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合并结肠膀胱瘘1例报告

2020-10-07 12:43:40崔金红魏蓉周俊
甘肃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腔浆膜肿物

崔金红 魏蓉 周俊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60

患者,女,52岁,主因“间歇性尿频、尿急、尿痛1月余,加重伴腰痛10天”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以“慢性膀胱炎急性发作,肾盂肾炎”收住。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尿潜血3+l/μL、白细胞3+Cells/μL、蛋白质2+mg/L、红细胞2107.00个/μL、白细胞269.00个/μL;粪便潜血阳性;肿瘤系列,癌胚抗原(CEA)9.40ng/mL,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均正常。

腹盆腔CT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壁局部增厚,长约6cm,增强后有强化,局部肠腔狭窄,与膀胱前顶壁分界不清,相应膀胱前顶壁不规则明显增厚,并有强化,膀胱内见气体影,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图1、2、3)。肝胆脾胰及双肾、肾上腺未见占位性病变,腹膜后、盆壁及双侧腹股沟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CT提示:(1)考虑乙状结肠癌?(2)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前顶壁;(3)结肠膀胱瘘;建议结肠镜检查。

盆腔MRI表现:乙状结肠壁不均匀增厚,与邻近膀胱壁分界不清,增强呈中度强化,局部肠腔变窄,相邻膀胱肌层及浆膜层结构不清,黏膜层结构基本完整(如图4)。

图1 CT平扫,乙状结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与膀胱前顶壁分界不清,且相邻膀胱壁不规则明显增厚

图2 CT平扫,膀胱内气体影

图3 CT增强,增厚乙状结肠壁及相邻增厚膀胱壁均强化

结肠镜检查:进镜顺利,肠道准备满意,有少量粪水,插至距肛门约20cm处,可见一菜花样肿物突入肠腔,质脆,触之易出血,镜身无法通过,窄带成像(NBI)模式下观察,血管纹理紊乱,病灶周围组织水肿,活检4块。活检病理:(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镜下癌组织腺管状、乳头状,癌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加深,异型性明显。

膀胱镜检查:进镜后,可见双侧输尿管口清晰,未见喷血,膀胱三角区可见炎性改变,膀胱前顶壁可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5cm×4cm,膀胱侧壁未见异常,遂结束操作。

图4 MRI增强矢状位

明确诊断后转入普外科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肉眼所见,肠管一段,长15cm,直径5cm,一侧切缘周径5cm,另一侧切缘周径5cm,剖开肠管,距一侧切缘1.5cm,另一侧切缘3.5cm,处可见溃疡型肿物,大小7cm×4cm×2cm,肿物绕肠管1周,肿物切面灰白,质中,突破浆膜面,于浆膜面见一灰红色肿物,大小11cm×7cm×6cm。病理诊断:(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如图5),部分区域呈黏液腺癌,癌肿大小7cm×4cm×2cm,侵及肠管全层,神经、脉管未见累犯,两侧切缘未见癌残留。肠系膜淋巴结(0/4),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示CK8/18(+),CK7(0),CK20(+),CerbB-2(0),CDX-2(+),Syn(-),MLH-1(+),MSH-2(+),MSH-6(+),PMS2(+),Ki67阳性细胞数75%。

图5 HE染色,癌组织呈不规则腺管状浸润性生长,癌细胞核增大,极向紊乱,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异型性明显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但结直肠癌侵犯膀胱者临床上并不多见[1-2]。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被侵及的脏器是膀胱[3]。由于解剖关系,乙状结肠后方紧邻输尿管,前方紧邻膀胱,因此乙状结肠癌最容易侵犯泌尿系统,有时以泌尿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如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4]。本例患者就是以膀胱刺激症状而就诊于泌尿外科。

尽管结肠膀胱瘘少见,但原因很多。Chen等[5]将病因大致分为先天性、创伤性、肿瘤性、炎性及其他因素5类。Mcbeath等[6]发现憩室炎、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病因。由于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是肿瘤和憩室炎好发部位,乙状结肠膀胱瘘最为常见。近年来临床发现恶性肿瘤引起的膀胱肠瘘占绝大多数[5,7]。

继发性膀胱肿瘤比较少见,均由邻近脏器的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所致,结肠癌直接侵犯多见,多发生于膀胱顶部及前壁,而原发膀胱癌极少发生在膀胱顶部及前壁[8]。结直肠癌直接浸润至膀胱的腺癌必须与原发膀胱腺癌鉴别,两者组织形态学十分相似,难以区分,须结合免疫组化进一步鉴别,肠腺癌CK20、β-catenin阳性,CK7和TM阴性,而膀胱腺癌β-catenin阴性,CK7、CK20、TM多为阳性[9]。本例患者术后免疫组化染色,CK20(+),CK7(0)支持肠腺癌。

目前认为CT是确诊膀胱肠瘘的检查手段。CT诊断膀胱肠瘘特有的征象是膀胱内有气体影,但应排除膀胱镜等器械操作后所致的气体残留[10]。本例患者CT检查发现膀胱内有少量气体而提示结肠膀胱瘘。对于非膀胱原发肿瘤好发部位出现软组织肿块者应仔细阅片,注意观察周围脏器尤其是相邻结肠及前列腺是否有肿瘤性病变,如果出现膀胱肿块相邻位置结肠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有软组织肿块,高度提示结肠癌侵犯膀胱。本例患者膀胱前顶壁肿块相邻乙状结肠壁局部增厚,肠腔狭窄。结直肠癌侵犯膀胱时膀胱黏膜层可以尚完整,而浆膜层和肌层已经残缺不全或已经消失[2]。本例患者MRI显示膀胱病变区黏膜层基本完整,浆膜层和肌层破坏明显,也支持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

总之,结肠膀胱瘘临床少见,多由邻近器官肿瘤直接浸润所致,乙状结肠癌并结肠膀胱瘘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精准诊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肠腔浆膜肿物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幸福家庭(2021年1期)2021-03-08 12:31:51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主气管肿物手术的气道建立和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