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英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实行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当前的中学教学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德育工作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改实施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都开始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只关注成绩,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正途,尤其是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可以避免学生被不良信息侵蚀,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因此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拓展文章的深层含义
中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学阶段的课本教材内容都是编者经过筛选之后确定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通常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内容,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次的含义。中学的语文教材是分单元进行学习的,每个单元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有的单元以歌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为主,有的单元以描写父母亲情为主,有的单元以回忆过往的事件为主,有的单元以描写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为主。不同类型的文章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同时也传达着不同的人生课题。为了能够将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文章的不同主题,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通过巧妙的方式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之中,保证课堂生动有趣,防止枯燥的说教引起学生的反感。针对写作质量較高、较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通过生动的讲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感知。例如在学习夏衍的《包身工》这篇课文时,芦柴棒的悲惨遭遇让人同情,教师可以适时介绍那个时代的背景,从而让学生了解剥削阶级的残酷,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实践活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课堂是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除了课堂,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行德育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通过将多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能够保证教育方法多元化、立体化,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阅读交流会、板报设计大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思想逐渐成熟但还未完全独立,因此很难辨别信息的优劣和真伪,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例如在对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以演讲为主的,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确定一个演讲题目,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或者辩论,例如可以模仿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梦想做一个演讲。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从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积极接受德育教育,实现人格的升华。
三、借助网络手段实施德育渗透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因此教师也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通过信息技术寻找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最新的研究成果、德育工作教育案例等等,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网络技术引入进来,丰富课堂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德育教育的成果,这对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中学阶段的学生面对网络技术的冲击,大量的信息涌入让获取知识变得更加方便,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将无法跟上学生摄取知识的脚步,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作出一定的改革,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将图片、视频、音频展示给学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媒体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氛围当中,通过文字、画面和声音形成立体化的展示效果,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学习的主题,从而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比黑板更加直观清晰,因而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结语
对于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讲,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渐完善,但是还未发育完全,面对良莠不齐的外界信息很难分辨真假,因此进行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会分辨信息的优劣,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曾骞.论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原则[J].文学教育(下),2019(10):51-53.
[2]陈一岱.浅析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