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尔”同行:追“星”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0-10-09 10:09卞丽琴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微课程启示建构

卞丽琴

【摘要】现今语文微课程的应用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追“星”微课程,跳出课堂的藩篱,整合课程资源,走近名人,“阅读”名人,跨越时空牵手名人,与“尔”同行,感受着微观世界的奇妙,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时刻浸润在言语的芳泽里,感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微课程   建构   實施   启示

一、微课程的建构

(一)关联生活,探寻课程的切入点

美国教育学家肯古德曼倡导:孩子应该在与之关系紧密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因为生活的支撑,孩子会更认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是有用的。微课程的设计不能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一些客观材料,应该通过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跟学生的生活实实在在联系在一起,把视野投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实现彼此的融通,使学生初步树立“大世界、大语文”的资源意识。

(二)观照生本,触发课程的生长点

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非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生命成长、精神建构的过程,意义在于为“人”立“本”。这个“本”,就是“引领每一个言语生命,走上言语人生、诗意人生之途”。只有生命深度参与,才可能有生命的自由绽放。因而,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求自然融洽、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出丰富性、情趣性,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相契合,着力培养学生自由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铺展言语个性和诗意人生的教育语脉。

(三)指向表达,创生课程的实践点

潘新和教授指出:语文教育应牧养言语天性,开发言语潜能,培育言语素养,发展言语个性,陶铸言语人格。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无一例外,教师应将课程目标指向言语表达,创设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言语的润泽,惊讶言语的魅力,从而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真正感受到语文教育给予的安适、温情和尊严。

二、微课程实施案例——我是小小“法布尔”

进入高年级,一系列关于名人的课文走进学生们的视野:《装满昆虫的衣袋》《诺贝尔》《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其中,痴迷昆虫、执着科学探究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尤其受学生们的青睐。他们喜欢追这样的“星”,但只是课文的学习,学生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索性跳出课堂的藩篱,整合课程资源,走近名人,“阅读”名人,跨越时空牵手名人,与“尔”同行,趣享成长。

(一)第一板块:课堂学习,走近法布尔

1.聚焦三个词

童年时代的法布尔对昆虫的那种难以割舍的喜爱,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着迷、迷恋、痴迷。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聚焦这三个词,热爱科学、痴迷昆虫的法布尔便深入人心。

2.想象两幅画面

“着急与欢喜”:傍晚,法布尔父母在田野里着急地寻找法布尔,而此时的法布尔正在花丛里为抓到了歌唱家纺织娘而欢喜。

“训斥与欢喜”:当法布尔欢欢喜喜地带着昆虫回家时却遭受到父母的训斥。

两幅画面凝聚了两个故事的内涵,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体验情景,便能切实地感受法布尔对昆虫世界无限的好奇。

3.写一段颁奖词

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身贫困。一辈子,一件事,这是一种怎样的痴迷啊!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法布尔写一段颁奖词,书写法布尔的故事,抒发自己对法布尔的敬仰。

与“尔”相识,是美好相遇的良好开端。

(二)第二板块:阅读《昆虫记》,亲近法布尔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著作。在他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生命。亲近脚步,从阅读《昆虫记》开始。

1.“周游”虫虫俱乐部

学生们自主阅读《昆虫记》的第二周,我们组建了“虫虫俱乐部”,分别起名为:虫儿美、虫儿强、虫儿飞。三个俱乐部的学生分别对昆虫的外形、特点和动作进行分类摘抄,制作小报或备忘录,张贴在板报内,大家一起阅读、赏析,畅游在昆虫的世界。

2.深入阅读

(1)群文阅读,从“一篇”到“一类”

紧接着,班内进行系列昆虫主题阅读:“蝉的地穴”“骗子”“动物奇趣”“松鼠”……每一个故事学生们都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们:阅读本组文章,不但要了解作者所介绍的有关动植物知识,还要留意和揣摩他们描绘这些动物的方法:从哪些方面描写某一种动物,或是围绕某一个主题,选择哪些动物来写;为了把它们的生命活动写清楚,作者运用了哪些值得借鉴和仿效的方法。

(2)比较阅读,从“单一”到“多元”

此外,再读读诗歌版的《昆虫记》,相同的描写对象,作者的语言、写作特色等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读着,发现着……

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比较阅读,学生们徜徉于千奇百怪的昆虫世界,既充分地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美丽神奇,增长了知识,又感叹于小小的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出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们从中汲取多元的观察与表达的方法,更感受到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思考,像美术家一般观察,像文学家一般描写”。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从阅读中培育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当是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三)第三板块:观察写作,我是“法布尔”

系列阅读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补充了精神能量,它们形成了一股合力,充分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师生制订了“野外观察动物世界”和“家庭饲养小动物”的计划,如何观察、如何记录,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观察”小窍门:①“仔细观察”小动物生长过程中外形的特点与变化;②“持续观察”它们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性、生命状态;③“多角度观察”它们与你亲密接触时的神情、声音与动作,以及它们是如何与其他人或物交往的……“记录”小建议:一是每天坚持,二是细致生动,三是形式多样。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啦!

(1)动物朋友天天见。每天一个观察主题:外形、休息、吃食、玩耍。

(2)动物朋友趣分享。午间交流会,评出每日动物明星。

(3)动物朋友上报纸。作文无须刻意写,每天的观察体验记录下来都是好文章。

(4)动物科学实验组。分组进行实验,如开展蚂蚁搬食物、蜗牛爬行等的实验,并书写研究报告。

学生们化身一个个“小小法布尔”,观察、记录、观影、写作,在一系列的微课程实践活动中,大家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听说读写……感受着微观世界的奇妙,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感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样的微课程之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笔者认为,正是学生们参与了整个课程活动的创设,给予了学生们更多创造性的思考和学习。它可以直达学生的生命内核,产生“脉冲效应”,让学生迅速形成共鸣,并激发其对生命的自我反思。他们启动了一切与之有关的储备知识,书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与尔同行”的故事。语文微课程的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一样,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人的精神存在。这样的微课程,使人成为言语人、精神人、创造人;这样的微课程,因言语活动而充实、美丽。

三、微课程实施的启示

(一)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用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的意识,充分发挥专业自主权,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融入其中,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建构课程,创设更多的机会、条件、时空和途径,大量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

微课程的实施,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和狭隘的书本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打开了通向生活世界的大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将学生静态的接受学习改为动态的综合研究,学生们尽情演绎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恬淡从容地品味情趣盎然的生命,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微课程启示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