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
“悦读”一词近年颇为流行。“悦读”也许衍生于阅读,但前者从“心”,广阔无垠;后者从“门”,有所限制。“悦”还在于“读”之心欢,如风行林间般自然,如鱼游溪流般欣然,如夕阳照水般安然。
邹丹老师是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拜我为师不到两年。与她相处的過程中,我发现她堪称“悦读之师”,她充满生命力的欣欣“悦读”,经常感动、感染着我,每每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觉,是以,我乐于在此分享她的专业成长故事。
一
邹丹老师和我一样“身兼多职”,做班主任,主教语文,还教思品、综合实践等学科。她担任思品科的科组长,我担任省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她被遴选为广州市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批名教师培养对象时,我也进入该项目的“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班。看得出,我们都愿意保持“空杯”心态,不畏辛劳地跋涉,只为遇见更好的人,遇见更好的自己。邹老师所教的班级,很多学生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绝,从中可以看出邹老师大阅读理念培育的成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邹老师对此深信不疑,并执著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播散热爱阅读的种子。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第一年官宣评选中小学“阅读之星”。当时有一名叫黄允毅的二年级学生,从众多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里面脱颖而出,获评第一届“广东省百佳阅读之星”,他就是邹老师的爱徒。
原来,邹丹老师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使用了一本图文并茂、色彩斑斓的《课外阅读小册子》,并为学生制定了阅读目标,推荐了阅读书目。她每天除了上课本知识,还会抽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念好文章,并通过每周一节系统的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学生一起感受阅读之乐。邹老师带着学生开展了系列阅读活动,如“我是故事改编大王”“一起栽种阅读之树”“读书卡制作”等,一点一滴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技巧。除此之外,邹丹老师还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注意有目的、有条理地指导,把通读、泛读、精读等方式有机结合,不断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且每年换着花样为学生提供表达的舞台和展示成果的机会。黄允毅之后,邹老师又先后引导8位学生荣获“广东省百佳阅读之星”,2位学生获评“羊城书香少年”。
二
邹丹老师的“悦读”,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现在教师评职称需要做课题的经验和论文等成果,为了研究课题而去阅读、思考和实践的老师多了起来。但是,真正通过科研活动而投入“悦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而取得丰硕成果的青年教师,却不多,邹丹老师是其中一个。早在2007年,邹老师就开始把研究目光聚焦到“小学生课外读写结合”。因为她个人酷爱阅读,知晓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水平。她认为,如果教师只布置学生课外读书,缺乏检测他们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效果可能不佳。让学生把课外所读所思化作文字等成果表达出来,既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又提高其相应能力,这才应该是课外阅读的目标。
如何佐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呢?邹丹老师阅读了大量文献,想要寻找有力的支撑点,叶圣陶、吕叔湘、崔峦等大家的书,热门的《朗读手册》系列和亲近母语系列丛书,一时间成为了她每天的精神食粮。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及期刊上发表的观点鲜明的文章,都成为了她借鉴的材料,就连课标也被她仔细翻读。尽管如此,邹老师依然觉得无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论功底薄弱,急需提升。因此,她通过全国统考报考研究生,拜师广州大学禤健聪教授门下。研究生毕业多年,邹老师依然坚持多元阅读,每年都会挤出时间精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文学类作品。
2007年至今十多年间,她课内课外踏实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活动。在她的阅读课堂,学生不但产生了自由欢畅的思维碰撞,而且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领域:从辽阔的人生观、世界观角度看待问题。这些年,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悦读”之旅,邹丹老师被评为“广东省阅读之师”“广东省阅读点灯人”“广州市蒲公英阅读种子教师”“广州市课外阅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所带领的班级获得海珠区特色中队、特色小队的称号。因为在书香班级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她被多所学校邀请开展相关讲座,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2018年,她出版了个人专著《悦读,乐写》,相关成果于2020年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邹老师的成功让我联想到,教师的职业人生能够走多远,与其阅读的层次呈正比。如果教师被时间精力所限不能海量阅读,也须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很难想象,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能培养出众多的“小书虫”。一些老师总是说“太忙”,没时间读书,如果有意识地去记录一下自己每学期日常各项活动所耗时间,尤其是拿起手机做工作之外事情的时间,寒暑假不培训、不备课、不学习的时间,应当发现,其实有太多时间被浪费了。心之所爱自然就会全身心投入,知名文化学者梁文道身兼多职,每天还能挤出五六个小时来读书。像邹丹这样的“悦读”老师,定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三
窦桂梅校长曾说,不但是语文老师,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成为“专才和通才的结合体”。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有着众多教师难以企及的要求和高度。一个不“悦读”的教师,难及专才,遑论通才。而在我眼里,邹丹老师初具了“专才和通才结合体”的特质。她的“专”与“通”,建基于广泛的学习、大量的阅读、刻苦的训练之上。说实话,她的“通”,是颇让我羡慕与敬佩的。
从小,在家人的熏陶下,邹丹老师就一直练习书法。工作后再繁忙也坚持每天一张硬笔书法练习。有时候中午看学生午休,她也不浪费时间,在黑板上进行粉笔字练习。书画相通,她的一手简笔画也是随手拈来,毫不费功夫,成就了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也轻易“收服”了班上的调皮孩子。无论是在各种规范字书写比赛还是研讨课上,一手秀气的字体,为她的课堂增添了一抹亮色。
今年二月,受新冠疫情影响,教育部号召各级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对于我们龙口西小学五年级的13位语文老师来说,邹丹老师的“通”,无异于雪中送炭。疫情期间,“广州电视课堂”播放了广州市教育局提供的线下录播课,但这些课例没有涵盖难度大,内容多的“口语交际”“园地”“习作”,导致有的老师手足无措。于是,邹老师经常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去国家教育平台下载清华附小、中关村一小的相关优质课例,再转发到年级钉钉平台给大家选用。有了这位“技术控”及时雨般的技术支持,五年级语文的课程资源无一遗漏,老师们返校复学后也能进行回放复习、新课讲授等,解决了教学衔接的大问题。
平日里,邹老师对自己的研讨课要求很高,比赛用的所有课件都是自己制作,长期的锻炼使其熟识各种软件操作;因为她喜欢绘画,所制作的课件、微课等,速度快、质量高,还很精美;也因为爱阅读,她的微信上有各大教育资源库的公众号,只要有老师需要课例课件,跟她说一声,她马上就能寻找到下载途径,并及时共享。
窃以为,邹老师的“通”,能给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带来启示。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自我限定为搬运知识的“教书匠”,然而当今已是信息时代,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飞速进步,思想观念更新迭代加快,很多学生能基于开放的互联网获取知识,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各色信息平台、软件,教师自己反倒画地为牢,停留于个人舒适区,长此以往,其职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那些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不懂使用技术实现知识跨界与综合的老师,将难以适应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很难不被时代的洪流淘汰掉。
如果说,教育是一本深沉厚重的无字书,邹丹老师已经谙熟此书的秘密。她名义上是我的徒弟,但其实我更多是把她当成“学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更好的自己。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她依旧会奋斗不息,“悦读”不止,通过教育这本无字书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营养,更喜人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