅游开发,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旅游观光,应当扩展包括旅游体验、旅游参与、休闲旅游、旅游衍生产品等不同旅游产品形态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开发也应当与遗产地特色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形成不同门类和类型组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克服遗产旅游过度商业化的缺陷,发展特色经济,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遗产地的产业整合发展。

(五)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尤其要注重土地利用和空间规划,可以通过专业的空间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解决方案专家,为土地利用提供规划设计方案,为遗产管理提供专业的指导,为高效土地空间规划提供策划方案,以便于在后续的土地利用与遗产旅游开发中贯彻生态可持续发展思路。乡村文化景观遗产旅游规划应当高度注重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这一领域,欧洲国家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应当多学习借鉴欧洲经验,改变以往乡村文化旅游以大众观光为主,旅游产品设计单一,规划布局简单初级的缺陷,逐步发展生态旅游模式,注重科教、环境和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将其融入旅游资源开发中,研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具有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双重属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乡村文化景观遗产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挖掘遗产的文化与旅游潜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乡村文化景观遗产,传承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对遗产的保护和遗产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当坚持正确的开发利用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旅游开发策略,最终实现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艺惠,陈田,张萌.乡村景观遗产地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9(6):841.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