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燕
摘 要: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材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体系,明确了“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即小学阶段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我们要以教材为本,围绕每单元的语文要素,统整任务、螺旋递进、突破习作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任务;单元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17-03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材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体系,明确了“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即小学阶段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我们要以教材为本,围绕每单元的语文要素,突破难点,上好习作课,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下面就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谈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统整教学任务。
一、聚焦目标,理清写清楚的“基石”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于给他们写作的榜样。”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梳理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可以发现一共安排了62篇习作话题训练,这些习作编排是自成体系的,习作要求是螺旋递进的。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根据部编教材习作教学任务的递进性的特点,笔者梳理出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训练是从三年级起步阶段开始的,先是写《我的植物朋友》(三年级一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其侧重点是引导学生多用耳朵、眼睛或触觉去感受,并试着将其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然后是《看图画,写一写》(三年级二单元),要求把画面内容写清楚,其侧重点是抓住图片的核心,根据图片中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联想,通过恰当的语言写活图片内容;接着写《我做了一次小实验》(三年级四单元),在记录过程中是绝对不能把实验过程颠倒顺序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准确介绍实验过程,语言注重科学性;同时《国宝大熊猫》(三年级七单元),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介绍一种事物。本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风筝》和《麻雀》,主要训练学生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并记录下来。通过系统研读教材,了解其编排规律和要求。可以看出写清楚这个习作要求,不是本单元初次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环节可以化繁为简,直接让学生试着从“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自己经历的事儿说清楚。在习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了解本单元训练的“基石”是什么,用好、用活三年级打下的语言“基石”,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新的要求、新的提高。
二、以文为本,搭建写感受的“支架”
部编教材每个阅读单元基本都是由单元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组成,各项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单元的伊始,导语就明确了本单元的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以及习作目标,精读和略读课文紧扣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或表达方法,并在语文园地中回顾、总结本单元学到的方法,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部编教材的课文、习作的学习训练,牵引出了一条非常清晰的指导线,为完成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在叙事中写具体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感受是本次习作的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回顾课文《陀螺》课文中的片段,通过“我”心情变化处的批注,学生再次抓住“手舞足蹈”“嘲笑”“尝到”“品到”等词语,明白了作者的心情变化及原因,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提炼将感受写清楚的方法。如:可以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心情;同一种心情可以多次出现,但在说法上要有变化;其中学生交流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通过描写陀螺,侧面把小孩子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顺学而导,可以借助周围的人或物来表达心中的感受。接下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习作,从不同角度、借助积累的词语重点练习写清楚心跳得最厉害的瞬间感受。学生在“写清楚事情经过”的方法基础上,尝试着将“写清楚当时的感受”作为新的训练点,学生学会将情感线和叙事线交融在一起,达成了习作知识中的新领悟。
从读到写,以读促写是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文中精妙的语言就是教导我们写好感受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不仅领悟其写了什么?更要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当教师的教学从阅读文本延伸到领悟写法时,即为学生指明了读写结合的路子,搭建了从读到写的桥梁。
三、以仿促写,发挥策略单元的作用
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都安排了一个“习作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与其他单元不同,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目标,首先让学生通过两篇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再是“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梳理、尝试运用方法;接着以“习作例文”巩固方法;最后是“单元习作”,独立运用方法。
本册习作策略单元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本单元的习作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习作例文为例,并联系“交流平台”,梳理、学习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在“初试身手”中安排了两项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事情发展过程写清楚。为了充分发挥习作策略单元的作用,在《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教学中可以这样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回忆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中的两篇例文《我家的杏儿熟了》《小木船》。学生有了例文开路,在《我家的杏儿熟了》的旁批中了解作者通过动作和语言把奶奶“打杏”和“分杏”的过程写得很清楚,相机指导学生在写《我的心儿砰怦怦跳》这一话题作文时回忆最让自己心跳不已的经历,哪一个时刻心跳得最厉害,身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再引导学生绘制“心跳图”,同时也梳理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小木船》这篇例文让学生感受到开头运用倒叙的魅力,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情感的变化,把主人公与好友的关系变化写清楚,学生不难发现,在这例文的每个自然段的不同之处:重要内容细致写,不重要的内容略写,学生发现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即可迁移到本次习作中。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幅“心跳图”,这件事中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得引人入胜?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后,各自选出“心儿怦怦跳”的时刻,学生交流自己“心儿怦怦跳”时在想什么?身体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受到了什么?将这些部分详细表达,其他部分可略寫,这样文章就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策略单元习作例文引导下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了基础范本,帮助学生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学会所有的表达方法都是手段,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根据题眼发现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要交代,找准叙事重点,详略得当。通过给例文范本的方式,将顺叙和倒叙的表达方式建议给学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写作、修改都能有理有据。
四、以评促改,打磨个性化的习作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第二学段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有道是“好文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相评改,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还能在其他同学的文章中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别人文章的好习惯。因此在《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讲评中,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老师相机进行点拨。例如,选取了其中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
“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静悄悄的,我顿时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跟着我,我转身一看:“‘啊!一个黑影飞快地溜到草丛里,瞬间我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我的腦海中浮现出朋友常说的‘鬼魂两字,不自觉间我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我时时刻刻都在四处张望,生怕有什么吓人的东西。”
讲评这个“恐惧”的怦怦跳,老师首先指导学生读读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引导发现同学之间习作中的闪光点。接着,鼓励学生说说你觉得还能从什么角度表达“恐惧”的心情,学生畅所欲言,从“环境”“脚步声”“鸟雀声”等表达内心的害怕,老师顺着原文的思路,结合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提炼还能从“周边环境”“心里的想法”等角度把恐惧的情感写得更加真实。当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到多元,角度多了,学生可写的话自然就多了。以下是为学生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昏沉沉的晚上,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只听见我急促的脚步声,只听见一群群鸟雀飞离枝头的沙沙声和鹧鸪在凄凉的晚风中不停地鸣叫……总感觉身后怪怪的,我转身一看:“‘啊!一个黑影飞快地溜到草丛里,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仿佛提到了嗓子眼。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朋友常说的‘鬼魂两字,越来越多惊悚画面在脑海中闪现,不自觉间我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我时时刻刻都在四处张望,生怕有什么吓人的东西。”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习作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改、互改习作能力。根据学情以及学生的习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写,可以多让学生互相评改,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对同伴习作的看法,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在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阅读与习作是相辅相成的,习作教学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指导方法也更为具体。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部编教材编写的意图。围绕各单元语文要素,依托课文中的典型例文,引领学生感知文字中的习作方法,在仿写练习中搭起习作支架,在自评自改中打磨习作语言,步步推进,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