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教师的视角

2020-10-09 10:50郝世华
天津教育·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

【摘  要】本文由两大块构成,论述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来自两大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内因,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精神,奠定扎实的知识根基,这是对教师成长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另一个是外因,外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长的有为,这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外部条件和因素,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就能带出一批什么样的教师。所以教师的成长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充实自我;内因;校长有为;外因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4-0068-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wo major blocks. Discusses the role of a history teacher in its growth process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internal cause, the teacher should establish a lifelong learning spirit, and lay a solid knowledge foundation, which is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teacher growth; the other It is an external caus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external cause is the principal's ambi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external condition and factor for the growth of teachers. A kind of principal can bring out a batch of teachers. Therefore, the growth of teachers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factors.

【Keywords】 Enriching oneself; Internal causes; Principal's promising; External causes

作为一位历史教师,从学校毕业开始走向教育工作岗位,这只能说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而已,在今后这条曲折且又充满着荆棘的道路,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开辟,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多种条件的促进或制约,但概括起来讲无非是“内因”和“外因”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罢了。

一、“内因”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和基石——一个唯一途径“充实自我”

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内因。教师具有满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育教学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变这满桶死水为淌淌流动的溪水才行。那么怎样能做到呢?其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地“充实自我”。

(一)学无止境、终身不辍,夯实本专业知识基础

夯实本专业基础,就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和终身不辍的精神。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要牢固学习和掌握中外历史史实和发展规律,使自己装有满桶水。就中国史而言,就要认真且选择性地阅读中华国粹“二十四史”及名家所编的清史和民国史,还有中外史学家对新中国成立后历史所作的名篇名著,例如,费正清著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杨凤城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就很有影响,值得一读。

(二)探究课标、掌握教材,熟练掌握本专业教学要求及内容

就初中历史学科而言,课标提供了目标,教材提供了拐杖。首先,要探究课标。课標既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内容的规范,又是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学前要细致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理解各年级各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熟悉课标对每一课教学内容的识记、了解、理解、运用等要求,做到有目标、有方向地教学。其次,要掌握教材。我们说课标是“母法”,那教材就是“子法”。课标的要求是通过教材的教学来实现的。所以,熟悉教材,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搞好教学中的备、讲、思(反思)、批、辅、考、研等环节是教学的核心。

(三)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掌握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当今,教育形势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一支粉笔一堂课,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改进的问题,特别是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农村中小学尤其是村教学点中老年教师的当务之急。学好信息技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该怎么做呢。第一、要彰显一个“变”字。变则通,通则久。这里主要是思想的改变。就历史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而言,在信息丰富的今天,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大容量教学,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完全做不到的,这只能借助现代教学设备才能实现。第二、要突出一个“勤”字。“勤”就要克服“懒”。在教师中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可能还存在极少数人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在先进的教学设备面前有畏难情绪。不愿勤奋学习,须知这是有很大危害的。我国近代封建专制政府墨守成规,不思变革,结果落后被打,这就是沉痛的教训呀!第三、要保持一个“问”字。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这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中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占优势,老年教师要克服面子思想,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总之,随着当今教育形势的日新月异。特别是2020年春夏的线上教学的考验,更教育了教师必须养成具有终身学习的品质。

二、“外因”是教师成长的扶手和阶梯——即一个重要方面“校长有为”

内因决定外因,但外因对内因的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长,“校长的有为”是教师能迅速并顺利成长的外因中的关键。

(一)校长应尽洪荒之力,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好的学校不仅仅是执行国家政策、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教书育人的场所,还应该是具有自己特色的美好的育人“乐园”。在这座“乐园”中,教师是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强弱关乎学校的兴衰。所以,这座“乐园”能否锻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校长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这个“灵魂”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就是学校能体现出的校长办学的“个性特征”。校长应努力学习,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并使自己的“办学思想”在学校得到定位、渲染、贯彻和落实,最终使学校能方方面面地,实实在在地彰显出校长自己办学的“个性特征”,促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校长的办学思想即校长自己办学的“个性特征”若能深入每个教职员工的心灵,那教师的成长就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了。

(二)校长应做精心规划,布局校园硬件建设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学校的硬件条件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对于学校的硬件条件建设,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应做好精心规划和布局,立好项目,争取资金。以我校为例,由校长挂帅组建校园硬件建设小组,分步推进实施:

(1)制定五项原则。即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全面兼顾、重点突出原则;投资精准、讲究效益原则;专项建设、综合利用原则;因地制宜、方便适用原则。

