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芳 张岩松
摘 要:当代艺术家苏菲·卡勒的摄影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摄影作品叙事性结构及不同的叙事效果,论证她在摄影叙事创作方面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当代摄影;叙事结构;个人叙事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02
20世纪80年代之后,视觉艺术中的叙事性又重新被重视。叙事,简单说也就是讲故事,向观众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古老时候洞穴绘画发展到当下各种形式的视觉叙事。摄影一直是记录、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媒介。约翰·伯格认为摄影是强有力的叙事手段,并不会因为照片师断裂的碎片具有歧义和含义的缺失而否定摄影叙事的价值。反而是它我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想象的空间可能,这也正是摄影不同于其他叙事的媒介的独特性所在。
当代摄影叙事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影响,其题材从宏大叙事转向了个人叙事,摄影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个人的生活经验。艺术家从多元的视角出发,运用多种艺术语言展现心里图景。摄影作为视觉叙事,不仅存在着叙事形式,也存在着叙事结构。我们解释照片的方式不仅受摄影师意图的影响,还受图片的编辑和传播方式的影响。在探讨个人叙事摄影时,苏菲·卡勒是一位不可逾越的大师。[1]
苏菲·卡勒1953年出生,她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热爱艺术,她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是当代法国观念艺术家,有着叙事艺术家的标签。她通过摄影、文字、视频等创作方式在个人叙事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卡勒曾经发表过一系列的作品《地址簿》《睡眠者》《大酒店》等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是为将个人私密性推向艺术高度的大师,其大量艺术项目先后在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北美、亚洲全球范围举办过个展。
一、摄影与文字结合叙事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是当代摄影的叙事结构之一。约翰·伯格说“在书页中照片和文字的关系中,照片恳求阐释,文字则总是会为之提供。”另外任何一张照片都有多重意义,在对作品解读的过程中,文字意义较容易被阅读和理解,观者对于照片的投射相对准确了一些,不会产生很大的歧义。因此文字可以激发照片的叙事潜力,文字和照片的结合可以使观众更好的解读摄影师要叙述的故事。[2]
卡勒的所有创作中最鲜明的特征是图像与文字的互動。她的图像与文字并置的互文性艺术语言,在西方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史中具有开创性。因受父亲的艺术收藏影响,苏菲·卡勒以照片—文本进行摄影叙事,试图探讨摄影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苏菲·卡勒表示她的文字精简,不过分去彰显自己的感情,而是凭借观众自己的经验对作品进行投射与解读。另外苏菲·卡勒的照片更多的是观念的纪实照片,不是传统的纪实摄影,更多的加入主观感受,甚至是一种行为艺术。会在呈现上更加的多元。[3]
西方20世纪80年代,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与行为艺术进行互动,摄影只是作为观念性的工具。因此她的照片只是观察事物进行表达的一个工具。
卡勒一直迷恋“跟踪”“偷窥”,由此他的作品带来很大的关注与反响。1981年,苏菲·卡勒跟踪一个陌生男人,用一台徕卡相机进行跟踪拍下他的大量照片:在威尼斯走过的路,住过的酒店等。为了体验跟踪,作者作为表演者身份,又请了私家侦探跟踪她一天,提供相应的照片。苏菲·卡勒分别体验了跟踪与被跟踪,此时照片起到了信息跟踪叙事的作用。最终摄影师按时间顺序以图像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创作了其作品,名字分别为《请跟随我》和《阴影》。作品中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跟踪对象难以言喻的着迷,她写道:“我觉得自己正处于迷宫的门口,已准备好迷失在这个城市和故事里。苏菲·卡勒的老师让·鲍德里亚,他曾对《请跟踪我》进行了精妙的分析,“跟踪一个人,其实在赋予他一种双重生活,一种平行的存在。任何平淡无奇的存在都有可能会变得充满光彩,而任何非同寻常的时候都会变得普通。”
二、摄影书籍
在当下,单幅的摄影作品创作方式不断被削弱,条理化、项目化的摄影书籍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受欢迎。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摄影书籍可以通过照片精心的编排及各种材料综合的利用,去进行多元复杂的叙事,而且书籍可以反复观看更可记忆,满足观众的多重观看需要。苏菲·卡勒的作品由于其中大部分既使用写作又使用静态摄影,因此适合作为书籍出版,还可以形成鲜活的互动。
