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要: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群体,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冷漠心理是这一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冷漠心理表现为态度冷漠、情感冷漠、行为冷漠等,为正确认识、解决这一心理现象,最大化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境因素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冷漠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138-03
冷漠心理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清晰认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冷漠心理的表现并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冷漠心理及其表现
冷漠心理是指对人和事物所产生的冷淡、不关心的消极心理活动。冷漠心理反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表现出来的冷淡、不关心、无所谓心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
1.态度冷漠
一些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不存在任何联系,与自己未来就业发展也没有联系,认为此类教育的存在只是为了修满学分,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这种想法助长了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冷漠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甚至旷课的现象屡见不鲜。
2.情感冷漠
一方面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冷漠。当教育者通过正反两面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教育时,部分学生则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情感冷漠。在一些高校学生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没有感情的教育机器”,感受不到教育者的热情;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学生不会积极主动配合;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一些学生不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求助对象。
3.行为冷漠
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各种相关活动认知不到位,不认为此类活动能给自身带来积极作用,因此对此类活动不重视,逃避参加。例如,在课余时间举办此类活动时,很多大学生会表现出厌烦心理,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占用”了他们的自主时间。如果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强制学生参加,可能会出现通过抽签或者按照学号顺序轮流参加的现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冷漠心理的成因
冷漠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探求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冷漠心理的成因十分必要。以下逐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因素
部分教育者自身素质建设欠缺,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使学生出现冷漠心理。一是思想政治素质欠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育者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就会在学生心中失去威信,缺乏人格魅力,难以让学生信服。二是业务素质欠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部分教育者对系统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培训,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不乐意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科学文化素质欠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在网络平台获取大量信息。如果教育者不能尽快掌握海量媒介信息以及相关的教育技术,就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四是身心健康素质欠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者缺乏过硬的身心健康素质,就无法做到富有亲和力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喜爱。
2.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因素
从大学生自身寻找产生冷漠心理的原因,需要从客体本身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着手。在生理方面,大学生年龄为二十岁左右,各项生理机能趋于成熟,尤其是思维能力、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大多数人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对于教育者的教育内容表现出漠不关心。大学生生理机能趋于成熟,为产生冷漠心理提供了生理基础。在心理方面,首先是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管束,渴望独立,“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看问题片面,且大多带着个人的情绪与个人的喜好来判断,容易产生跟风和逆反现象”[1]。因此,在一个群体中一个学生表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冷漠,就会有其他学生效仿,开始逐渐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者组织的教学活动不予配合,甚至出现旷课、替课现象。其次是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从中学的繁重课业中解脱出来,没有了升学压力,大都有“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想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除此以外,学生的功利心理也是冷漠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未来发展不相关。
3.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因素
一是从教育内容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时代要求、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来确定”[2]。思想政治教育讲求时效性,内容随着形势与政策更新速度快,但是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依靠教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陈旧、过时、老套的教育内容时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学习书本上的“教条”,脱离自身需求实际,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大打折扣。二是从教育方式方法上来讲,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灌输式教育,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育者采取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他们大多照本宣科、唱独角戏,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愿意去听教育者讲述的内容。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如享受主義、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首当其冲。尤其是随着网络媒介发展,“一切向‘钱看”“佛系”等许多负面信息被高校学生群体接受,让他们更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我无关”,从而冷漠心理更加“牢固”。二是学校环境。虽然说近年来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是相比于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高校由于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简单的理论课程,重视程度欠缺。三是家庭环境。家庭完整程度会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不完整的学生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变得内向、敏感、缺乏安全感,为形成自我包惠就会不愿意接触外界环境,产生冷漠心理。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专制”,会让学生内心对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心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转为对教育者的抵触、冷漠。如果家庭教育方式过于松散,对学生“唯命是从”,就会助长“自我中心”心理,对待他人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予理睬,从而对教育者产生距离感。
三、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冷漠心理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冷漠心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冷漠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蔓延势头是十分必要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样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着手分析。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做到统一,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其次要提高业务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构建健康积极的师生、伙伴关系。再次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个人气质与魅力,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术,利用新兴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最后要提高身心健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具有健康的体魄,建立“体能”基础,要始终充满积极的情感,以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2.加强大学生教育引导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客体,要克服其存在的冷漠心理,就要抓住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加强大学生教育引导上下功夫。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实际需求。适当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而有效改进不足,提高学生参与度、关注度。其次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减轻社会各种消极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个体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盲目跟风和逆反心理。最后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对自身至关重要,以增强学生受控性和能动性。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避免空洞、老套,引起学生厌烦心理的内容。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具有层次性,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不能“一刀切”,应该有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尽可能地做到多样化。要避免“填鸭式”教育方法,鼓励“探讨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必要时还应该让学生体验“教育者”角色,改变以往学生只是“旁听者”的境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缓和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冷淡关系。还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方式,运用雨课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展第二课堂这种隐性教育,让学生在趣味性学习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冷漠心理。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要坚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全社会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风尚,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减少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从网络源头遏制学生产生冷漠心理。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简单的一种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成才所必需的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素质提高。学校只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成为大学生严守的思想阵地,他们才会从内心认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冷漠心理。其次,家庭环境也至关重要,要注重构建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也要注意教育方式,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尊重学生,这也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而减少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只要我们掌握冷漠心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加以改善,那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心理就会得到抑制,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会最大化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迈向高层次。
参考文献:
[1]黄玉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及其对策[J].新丝路(下旬),2016(5).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78.
责任编辑:赵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