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0-09-30 03:49
甘肃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培哚氨氯地平血压

程 杰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为冠心病,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以及精神压力大等[1]。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口疼痛,而作为并发症的高血压,起病较为缓慢、症状并不明显。如果疾病发作时不及时送到院医治,就会增加患者高血压的风险及其后遗症,严重者还会突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而猝死[2]。目前,国内外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临床常用药物是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3]。据相关研究表示,两种降压机制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以及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隐患。因此,本研究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门诊中符合条件的6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中男性有1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7.70±7.34)岁,患病时长1~8年,平均病程为(4.46±0.34)年;观察组男性为 18 例,女性 15 例,平均年龄(69.22±5.84)岁,患病时长 2~9 年,平均病程为(4.51±0.28)年。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入选标准:(1)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可靠;(2)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与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相符,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3)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配合态度良好。

排除标准:(1)对本次治疗药物有过敏现象;(2)患者有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3)有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4)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5)有使用 ACE 抑制剂有关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6)禁用于先天性半乳糖血症,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障碍综合症,或缺乏乳糖酶的患者;(7)患者不愿配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口服氨氯地平 (国药准字H10950224,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g)进行治疗,一日1次,在晨起后空腹服用,该药品的起始剂量为5mg,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添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0mg。而观察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哚普利(国药准字H20034053,天津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出产制药,规格:4mg)治疗,采用口服的方式,一日1次,4mg/次,在晨起后空腹服用,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药物的剂量,最大剂量为8g。患者在治疗研究期间饮食要严格控制,禁止过多食用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禁止过量饮酒、熬夜,应保持每日心情的舒畅愉快,治疗时长为6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指标,其中主要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项指标,收缩压指数应小于140mmHg并大于90mmHg;舒张压指数应小于90mmHg并大于60mmHg。

根据NYHA标准[5]来评价临床效果,评价等级有无效、有效、显效,无效三种。(1)无效表现为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病情发生恶化;(2)有效表现为患者的体征及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明显改善;(3)显效表现为患者的体征及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χ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均已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更大,数据指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s,mmHg)

注:1mmHg=0.133kPa。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 154.17±3.55 138.63±2.46 101.26±4.27 89.26±2.83观察组 33 154.53±3.18 127.63±2.95 100.89±4.62 74.25±3.47 t 0.169 7.322 0.143 8.668 P>0.05 <0.05 >0.05 <0.05分组 n

2.2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对比[n(%)]

3 讨论

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的患病率逐年不断上升,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而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症,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多达70万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随着疾病的发展,后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状,有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人数占冠心病其他并发症人数的60%~70%[6]。现阶段,国内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多以常规治疗为主,即对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但是最后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单服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的主要成份为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也是一种离子化的复合物,在国内外治疗由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及高血压等临床症状都有显著的效果[7],对心脏和肾脏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该药物可以快速被人体吸收,进入到人体内后能够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到血管平滑肌和心肌,与钙通道受体在结合位点进行结合,然后调节细胞内的钙水平,形成身体所需电信号,使舒张冠状血管及全身血管进行舒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脏做功,达到心肌需氧量减少及血压平稳下降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患者长期服用一种药物,身体会逐渐产生药物耐受性,而患者开始产生耐受性时,药物的化疗作用就会明显下降,使降下来的血压重新升高,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指标明显比观察组更高,治疗总有效率(69.70%)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对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该数据说明了观察组的治疗方式比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控制并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究其原因,观察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治疗上,添加了培哚普利,培哚普利为前体药,属含羧基类,是一种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的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剂。这种转化酶是一种肽链端解酶,不但能使血管紧张素I有效转化成收缩血管的血管紧张素Ⅱ,还能让舒张血管的缓激肽缓慢降解为没有活性的七肽。培哚普利通过口服进到人体,4~6h之内开始挥发,扩大身体各大、小动脉血管,能加长转换酶的时间,抑制其效果,降低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培哚普利通过降低前负荷和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心脏排血量,能增加心脏跳动的指数却不影响其心率,减轻左心室的心肌肥厚,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左室充盈压,改善身体血流动力学,大大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培哚普利可治疗各种程度的高血压,通过降低卧位和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让患者的血压指标呈现下降趋势[10]。同时培哚普利能减少醛固酮的分泌,提高体内肾素的活性,刺激肾上腺的分泌,对肾脏起到保护的作用,其药效可以持续在24个h以上,24h后仍有60%的转换酶发挥作用于人体内。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应用可使患者血压逐渐回到正常的范围值内,对其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耐药性,并且在停止治疗后,也不会出现血压反跳的现象,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

综上所述,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对其控制高血压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临床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培哚氨氯地平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培哚普利及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的影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