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0-10-09 11:16应从祥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年5期
关键词:用途节水深度

应从祥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既表现在学习的参与度上,更表现在学习的思维活跃度上。

學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有深度的教学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借助细节设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笔者以《珍惜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通过细节设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课堂导入:联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深度教学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吃透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内容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教师深度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情感、认知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冲突。学生的深度学习往往从课堂导入开始。

教学片段1

师:(出示太空中的地球图片)认识这个星球吗?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

生:因为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表面都覆盖着水。

生: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很大。

师:水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水有哪些用途呢?

生: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要喝水。

师:还有其他的用途吗?

生:洗手、洗脸、洗澡要水。

生:洗菜要水、做饭要水。

生:冲马桶也要水。

师:一句话,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教学片段2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视频:在激情澎湃的音乐声中,画面依次呈现大海、冰川、壶口瀑布、大坝水流、航运河道、小溪、海洋湖泊与湿地中物种繁多的生物、雨水滋润下蓬勃生长的小草、最后定格在一颗落入手掌的雨滴。)

师:视频展示了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水。水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同样是课堂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用途,但切入的方式不同导致效果的差异很大。片段1以太空中的地球图片为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大水球,然后切入地球上水的用途。这样的导入形式上比较平淡,在前一课关于“海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看到了类似的图片,再以地球图片导入会缺乏吸引力,不容易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片段2以视频导入,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内容显然也是精心制作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上不同的水体分布,感受到水与自然、水与人类的关系,这对学生后面认识地球上水的用途,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都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经验,增强感性认识

认识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教材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水的用途的理解,一是正向引导学生讨论:水有哪些用途?二是逆向引导学生思考:缺水会有什么后果?学生正向的讨论,大多都是围绕水在生活中的运用来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一般都会顺着学生的思路,通过图片拓展到水在工农业、 航运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用途,但如果仅限于教材中的一些图片泛泛而谈,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就不可能达到质的提升。因为学生对农业用水尤其是工业用水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而工农业恰恰是用水量极大的两个方面。如果教师从细节处入手,对学生的经验进行适当拓展,他们对水的用途将理解得更深刻。

教学片段3

师:水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水有哪些用途呢?

生:人要喝水,不然会渴死。

生:动物植物也要喝水。另外洗手洗澡也离不开水。

师:除了生活中要用水,工人叔叔、农民伯伯需要水吗?(等学生稍做思考)我们来看这几张图(课件展示水在工业、农业、船运、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图片)。

生:种庄稼要用到水。

生:造纸厂要用到水。

师:同学们,有人说“水是工业的血液”,就是说工业上离不开水,比如制造一张A4纸需要多少水?(课件呈现3瓶矿泉水——1升水),如果生产10张这样的纸呢?生产一个班同学的书本和作业纸呢?生产全校同学的书本和作业纸呢?

(学生讨论。)

师:生产纸张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我们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造纸厂流出的源源不断的废水)。同学们,工业离不开水,农业更离不开水,(课件呈现1000克小麦)你知道生产1000克小麦需要消耗多少水吗?(课件出示1000升水,特意呈现5升的纯净水水桶)同学们都很吃惊,需要1000升水!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用这样的桶来装,需要多少桶?

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拓展到学生不熟悉的工农业领域,通过具体数据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学生原有工农业用水的认知,使学生对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在逆向引导学生认识缺水会有什么后果时,教师播放一段干旱地区的视频,视频伴以渲染的音乐,声情并茂的真实场景,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对水用途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贴近学生需求,搭建操作“支架”

理解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是本课的难点。自然界中,水是可以通过雨水、雪水进行循环的,为什么淡水资源供不应求呢?是因为人多,还是因为水的用量大?这对三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因为这涉及气象气候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多个因素,学生缺少这样的经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教材设计一个体验活动: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进行舀水——供水者补水,用水者用水,一分钟后比较水量的变化,再联系自然界中的供水现象和用水现象,通过讨论从而发现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不难发现,编者是希望学生借助体验活动的开展来理解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但恰恰是该活动很容易被学生当作玩水的游戏,活动中如果教师交代不清、组织不到位,学生操作不当,不仅很难呈现预设的活动效果,而且教学秩序也受影响。

为了解决难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淡水的供不应求是很有必要的。可是操作活动必须有序有效,让学生明确操作的流程和要求,在有序的体验活动中感悟到淡水的供不应求才能达成活动效果,这也是活动的难点,于是教师提前录制了一个小组同学规范操作的视频,课堂上通过视频演示,活动的步骤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等一目了然,确保了体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操作有序进行,结论的获取也就水到渠成。

拓展活动:根据学生实情,提升探究实效

为了帮助学生将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让学生在行动中形成节水的良好习惯,达到“知情意行”的效果,教材设计了家庭节水实验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会作为拓展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去完成,但如果仅仅是口头布置,那么活动的落实度将大打折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情,从细节处着眼,提升节水活动的落实度。

前面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节约用水。那么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如何节约用水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落实:首先帮助学生掌握节水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节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补充,也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掌握一些节水的技巧。其次要帮助学生留下实验活动的痕迹——人人填写节水实验数据。教师发放节水实验记录单:起始时间水表的读数,正常用水一周后水表的读数,节约用水一周后水表的读数,都需要学生及时记录。最后要有督促学生完成长周期实验的举措——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师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节水行动,配合孩子的节水行动,指导学生做好读表记录;同时告知家长和学生,两周后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节水行动的反馈交流,评选优秀节水家庭和节水小达人。通过这样的细节处理,就将学生课后的节水拓展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以小见大,关注细节,促进学生课堂深度学习,体现的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准确研判,体现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功力。教师关注细节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理解科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育正确的科学情感,这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用途节水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用途
用途广泛的微波炉
节水必备水袋
书的新用途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