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思考和探索

2020-10-09 11:36李红仙
教育界·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李红仙

【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幼儿不会讲方言发方音的现象,作为终身教育奠基阶段的幼儿教育,在积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于课程实践中融入方言童谣,实现优秀地域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笔者就此进行了必要性思考,并就其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方言童谣;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实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虽年少离乡但迟暮归时却乡音依旧。而今,随着幼儿教育中普通话的普及推广,很多幼儿虽生于斯长于斯,却不会说吴方言,不会用吴语沟通与交流。这种现象发人深思,承载着地域数千年传统文化基因的吴侬软语,在人类繁衍数代后是否会弱化乃至消失呢?能否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中来传承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呢?作为启蒙教育阶段的幼儿教育是否可以就此做点探索尝试呢?

一、方言童谣的特点

方言童谣是以儿童的理解力和兴趣为依据,适合儿童用方言吟诵念唱的,长期、广泛流传于儿童间的民间歌谣。它具有以下两个典型特点。

(一)鲜明的方言性

方言童谣须用方言来吟诵,否则就没法理解和体会其魅力和趣味,因而从语用角度而言,其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能反映出地域的传统文化。方言是原生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表达和交流沟通的工具,方言童谣又是儿童在摇篮时期就聆听过的吟唱。儿童有处于方言的语境和用方言交流表达的基础,才更易于理解方言童谣,体会其乐趣,也更易于激发儿童学习方言童谣的积极情感,让儿童体验其快乐。

(二)独特的童谣性

一般童谣都短小精悍、注重音韵、朗朗上口,富有童趣。方言童谣也不例外,它具有童谣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童谣性特点。方言童谣,虽没有乐谱,没有统一的格律,但音阶和谐押韵,诙谐幽默。而且方言童谣来自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富有画面感,极具形象性,吻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儿童理解,富有童趣,易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家层面的要求

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而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过程的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这从国家层面上厘清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厘清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民教育所有学段的共同责任,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将方言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正是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幼儿教育探索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抓手之一。

(二)幼儿教育的要求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方言童谣也是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可综合利用的教育资源。

《指南》也在“语言”领域“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中明确提出3~6岁儿童要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这是语言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方言童谣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之一。

方言童谣蕴含着数千年地域代代相传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文化知识和传统美德等,对于落实《纲要》和《指南》的上述相关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幼儿教育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方言童谣的课程价值,开始尝试从方言童谣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去挖掘幼儿园适宜的课程资源,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之中。

三、將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探索

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探索,笔者将以我们区域的实践尝试为例来加以剖析。

(一)选择方言童谣的依据

方言童谣历经数千年的口耳相传,但质量良莠不齐。幼儿园要将方言童谣融于课程实践,就必须遴选出富有教育价值的适合儿童学习的方言童谣。

1.根据幼儿园课程的需要来选择。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组织实施的归宿,更是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因而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牛鼻子”,选择将什么样的方言童谣纳入幼儿园课程实践,需要依据幼儿园课程的需要来选择,依据幼儿园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需要来选择,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据幼儿园课程的课程目标来选择,这样才能遴选出富有教育价值的适宜的方言童谣。

比如,在社会领域课程中,课程设计的目标有“孩子们学习方言童谣,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幼儿教师根据此课程目标去收集相关的方言童谣,发现《九月九》《是对还是错》等都比较适合。但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选择的是《九月九》:“正月正,出马灯;二月二,花茄六粟全落齐;三月三,野菜花开结牡丹;四月四,桃梅李果酸吱吱;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六月六,买只馄饨落一落;七月七,买个西瓜切一切;八月八,买只小菱剥一剥;九月九,九个姑娘轧一桌,轧出一个白囡囡。”这首方言童谣描绘了我们区域当地一至九月的风俗习惯和自然风貌,来源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休戚相关,孩子们有相关的生活经验,选择这样的方言童谣是以中班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便于孩子们学习和理解,同时还能激发起学习的乐趣,易于达成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

2.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选择。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推进。幼儿园从实际出发,以课程游戏化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幼儿在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扣好人生启蒙阶段的“扣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不同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将方言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对于方言童谣的选择还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应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这样才能遴选出适合儿童发展的方言童谣。

比如,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指南》明确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小班幼儿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坚持,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喜欢模仿和游戏。我们区域社会生活中孕育的方言童谣《笃笃一更天》,运用叠词和重复,非常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又有幼儿喜欢的正面小动物“小鸡”和反面小动物“野猫”穿插其中,富有画面感,易于将幼儿引入游戏情境,让幼儿体验游戏紧张、快乐的情绪,非常适合小班孩子开展音乐游戏。幼儿教师将此首方言童谣融入艺术领域课程中,配合打击乐器氛围的营造和自制头饰角色的营造,幼儿充分感受了方言童谣的美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二)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途径

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途径是多元的,既可以融入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也可以融入幼儿园的各领域集体教学活动课程中,还可以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课程中,也就是说方言童谣可以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所有活动之中。

1.融入游戏中。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很多的方言童谣本身就极具有情境性和游戏性,它的传播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方言童谣非常适合融入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之中。

比如方言童谣《炒黄豆》:“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被头。”它本来就是幼儿在民间游戏情境中用方言吟唱的童謠,与方言童谣配套的民间游戏不需要任何玩具,对场地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两个幼儿徒手就可进行,非常适合幼儿开展自主游戏。

2.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各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各有其不同的教学内容。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课程中也可以恰当融入方言童谣,尤其是语言领域,方言和普通话同属于我们区域通用的语言,幼儿可通过方言童谣的融入来体验本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和其独特魅力。

例如方言童谣《一只老虎一只猫》,“老虎”和“煨灶猫”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健康领域中使用可以营造积极的氛围。《十二生肖》可以在认识1~12个数字和12只生肖动物的同时,体验方言语言之美。《九月九》可以加深对民风民俗社会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太阳晒》可以加深对自然界中花、草、苗、果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健康成长,都需要阳光的自然常识的了解和认识。《笃笃一更天》,可以让幼儿体验节奏美和音韵美。这些方言童谣都适合融入各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课程之中。

3.融入生活活动中。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活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就餐、盥洗、睡眠、如厕等生活活动规则,学会生活常规,让幼儿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比如,方言童谣《大苹果》:“小朋友们才爱我,请俚先去汰汰手,假使龌龊覅碰我。”本身就是渗透着讲清洁,爱卫生的思想理念,可以很好地融入就餐课程之中,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养成餐前洗手的卫生习惯。

当然,将方言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对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基因有其现实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方言来替代普通话的推广和学习。方言童谣的融入,突出彰显的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放、丰富和多元的特性,这是我们将方言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实践必须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