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婷
摘 要: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之一,通过亲身实践,发现数学规律,得出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利用课堂实践案例说明如何释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课堂;数学学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操作是智慧的发端。”在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重要桥梁。通过操作和感知牵手,可以释放学生的内在操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认知能力。
一、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案例
下面,以几何教学过程中若干知识点的教授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释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动手操作活动在长方体的再认识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长方体的元素本节内容时,一般的讲授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给长方体图形或模型,然后总结长方体的特点。这种讲授方法依靠学生的直观感受或经验获得,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很快便能得出结论,但对于空间观念意识较弱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直接给出的结论。故而,在讲授此节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四人一组,两人一份教具,让学生合作拼接长方体模型,在拼接之前给出问题:在拼接过程中,思考长方体的元素及其特征是什么?借助操作感知,亲身体验,学生很快提炼出长方体的特征。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手来,积极有效地探究问题。另外,小组合作也有助于学生互相探讨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了前面基础知识的铺垫,笔者又给出问题:已知长方体无盖纸盒的棱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求这个纸盒的外表面积。正如笔者所料,绝大部分学生给出一种情况,此时,笔者继续要求学生利用教具拼接无盖纸盒,拼出所有可能的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恍然大悟,无须笔者枯燥讲解,学生已理解其中奥妙。
再如,笔者讲授到如何检验直线与平面垂直、平行,如何检验平面与平面垂直、平行时,依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铅垂线”只能检验直线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在操作“长方形纸片”检验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笔者提醒学生尝试用其他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纸片是否也可行。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总结出,只要有两条边平行的图形都可以检验直线与平面平行,深刻体会到“长方形纸片”检验法的实质。事实证明,通过亲身操作习得的知识、经验比教师强硬灌输有效的多。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这种授课方式。
(二)动手操作活动在线段与角的画法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动手操作,笔者认为不能停留在表象上“用手做”,而学生早已游离于“做”中,而更应该是动手与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口表达结合起来,这样动手操作才能与思维互联,释放操作的最大效能。
在讲授线段的大小比较时,笔者依旧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要求學生利用教具画图展示两条线段叠合时,端点位置的几种可能情况,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讨论如何用几何语言描述两条线段叠合时端点的位置关系。在描述第三种情况AB>CD时,有学生回答:点B在线段CD的右侧,笔者趁此机会又让学生操作,使点B在线段CD右侧的情况,反推这样描述的错误,即线段AB和线段CD有可能不重合,继而给出正确的描述: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这样让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思考结合起来,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在讲授余角、补角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角、补角的两个命题,笔者让学生裁剪两个直角,将两个直角的顶点重合,使两个角的其中一条边落在彼此的内部,这样就出现两个角的叠合部分,改变叠合部分角的大小,测量其两个余角的大小并思考如何说理证明这两个角相等,鼓励学生尝试说明理由。如此,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动手与动脑结合,操作与思维互联,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品质。
二、案例反馈
在以上课堂中,笔者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课堂学习氛围高涨、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在每节课课后反馈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较好。笔者分析,因为这些操作每位学生都能实施,当他们发现自己居然也可以做到时,便有了信心,逐渐参与进来。另外,笔者认为教师最好多鼓励、赞扬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不要学生一出错教师就立即指出或批评,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总结
“动手操作”一直在国外的数学教育中作为一种认可程度高的学习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数学规律,揭示数学原理,得出数学新发现,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数学动手操作”是一种打破传统,将讲授式习得的结论创新为自主动手发现结论;将盲目猜想创新为实践后猜想;将一味的逻辑推理创新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内在操动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程洪奎.在数学课堂中释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9.
[2]周建香.初中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张东升.如何借助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J].教学参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