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雪冰+于德刚++张文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会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69-02
一、前言
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孔庙之行,习近平同志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寻求一种新的思想道德价值信仰,而这种价值信仰既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又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一致,所以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这种思想道德价值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十八大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与习总书记倡导的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此,张岱年、钱逊、罗豪才、杨翰卿、李保林等学者从内容、范围、功能、特征等方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李宗桂教授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详尽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备的特征是: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够鼓舞人们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是中华文化的活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是体现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会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本原则,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为基本内容。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具体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东北师范大学李忠军教授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涵概括为“新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核心价值,有中国精神,有能力素养”。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新四有”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要树立个人成长成才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信念的民族,具有远大抱负、为理想舍生取义的文化源远流长,而这正是塑造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指明灯。例如,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云:“无愤愤之志也,无昭昭之明”;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云:“志当存高远”;曹操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都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坚持,而发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个人理想信念,提高其内在修养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且还可以塑造其追求和谐的社会理想信念,培养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及高尚的入世精神。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将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进行统一,从而积极探索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培育
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培育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共同的价值标准,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的不二法宝,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而这正是克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宝贵财富;其次,孔孟思想中着重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这能够很好地避免当代大学生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再次,“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天下为公”等思想理念无不阐述着以社会群体为本位的价值理念,这种以国家和民族为重的集体主义思想能够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价值标准,从而使我们的国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知行合一”的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克服当代大学生价值认知与价值实践的冲突,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思想意念与实际行动相统一。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弘扬
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首先,爱国主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体现了其活的灵魂,这种民族精神包含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涵,它寓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源远流长,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也让本民族的每位成员都对民族存亡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思想源泉、方法之基、环境支撑与价值引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辩证精神,处处充满着“求变”思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创新提供了学习、思维与实践的科学之法;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促进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这些都为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撑;追求责任、伦理、道德为价值标准的创新本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能力素养是指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和“才”,其中“德”是“才”的尺度规范,“才”是“德”的知识技能支撑,二者不可偏颇。“德”就是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例如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等;“才”就是要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知识,并能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由此才能做到“德”与“才”兼备。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反映了德行修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对大学生“德”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着我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发愤图强,掌握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本领与技能,吸收一切文明的知识成果为我所用,为社会所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2] 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M].台北:水牛出版社.2008年.
[4] 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5] 李忠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96-101.
[6] 俞思念,陈沛岳.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3-128.
[7] 王寒娜.浅谈理工科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J].高等教育,2014(1):187-188.
[8] 焦艳,黄琳庆.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152-154.
[9] 王亚萍,洪佳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4(7):78-79.
[10] 张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3(12):13-14.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