(2)划分功能区。自校门开始自南向北新修一条长80米,宽4.5米的水泥加沥青刷黑路,路左为教学、运动和学生住宿区,路右为学生生活和教师住宿区。

(3)确定重点项目。即重建抽水设施,改善师生供水系统;建30个蹲位水冲式厕所一座;建标准化食堂、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各一栋;建五层教师周转房二栋;建标准化运动场一个;装备录播室一个等十个重点项目。

(4)绿化、净化、亮化校园。大道两旁绿化采用园柳、榆叶梅、榆树为主组成两行行道树带,并放置圆方两种花盆,鲜花盛开,供校内师生与路人共赏;空闲地绿化采用运动草坪、装有微喷浇灌,成为绿色草原。净化包括校门保持光亮整洁,校路常年保持干净,行道树经常修剪、冲洗,校内各处室做到窗明几净,室内整洁,垃圾做到及时清运整理。亮化包括消灭无光道路,主要道路都要安装路灯(限时关闭),建设亮化景点,制作一副校园全景灯光彩图牌,高悬于校门。

(5)添置教学设施。包括教师办公电脑35台,电教室学生用电脑40台,装备六个教室一体机等,及添置体育器材设备若干。根据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等原则,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硬件条件已今非昔比了,这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用武之地。

(三)校长应能事必躬亲,丰富校园内涵

1.装点校园营,造书香氛围

春雨润物细无声,校园环境是无声育人的载体,装点校园是校长落实校园建设的起步。以我校为例,走进我校大门,常有一条横幅书写着:“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突出显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操场边的文化长墙图文并茂,书写着《劝学篇》《岳阳楼记》等中华国粹,告诉人们学校将坚持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教学大楼正面墙上镶嵌着“日知日新,立德立业”八个鎏金大字,突显了我校办学的宗旨与目标。花圃中“芳草青青足下留情”的温馨提示,暖暖地散发着人文关怀。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学生出入的走廊上书写着“品书香、长知识、强素质、多受益”“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等激励性标语,这在无声无息地告诉学生,这儿是读书的好地方。教室墙壁四周的名人名言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各班都设有一个板报栏,国学经典、古诗名词、每周一诗、每月一文尽显其中,百花争艳。学校优美的书香氛围,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时时得到感受和滋润。

2.多方举措,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能否成功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是校长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检验校长办学能力的试金石。以我校创建“书香”教育特色为例,采取了以下四项坚定措施:

(1)全体师生经典诵读。学校成立经典诵读指导小组,负责精选名篇名著,要求每学期教师阅读经典散文一百篇,学生五十篇;名著教师八部,学生四部;背诵古诗词教师一百首,学生五十首;写读后感教师四十篇,学生二十篇。学校在工会活动室举办经典诵读橱窗,各班以班为单位举办经典诵读橱窗,每月一次进度公示,学校每两月举办一次师生优秀读后感展示,每学期在期末举办一次师生经典诵读楷模表彰。

(2)每学期举办“国魂”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经典红歌演唱比赛各二次。并对师生在活动中的优秀组织者和获奖者进行表彰。

(3)每年重大节日举办汇报演出,精选优秀节目到敬老院送戏。

(4)组建乒乓球、籃球、跳绳、跑步、琴类等文体小组,要求全体师生每人至少选择一项,全员参加。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有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多管齐下,培育教师队伍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一批什么样的学生。培育一支优秀的个性突出的教师队伍,这是校长办学的焦点。

(1)转变教师角色,树立创新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讲不离课本,学不离课堂,在活动和实验课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只是走形式,这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已脱离现实生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教师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树立创新教育观,使教师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育人与管理水平。我校坚持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德育考评,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优制度。坚持新老班主任结对拜师制,促使新班主任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坚持理论学习,开好每月一次的德育例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方法。进行每学年一次的三年以下的班主任论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及品位。鼓励班主任撰写论文,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提高育人与管理水平。

(3)注重优化教师个性结构,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近年来,我校从多方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建立起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了独具魅力的校本培训模式,与此同时,校长特别注重了优化教师个性结构。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也时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从而导致心理上存在不健康或不完善的状态,有些年轻教师的性格也不太稳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幼稚、感情用事等性格特征,这都是教师的个性结构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校长时刻关注每一位教师,做到明察秋毫,及时采取措施优化教师个性结构,只有优化了教师的个性结构,教师才能愉快地投入工作,学校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三、结语

总之,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特别是对教师队伍的锤炼和培育等,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和因素。

参考文献:

[1]任守辉.校长领导力是激活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J].教书育人,2019(35).

[2]段太明.学校发展从何而始——关于校长学校管理观的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

作者简介:郝世华(1962.4-),男,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分分钟搞定英语口语教学
军人价值观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初探
幼儿园课程转型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