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淋巴管瘤1例报告

2020-10-07 12:43:40张梦琰管玲
甘肃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房胰体占位性

张梦琰 管玲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患者男,15岁,因“发现腹腔包块”入院。患者一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无发热、黄疸,无泛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黑便、便血,无咳嗽、胸闷等不适。其后上述上腹腹胀症状逐渐加重。查体:上腹部触之饱满,未及明显包块,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莫非氏征阴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各项血液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表现:肝脏、胆囊、脾脏未见明显异常。胰腺头回声均匀,体、尾探查不清。胰腺后方、脊柱前方见一包膜完整、不规则形以囊性为主的分房样无回声区,大小134mm×82mm,边界尚清,内可见强回声分隔光带,分隔光带无局限性增厚,无回声区内未见漂浮光点或乳头状突起(图1)。CDFI:分房样无回声区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分隔光带区见穿入的粗大血流信号(图2)。肝肾、脾肾间及腹腔内未见明显游离的液性暗区。超声诊断:胰腺后方分房样囊性占位性病变。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瘤体内分隔于增强早期出现造影剂回声(图3),呈高增强,至增强晚期(注射后60秒)瘤体内分隔造影剂回声消退,无回声区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呈无增强,多考虑:胰腺后方囊性占位性病变,分隔光带生长活跃,淋巴管瘤?腹部CT示:脾胃间见不规则囊性占位,大小约99mm×89mm,部分边界清楚,增强呈轻度强化,并可见分隔。CT诊断:腹腔占位,性质待定。拟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备胰体尾+脾脏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胰体,质软,呈囊性,约13cm×8cm大小,顺利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9cm×7cm×3cm灰红胰腺组织,切面呈囊性,内容血性液体。病理诊断:胰体尾囊性淋巴管瘤,伴囊壁血管瘤样增生(图4)。

淋巴管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发生增殖、扩张和结构紊乱而形成的肿瘤样畸形,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三型。发病年龄无特异性,最常见于颈部,位于腹部者罕见[1,2]。胰腺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极罕见的胰腺良性肿瘤,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肿块较大时出现压迫症状[3]。本病影像学表现为多房性囊性病变,形成“蜂窝”状结构,且壁薄、光滑,分隔厚薄均匀,无局限性增厚及钙化,囊内无乳头状突起。超声造影对病灶增强与否、增强的程度(与胰腺对比)、增强后回声是否均匀、形态是否规则、边缘是否规整,与胰腺实质对比增强与消退的先后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病变的性质[4]。本病例超声造影提示囊性分房占位性病变:囊性区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分隔内造影剂增强和消退,提示分隔生长活跃,与病理证实为囊壁血管瘤样增生相符。通常对比胰腺病灶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若注射造影剂后胰腺病灶增强程度低于胰腺实质,消退后呈低回声,提示恶性可能性大;若胰腺病灶实性部分增强高或等于胰腺实质,与胰腺同步消退呈等回声,提示良性可能性大[5]。

图1 胰腺后方分房样囊性占位性病变

图2 瘤体分隔去粗大的血流信号

图3 分隔内增强早期造影剂进入,无回声区未见造影剂进入

图4 病理:胰腺囊性淋巴管瘤,囊壁血管瘤样增生

胰腺囊性淋巴管瘤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目前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3,5]。鉴别诊断胰腺假性囊肿,超声显示为单纯囊性占位,囊壁较厚,内多无分隔及实性成分,部分内可见絮状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常伴主胰管扩张,超声造影显示囊壁及其内絮状回声均呈无增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超声显示为胰腺囊实性占位,边界清楚,内有分隔,很少伴有胆管、胰管扩张,超声造影显示瘤体先于胰腺实质快速增强,早期见周边包膜样环状增强,增强程度均高于胰腺实质,随后造影剂回声消退。胰腺囊腺瘤:超声显示胰腺囊实性占位,内可见分隔,呈“蜂窝”状,部分内见钙化斑。超声造影显示瘤体壁及分隔增强早期高或等于胰腺实质,随后与胰腺实质同步消退呈等增强。胰腺囊腺癌:超声显示边界不清囊实性占位,内有厚薄不均的分隔,部分可见乳头状突起、钙化,可浸润胰腺周围组织,超声造影显示瘤体实性成分增强早期增强程度低于胰腺实质,随后快速消退低于胰腺实质。

猜你喜欢
分房胰体占位性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胰体尾癌标准或扩大胰体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比较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性教育,从与孩子分房睡开始
为何老来不愿“共枕眠”
乐活老年(2018年10期)2018-12-13 08:38:42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夫妻该不该分房睡?
妇女生活(2016年11期)2016-11-15 16:30:46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肾脏占位性病变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保留脾脏的腹腔外胰体尾切除术六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