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荣
【摘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这也为中小学教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打下基础。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当对美术课程核心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细致地把握内容,创新原有的教学方法,使核心素养更好地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来,帮助学生在掌握扎实美术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是针对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如何使得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好地推进,并且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主要内容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言
在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这就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身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也难以适应新课改中所提到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角度作为基本出发点,提升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核心素养的价值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影响下,中小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美术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美术知识应用能力,以此更好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中小学都开始顺应教育制度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课程,尽可能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这时美术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将课堂作为最重要的教育阵地,以此可以更好的落实美术课程中所提到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关要求。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针对学生需求开设美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与岗位掌握能力,这主要指的是劳动人民在经过知识积累与不懈努力后,必然会使得自身的艺术造诣与格调得到提高,并且也能在日后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更多属于自己的优异品格。
二、针对美术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识读图像力
针对中小学生所开展的美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识别美术作品的能力。因为美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抽象性,比如简笔画、抽象派作品,书法作品中的行书、草书等,作者在表达过程中会选择一定的抽象性,这就导致这些作品与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物相比,往往有着较大差异,因此会导致学生出现识读困难的情况。不仅如此,不同时期美术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所选择材料、选择的表现手法也有着明显差异。比如以我国为例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政治、经济等不断的发展,甚至是当时帝王的爱好等,都会对美术作品表现与发展产生影响。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在对作品进行讲解过程中需要介绍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美术作品,以此可以提高学生识读图像能力。
(二)美术表现力
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美术表现力通常包括学生所具备的创造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美术学习基础阶段,不仅要接触基础的训练与课外辅导,同时大部分学生绘画水平都不相上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时,大部分会取决于学生所创作出的美术作品与其模仿的实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同时也包括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展现出的兴趣爱好、与美术教师配合情况等。
(三)审美判断力
在美术教学当中,一个人在面对美术作品时所具备的鉴赏识别能力被称为识别判断力,同时也被称为个人表现力。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门学科,因此针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也相对比较浅显与粗略,最终获得的审美判断力十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个人特点出发,为学生制作出更加符合其审美判断评价的标准内容。
(四)文化理解力
美术作品会反映出作者个人追求、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因此也是一個民族与一个时代的重要体现,有着十分深奥的意蕴,这也为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提供依据。《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著名的美术画卷,画家张择端描绘了汴京清明时节繁荣的景象,同时也能使后人可以见证汴京当年的繁荣昌盛,更是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利用这副画卷,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北宋时期城市面貌、人民生活状态、城内繁荣景象。当学生经过几年学习之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可以不断提高对于美术文化理解能力。
(五)创新实践
学生作为一个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充满好奇心以及活泼好动的群体,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意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通过实践创新,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最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
三、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策略
(一)利用借鉴方式,丰富学生核心素养
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使得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得到培养,并且不断扩宽学生已有的理性认知范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面对美术知识时所具备的评判能力与认知能力,最终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内容,对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时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以此可以提高学生知识探索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鉴定经典作品时,教师可以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作为教学案例,随后将教学内容导入到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这时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将画面核心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表示,并且告知学生该作品取材与齐白石先生所创作的鱼虾形象,而五六十年代中国水墨画动画更是世界动画界的瑰宝,其中《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通过取材齐白石先生的鱼虾形象,更是提高了这部影片中的美术水准。在观看完影片之后,教师为学生出示齐白石先生的照片,并且为学生介绍齐白石先生在美术方面造诣,引导学生想美术大家致敬。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文房四宝、用墨、用笔的方法,随后模仿齐白石先生的作品等。通过一些自然而然且巧妙的方法,可以牢牢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借鉴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将传统元素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审美得到强化
因为受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所带来的束缚,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因为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新颖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改变对待美术学习的态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正确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美术感知力与探究性能力均得到培养。在这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加入其中,在课堂中高度重视发扬与宣传传统文化,并且不断寻找具有个性化、多元化、本土创新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学会欣赏古代的工艺美术,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与水平。在该模式影响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与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这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方式。
(三)利用丰富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美术作品
在开展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上。因为美术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学科,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美的一面,学会去欣赏生活之美。将核心素养运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识读能力、审美判断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目前来看,当前中小学教材都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入手,所以在美术教材中会安排十分有限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到美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加艺术馆、博物馆等,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美术作品,最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進,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艺术类课程也有着非凡的研究价值与教育意义,中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提高其综合能力的关键。为了不断提高当前阶段的美术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教学时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课堂内容,最终使学生逐渐爱上美术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216-217.
[2]张亚兵.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体现与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221.
[3]凡文兰.谈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13.
[4]甘方诚.用心唤醒本源真美 以德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