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
1968年腊月的一天,我拎着箩头到丹江河滩柳树林拾柴,突然听到树林里“嘎-嘎-”的叫声,我顺着声音找了过去,在林子深处的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大雁。它腿上拴着一根草绳,绳子把它缠在一棵小树上,它已被困得精疲力尽,见我向它跑去,它惊恐地扑棱着翅膀,伸长脖子,昂着头“嘎-嘎-”地叫着向我示威。我见它浑身打着哆嗦,怪可怜的,就上前把它搂到怀里,细心地解开草绳,将它抱回了家。
全家人又惊又喜,二哥好奇地把雁抱到院里,牵着草绳让它飞,它却飞不起来,只是扑扇了两下,一瘸一拐地挪了两步。
爸爸是个远近闻名的医生,在豫、鄂、陕三省交界的荆紫关没人不知道他。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打开药箱,把大雁抱在怀里用药剪细心地剪掉它伤口处的绒毛,认真地为它擦洗伤口,消毒上药。妈妈把一根筷子一破两半在它受伤的腿上固定了夹板。姐姐拿着煮熟的红薯喂它,它呆呆地看着她,却不吃。
妈妈笑着端来了玉米籽让它吃,它终于叨了一口,妈妈自言自语地说:来,再吃一嘴。接着它又叨了一口……
夜静了,疲惫的它将头缩在翅膀下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天刚麻麻亮,我就起来看大雁,只见它已能站立起来,开始吃食喝水了,我心里很踏实很高兴。打这儿起,爸爸每隔两天给它换一次药,全家人也都争着喂它吃,喂它喝,它渐渐和全家人亲热起来。家里有个大后院,这里成了它吃喝玩乐,养伤锻炼活动的地方,它一天天健康起来。
我家三爷,一辈子爱书如命,一肚子文化,六十年代他在丹江渡口开了个小卖部。一天,三爷知道了,专程来看雁,他把我们姊妹几个还有村里来的一群小朋友叫到一起,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大雁的故事。三爷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地讲道:雁为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的灵物。大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殘之辈,不能凭自己的能力谋生,其他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而是养其老送其终。飞行途中,幼雁和体弱的雁,都会安排在中间,以便照顾和保护。大雁重义:雌雄相配,终身到老,不论雌雄哪个身亡,剩下的一个终身不另寻伴侣。大雁懂礼: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成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以长幼为序而排,称为“雁序”。头雁都是有威望的老雁担任,壮雁飞得再快,决不会擅自超越其前。大雁睿智:衔芦过关,以避鹰隼。它生性敏锐机警,被人们称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休息时,会安排孤雁放哨站岗,一有风吹草动,放哨雁就会发出警戒叫声,而一呼百应腾空躲避,所以不论猎户还是野兽都是难以接近雁群的。大雁守信:因时节变换而南北迁徙,从不失约,至秋而南翔,春来而北飞。作为禽中之冠,大雁名至实归。
哎呀!三爷真是了不起,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怪不得人们见了他都毕恭毕敬。那天上午,我们像听古经一样,听得津津有味。听了三爷讲述一番雁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大雁身上的高贵品格和它的德性。它那高大的形象顿然在我们心中巍然屹立,我打心眼里开始敬佩它,喜欢它。我要尽最大努力关心它,爱护它,帮助它,让它好好养伤,早日恢复健康,重新飞上蓝天。
时光如梭,在全家人对它的精心护理喂养下,它一天天健康起来,妈妈早已为它取下了腿上的夹板。每当家人来喂它,它都轻盈地跳着,伸展翅膀,围着主人像跳舞一样团团转,不时发出好听的叫声。如今的它,非常雄健,高昂着头,迈着稳健的步子在院内转来转去。
冬去春来,天气渐暖,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立春这天,天格外的蓝,春风送暖,风和日丽。早饭后,爸爸高兴地抱起大雁,召唤全家人一起到麦场上看大雁试飞,村里人听说了也都陆续赶来,人们在麦场上围成了一个大圈,爸爸抱着大雁将它放在圈中,我天真地站在大雁面前,伸开双臂,学着飞翔的动作朝前跑去,大雁跟在后边,展开翅膀快步离地飞了起来,它在人们的头顶上空盘旋着,飞得很慢很低,人们一个个仰着头伸着脖子顺着它飞旋的方向看着。不一会儿它调转了方向,飞向我家宅院,在我家的屋顶上空盘旋着,还不时“嘎-嘎-”地叫着,叫声有点嘶哑、凄厉。
老年人一个个眼泪丝丝地望着它,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一辈子守寡,是个心肠软人,她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身边的老大娘一把拉着她的手劝着:“嫂子,咱不看了,回家吧。”说着,她也哭了起来。人们只顾伤心,你一言他一语,整个场面悲喜交集。突然,有个小伙子大声喊着:“大家快点看呀,大雁飞走了!”人们不约而同地朝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眼巴巴地看着飞走的大雁。不一会儿它又勾头飞了回来,它朝着人们“嘎-嘎-”叫了两声,又慢慢飞走了,只见它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大到小,渐渐变成了一只小鸟,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小黑点像芝麻粒似的,消失在无垠的苍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