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从“三全育人”到“课程思政”的内涵探索

2020-09-29 07:45柴薇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内涵

柴薇

摘 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始终将思政工作放在首位,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人才。具体来讲,应根据教育、成长、思政等的规律,展现职业教育特色,以问题为导向,贯彻落实院校政策,真正实现良性循环,为国家培养思政素养较高的全方位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内涵

一、前言

為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局面,高职院校应秉承教育部下发文件精神,开展三全教育,为院校学院、系、部架构科学教育体系奠定基础。而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内涵建设,以此满足三全育人内涵需求,培养高专业素养、全方位的人才,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三全育人的简单概述

三全育人,主要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该项政策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导,坚持并加强党对院校的领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发挥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优势,以理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全面增强人才培育水平为关键,提升三全育人针对性,强化思政教育基础,构建规范的教育方式,全面落实责任,构建一体化高校思政体系,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1]。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每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重要使命。为带动职业院校持续发展,全面落实教育部下发文件,贯彻教育部、学院党委等制定的政策方针,职业院校应始终将思政工作放在首位,以师生作为导向,以顶层规划实现以生为本,并逐渐将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覆盖整个院校,提升院校育人水平,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作用,增强育人环节全过程跟进速度,提升师生知名度与好感度,实现高效思政教育,推动学生稳定发展。

三、课程思政的概述

(一)由思政课程至课程思政的变化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主要采用2+1模式,思政教育内容主要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纵观传统思政教育,思政课堂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课程,且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完全不相关,该种方式直接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隔离,影响了思政教育水平。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密不可分,只有转变传统理念,以课程思政这一突破理念,真正实现思政学科与专业学科的融合,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既保障了学生专业水平,又塑造了学生正确观念,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并且,各科任课教师应肩负育人职责,做好教育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确定教育核心目标,合理深化教育内涵,强调知识传授,重视价值引导,真正将思政教育灵活贯穿到各专业课程教育中。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并非是转变专业课程属性,或者将专业课程改造为思政教育模式,而是在专业课程教育的所有环节融入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将思政理论课内的显性思政与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政有效结合,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的育人格局。实际上,课程思政主要是指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上加以转变,依照课程思政内容与原则,以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有效结合,以历史和现实有效结合,以显性与隐性教育结合,使思政教育向生活化、学业化转变,全面利用专业课程,落实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思政当前问题

课程作为教育土壤,是学生吸收营养、不断提升自我的肥沃土壤。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讲解时,大多以教材知识点为主,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在课堂上将教材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依照教材知识点开展实践项目,实现了理实结合,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保障,因此,在专业课程培训中,学生专业水平与动手能力获得提升。

然而,对于思政教育,诸多专业教师并未接触该方面教学,更多是由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担任,在课程思政落实中,教师面对新的挑战,部分专业教师存在畏难心理,如何将思政元素全面融合至专业课程内,实现专业水平、思政素养全方面提升,成为教师思考重点。而思政教师融入课程思政团队内,面临如下问题:从未接触专业课程知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并不了解的专业课内,非常困难。对此,专业教师必须与思政教师充分交流,统一备课,积极探讨,挖掘思政元素[3]。但是,不同教师教学习惯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以何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以何种情境更能发挥教学效果,以此实现三全育人,是当前课程思政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高职院校从三全育人到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逐年增多,应届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为解决该问题,带动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落实三全育人策略成为重点。同时,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下文探讨了由三全育人到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构建课程思政长效机制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为实现全方位育人,应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此全方面培养人,推动学生长效发展。为此,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4]。

首先,应重视顶层设计,深化我党对院校教育的引导。院校全部教育工作应在党委领导下展开,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中,应部署全局,各个学院应全力配合,以此形成相应组织架构,促进课程思政有效进行。人事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措施,推动院校师资培训、职称评级等的展开,为三全育人政策的落实提供助力。

其次,应持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因为,单一专业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所以,在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时,应积极扩展教育范畴,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的培养,从立德树人出发,围绕专业教学制定教育评估体系。

最后,为实现三全育人,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应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在高职院校选择某一院系作为试点,以三全育人政策出发,推动课程思政展开,以此辐射整个学校,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理念,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实现全方位育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引进新教育方式,加强情感体验

在课程思政教育中,为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进新媒体与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综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仅有个别思政理论教师开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向新的教育模式进发,充分利用各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疏解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实现两者间的有效融合。同时,引进手机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空闲时间,调动学生实践教育兴趣,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关注度,实现三全育人。同时,教师可通过诵读经典著作,用心讲中国精神与中国股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主线,强调其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帮助,深入浅析为学生解惑,包括学生对课本理论的不解、对当代问题的困惑等,以此通过情感体验与价值引导,实现高效课堂,全方位培养人才。

(三)拓展课程思政实践空间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为实现由三全教育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必须重视实践空间的拓展。须知,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課程思政,都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发展创新,方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而在思政教育教学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言,重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因此,在课程思政开展中,应积极将实践课与时代背景有效结合,使思政教育由课堂上辐射到课堂外,实现教育全覆盖。同时,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应与时俱进,依托网络设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构建学校教育平台,加强师生思想上的交流,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追踪学生思想动态,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育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5]。

六、结语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求院校人才具有较高思政素养。面对社会对人才日益升高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三全育人,推动课程思政的开展,构建课程思政长效机制,引进新教育方式,加强情感体验,拓展课程思政实践空间。如此,全方位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带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辰.高职院校从“三全育人”到“课程思政”的内涵解析[J].学周刊,2020(1):56.

[2]刘娜.“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长江丛刊,2019(21):102.

[3]赵俊亚.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路径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3):78-80.

[4]张海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探析[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9(6):37.

[5]王瑛,许洁.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9,503(2):94-96.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