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吴筱
摘要:思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思政课堂的效度。目前,很多学生对思政课没兴趣、不想听,这就要求高校提升理论课教师话语思维能力,创新话语表达用语,完善话语表达方式,优化话语表达内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真正获得理论知识,产生情感共鸣,并自觉践行。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教师 话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06-02
目前,很多学生对思政课没兴趣、不想听,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玩手机的“低头”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优化话语思维能力、表达用语及表达方式,增强理论课堂的吸引力,最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效度。
一、优化思政课教师话语表达的重要性
思政课上,如果教师语言表达内容合适,方式恰当,就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因此,优化教师话语表达是目前提升思政课效度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1.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效度
高校思政课的效度,是以学生能否真正内化理论知识并自觉外化为衡量标尺的。高校的思政课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表达能力,对于增强思政课话语有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借助书本、音频等媒介,通过讲授的形式将课本知识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等传递给学生。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不同。思政课教师应使用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渗透力的话语表达,达到预期效果。
2.有利于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度
当代大学生能熟练使用网络学习其感兴趣的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身。而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却不能与时俱进,仍在重复教授学生已然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反复使用陈旧的、相同的案例。这种课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会影响其对课程的掌握度。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需求,以课本知识为主体,适当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使用时代性的流行语言,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适当加以解析,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优化高校教师的话语表达,是遵循以学生为本,切实满足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需求而采取的措施。在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度。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表达存在的不足
1.部分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思政教师依旧在课堂上采用“理论灌输法”,掌握着课堂的完全话语权,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课堂话语霸权”忽视学生的需求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效果较差,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排斥心理。思政课教师大都每年重复上同一门课,部分教师面对更迭的教育对象却仍然采用同样的授课模式,传递着相同的信息,这不仅使教师自身教书育人的激情逐渐消退,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改变、创新的观念。因而,教师要提升自我,优化话语表达能力,让言语能够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2.学生对教师话语接受度较低
目前,思政课堂存在教师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学生却不感兴趣,教师与学生“各行其道”的现象。理论课内容单调、枯燥是学生不想听课的最直接原因,理解和内化抽象的理论需要有一定知识和阅历的储备,非马克思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困难,听不懂会导致学生课堂的接受度低,因而需要教师尽量不使用学术语言。相较于理论话语、文本话语和政治话语,体现时代性的网络话语、平易近人的生活话语、简洁幽默的语言则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优化其话语表达内容及表达方式。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表达优化的路径
1.提升理论课教师话语思维能力
话语是理论课教师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中传递思想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使用固定话语,应用固定的教学方式,讲着千篇一律的内容,这既会使学生感觉无聊、无趣,对思政课堂失去兴趣,又会限制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发挥。在课堂上,教师言之无物,缺乏事例论证,以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讲授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接受度。要提升思政教师课堂的话语表达力,彻底扭转思政教师的思维固化的问题,提高话语思维能力,首先,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把握好思政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其次,应坚持发展性原则。时代在变化,教师的思想和思维也应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新的发展需要。
2.创新理论课教师话语表达用语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表达用语应切实与学生的接纳能力相符,尽量使用学生听得懂及愿意听的语言开展教学。首先,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新教学话语的活水源头。理论课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将思政课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其次,应融入接地气的生活话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不应是曲高和寡的,而应趋向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对现实世界和生活有效合理的解读融入思想政治的课堂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融于“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
3.完善理论课教师话语表达方式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表达渠道日益多样化。理论课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于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还可以以新媒体为平台,利用红色网站、易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学生及时、适时开展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使用社會热点焦点事件、学生喜爱的电影、音乐、视频和动漫等对哲学理论和抽象道理进行相关解读;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大家可以对相关知识及事件进行讨论和剖析;利用多种渠道和话语体系,完善思政课教师话语表达方式,将轻松有趣,方便快捷的微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发挥好学习通及慕课等软件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软件开展自学。此外,思政教师还应及时关注网络,从中提炼与课程有关的网络话语,增强教学话语的时代气息和解释力,促进话语内容不断更新,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表达进行优化是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高校想政治课程实效性的实践依归。理论课教师话语的优化,应当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升课堂的效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接受度。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20-123.
[2]杨雪.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优化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9):88-89.
[3]刘顺强,钟瑞添.铸魂育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话语适切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9(11):163-170.
[4]杨利婷.以话语创新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J].实事求是,2019(4):58-6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