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友
师生共写随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描述事件、表达心绪、传递情感的心智活动,因为角度不同和理解差异,他们呈现出来的文字——不管是思考的向度,还是揭示的深度,也不管是表述的层次,还是使用的手法,都会存有较大的差异。但无论差异多么明显,差距有多大,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伴随着一段时间的随笔共写,师生的文字水平都会有所提升,综合素养也会水涨船高。
从本质上来说,师生共写随笔,是一个从互相诉说到互相塑造的生命成长进程。由倾诉心语到敏锐思维,由养成习惯到发展人格,由濡染性情到生长精神,师生的成长是全方位的。而这,正是我们探寻师生共写随笔的价值所在。
一、互诉:敏锐思维
生命的成长从来都是多向度的,激励生命的成长方式也就应该多样化并存。对于师生来说,整天陷在试题里,一味地在应试的道路上狂奔,是无法让思想穿透愚昧的障壁的,最终的结果是视野受到局限,思维趋于僵化,认知能力和智慧指数在低端徘徊。而拿起笔来记述感受、表达心志、传递情感,不光可以达成认识的提升,还能促成思维的敏锐:让写作者的思考趋向条理,思致渐至深刻,思想走向成熟。
“共写随笔”的本意是指师生共同写作性情文字,至于写相同的话题,还是写各自关心的内容,则不必强求,能在文字的历练中强化思考,发展思维,在情理的思辨中认识人生即可。师生共写,可以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方式,围绕共同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披露情感;也可以通过长文或短章,书写独特的情绪,表达个性的感受。共写随笔要求师生“手牵手”,更要“心连心”。教师要用得体的语言说人叙事,传情达意,咏唱生活,歌颂生命,促成师生的融通共鸣,还要引导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用坦诚率性的文字描绘五色缤纷的世界,勾勒萦绕于心的梦想。
廣阔的天地、多彩的生活、熟知的风物,都是共写的好素材,而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巧妙化用,使之成为性灵书写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写随笔时,我曾多次依托教材,联系生活,和学生一起写作。有一次,根据农村初中学生了解家禽、家畜,喜欢动物的特点,我和他们一起以“我与动物”为题进行随笔写作。在学生的笔下,鸡鸣有情,鸭声悦耳,鹅有大将风度,猫是智者的化身,看似随手拈来的文字读起来却是意趣横生。我也写了自己小时候带着家里的黑狗去割猪草的趣事,读给学生听时,博得满堂喝彩。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美,用美妙的文字记录与动物们相处的体验和感受,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喜怒哀乐。教师以儿童的视角,用优美感人的文字抒发生活感悟,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促成了学生的思考。
共写随笔不能自我局限,更不该过分追求章法,能在字里行间溢满真诚最好。毕竟,披露真情实感的文字最能打动人。随笔的最佳境界就是笔随意动,让文字“浸泡”在烟火气弥漫的生活“汁液”里,在由内而外、由静而动的生活历程表述中彰显勃勃生机。太多的成长事例证明,随笔写久了,不光可以帮助师生掌握诉说心语的方式,还能让我们在人物的描述、事件的剖析和情感的表达中敏锐自己的思维。
二、 互塑:发展人格
在养成共写随笔习惯的过程中,师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必然的。但我们如果仅仅把目光盯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共写随笔的教育价值也将会大打折扣。毕竟,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写作者与生活对话、对自我审视的过程,其结果也必然是思想趋向成熟,人格得以发展。
以发展人格为宗旨的随笔共写从来都不是玩文字的游戏,而是生命对生命的“互塑”。师生的塑造是双向的:学生的人格需要打磨,教师的思想同样需要砥砺。共写随笔的深层价值就在于,通过贴切、智慧的表达,借助情感、思想的碰撞,提高道德境界,升格生命品质。
共写随笔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笔为桥梁、以心为纽带的平等而富含激情的灵智对话,教师要做认真的倾听者、平等的对话者、人格的塑造者。“共写”成了习惯,除了能让师生收获写作技巧外,还可以促成师生的身份转变:从“讲述者”变为“思辨者”,由“批判者”转为“建设者”。而在对事体的记述中认识也会由感性升为理性,在对自我的剖析中境界能够由低端走向高雅。
指向人格发展的随笔写作可以关注身外的大事件,也可以洞察内心的小感触,有的时候,还可以制造出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促成写作者外察与内视的有机结合。在共写、互动的过程中,师生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升华,人格都获得了发展。
三、从“互诉”到“互塑”:生长精神
从“互诉”到“互塑”,要达成的是共写随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征到实质的升格与升华。“互诉”指向的是文字,可以通过外在的要求实现,“互塑”指向的是精神,必须通过内在的省悟达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师生共写随笔的价值目标设定在促进学生的成长上。应该说,这样的目标设置有其正当性、合理性,但倘若将其当成全部,而忽视了教师的成长,那么,师生共写随笔的意义也就会被人为地削减一半。己立才能立人,己达方可达人,要想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互诉”和“互塑”互为依托,但又不是必然的水到渠成——世间万物,并不是所有的初级阶段都能发展到高级阶段。自觉地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认识生活,真心书写生活,真情拥抱文字,共谈国事,共抒性情,共诉衷肠,师生才能从“互诉”的情感依恋中达成“互塑”的精神生长。而只有真情以对的写作指导才能促成学生的内心觉醒,促进学生的精神生长。因此,在由“互诉”到“互塑”的精神生长进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现自然和社会中的美,培养他们体察生活、饱满生命的能力,完成灵魂的塑造和人格的升华。
师生共写随笔需要占用时间,但并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毕竟,所有的写作都是自我教育活动,是最高层次的修身养性。一个生命的真正成长,是从他真正觉悟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每一次的随笔写作,都是梳理、提炼、升华的过程,都会丰沛写作者的情感,丰富写作者的智慧,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丰盈生命个体的思辨能力。从这一层面来说,师生共写随笔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情促智,以智生情。如此,随笔写作不光会诞生佳作,还能引领师生拾级而上,攀上情感的高山、思想的高端、文化的高地。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