苏珊·桑塔格说遭受痛苦是一回事,与拍摄下来的痛苦的影像生活在一起又是另一回事,反复观看影像会使人麻木。苏菲·卡勒的名字总是和失恋挂在一起,苏菲·卡勒在摄影集《极度疼痛》按时间顺序为线索讲故事,讲述了15年前作者失恋痛苦的故事。该书籍记录了以分手日为节点,倒数92天用和正数99天的生活。书页从白到黑到灰,随着作者的心情起伏变化在改变。封皮用红色做成。痛代表整个故事的心情。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她去赴约旅行的部分,书页是白色纸张,用照片、信件、护照和文字等元素去展示了充满希望的生活,像写日记一样用照片的形式表现在每个地点的所见。第二个部分是卡勒的心碎部分,用黑色纸张表示,当她收到分手信息后,后面有几页是全黑的就像她整个世界都黑了一样,这是展览做不到的。黑色页面中旅馆红色的电话和日期反复出现引起强烈的感官刺激。第三部分是卡勒的痛苦经历渐渐被治愈的部分,是灰色纸张,通过自己和朋友们讲述一些极度痛苦的故事。每个作品都盖着剧痛J-22,J-65,J-77......的红色印章,灰色和白色交替,在卡勒的讲述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语气、情绪越来越冷静,重复他俩的约定句子越来越简短,直到最后说:“够了,我的痛苦消失了。”[4]
苏菲·卡勒在《极度疼痛》中系列摄影照片苏菲·卡勒敏锐地捕捉了这份情感,把痛苦表达地淋漓尽致。通过文本化的线性时间叙事与图像的非线性空间叙事互为支撑,使内容具有更强的准确性。同时作品通过对一个具体观点的不断重复,来达到加强叙事的目的,让观众更加迅速理解作者的叙事内容,更容易让观众信服此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私人的感官经验被无限放大,产生较为强烈的精神张力,激发观众他们处理人生中同样的一部红色电话的想象。[5]
三、记录短片
在当代艺术领域,许多艺术家都采用记录短片来完成作品,在形式上是纪录片的特征,但在内涵上却更强调观念。记录短片是有效的叙事手段,但是它艺术受到环境的影像需要观众完整的观看。而抛开这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来说,视频艺术是呈现叙事的有效手段,它没有凝固,没有切断允许时间介入,它借助那些串联的动作去解释每一个可能产生误解的定格画面。只要选择适合作品表达的视频叙事方式,就可以减少叙事在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摄影只是她的创作方式之一,她的纪录片影响也很大。苏菲·卡勒的纪录片经常模仿电影胶片,2007年,卡勒作为法国代表准备参加威尼斯雙年展。恰好收到的一封恋爱分手信,这封信以 “你保重”结尾,于是创作了《保重》这个项目。正如苏菲·卡勒说:我收到这封信不知如何回复,好像与我无关一样。选择了107个不同职业的女性根据她们的专业与视角去解读分析这封分手信,这次展览具有表演性质和现场性,为了方便威尼斯摄影展的翻译问题,作者让邀请来的每一个人运用非语言表演的形式去解读,最后用录像形式完整地记录下来。其中有歌唱家在自己身上打着节拍,把这封分手信唱出来,法国性感女星拿着信,饰演一个绝望的主妇,印度舞蹈演员则用传统印度舞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这些女性的不同解读即是对这封信的回复。该项目呈现出情感与精神的真实空间,审视了人类情感的各种可能性,并没有表现女人的脆弱,而是思考为了减轻痛苦可以做什么。
四、结束语
罗兰·巴特曾说过,一张照片对应与私人的公共消费,身为女性的苏菲·卡勒有敏锐的情感察觉力,她的大部分艺术作品与个人生活历程密不可分,具有强烈的私人属性。摄影成为一种观察工具,艺术创作是用艺术语言来对生命经验进行转译,好的转译语言决定作品的好坏。独特的生命经验可以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纵观卡勒的创作,苏菲·卡勒的作品叙事性一目了然,她的私人化的叙事很丰富,其叙事结构既有照片与文字互涉的形式、也有摄影书籍和纪录片的形式。
时间是混乱的碎片,摄影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这些碎片以一种有意义的形式重新表述,使观众看到新的叙事目的。通过苏菲·卡勒的作品分析,我们要积极运用多种材料和媒介对日常生活进行创作,充分利用个人主观经验的再现,唤醒人们的真情实感或是精神的状态,引起观者的共鸣。摄影就是为了观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值得观看。
参考文献:
[1]王家豪.论再现的潜能:现实性、叙事与图像[D].中国美术学院,2019.
[2]张文峰.“另一种讲述”:约翰·伯格视觉叙事理论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9.
[3]赵晓燕.苏菲·卡勒作品《痛》中的美学关系建构[D].中国美术学院,2018.
[4]王惠仪.川内伦子摄影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表现方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9):127-129.
[5][法]苏菲·卡勒.痛[M].孔潜,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