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社会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到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供给问题。因此,现代农业的构建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生产领域,更多地包含了农产品流通领域,因而需要深入研究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流通模式的优化。
(一)样本选取。本研究以长白菜代表生鲜农产品,选取华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区武安市和最大的白菜生产基地邯郸市永年区为例。主要调研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和武安市下属的5个乡镇,15个行政村。长白菜价格以2020年1月17日上午8点报价为基准。
(一)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调研根据不同流通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调研对各类流通主体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确保调研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效率指标。流通效率,特指流通体系的效率,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流通产出与流通成本的比值。流通链条内不同主体,根据主体不同,选取多个流通效率评价指标。站在生产主体的角度,农产品售价越高,其流通效率越高;站在流通环节各主体的角度,利润和成本费用是主要参考指标。因而,本文基于生产者角度的流通效率测量指标为生产者分得率;基于流通各环节主体的角度选取的测量指标为流通费用率和利润率。
(三)数据来源。对永年区和武安市的同类白菜生产者、收购商贩、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店、超市以及购买的两地生产的白菜的消费者进行抽样。对78家农户进行访谈,其中42家是永年区小西堡乡蔬菜生产区的农户,36家是武安市东寺庄农户。对33家收购商贩进行访谈。批发市场选取永年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中原农副产品中心2家,选取农贸市场2家分别为武安市团城农贸市场和杜庄农贸市场;零售主体选取112家,在各类零售店和摊点随机分布。调研数据整理如表1、表2所示。
根据调研地实际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本文将设定模式1为“农户/合作社+收购商+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店+消费者”形式;模式2为“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承包商/批发商+超市+消费者”的形式;模式3为“种植基地/合作社+第三方物流+大型商超+消费者”的形式;模式4为“农户+收购商贩+龙头企业+零售店+消费者”的形式;模式5为“合作社/种植大户/自建基地+龙头企业+零售店+消费者”的形式;模式6为“农户+自销流动摊位+消费者”的形式。
表1 不同流通模式下的流通成本与流通费用率
表2 不同流通模式下测量流通效率的各项指标
(四)不同指标下流通效率比较分析
1.流通费用率指标分析。基于流通费用率指标来看,各流通模式的流通费用率从高到低一次排序为:模式1>模式6>模式4>模式2>模式5>模式3。
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即模式1“农户+收购商+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店”流通费用率最高,达到56.09%,如表1所示。一方面,永年区模式1中存在流通环节较多,多环节层层获利,增加了成本。虽然和模式4同样是3个环节,但由于产品未加工,其售价比模式4的售价低,因此其流通费用率较高。
“农超对接”模式的流通模式包含模式2和模式3。模式2的流通费用率为49.58%,如表1所示。相比于其他模式,一方面是模式2环节较少,总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超市的售价要高于农贸市场和部分零售店,因而较高的零售成本被高的售价稀释了。另一方面,模式3的流通费用率为44.96%,比模式2低4.62%,发挥了永年区和武安市运输、储存、冷藏等专业物流优势,因而模式3的成本较模式2更低,良好的购物体验也为产品带来0.03-0.24元/公斤的溢价空间。
2.流通利润率指标分析。基于流通利润率指标,利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式5>模式4>模式3>模式2>模式1>模式6。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模式4和模式5的利润率居于前两位,如表2所示,分别为36.50%和37.91%,比其他模式高1/3左右。在调查中,龙头企业进行加工后的农产品,其产品溢价空间提高0.96元/公斤左右,再加上零售店逐渐向专卖店升级,购物环境的改善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使整个流通环节的利润率增加。这说明,流通成本越高,不一定代表流通效率低,利润率的高低也能反映流通效率。
农户自销流动摊点即模式6的利润率最低,如表2所示,为23.74%。调查发现,农户流动摊点采用的运输工具能够从农户自家田间地头或菜库运输的长白菜相对较少,每公斤长白菜的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比其他模式高,再加上包装程度、购物环境较差,消费者不愿支付和零售店、超市一样的价格。因而,最终售价较低。从流通利润率角度来看,模式6的流通效率最低。
3.生产者分得比率指标分析。基于生产者分得比率指标,生产者分得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式3>模式6>模式2>模式1>模式5>模式4。
如表2所示,“农超对接”的模式2和模式3的生产者分得比率分别排名第三(20.08%)和第一(20.17%),这是由于生产者出售较高质量的长白菜,对农户的收购价高0.04元/公斤。农户自销流动摊点的模式6生产者分得比率居于第二位(20.09%),该模式中生产者也是终端零售者。模式1(19.13%)、模式4(13.50%)和模式5(14.38%)生产者分得比率相对低的原因均是较高的流通资产投资成本占比较高,从而拉低生产者分得比率。
采用流通费用率、流通利润率以及生产者分得比率衡量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就区域市场来看,并不能单单通过一种指标来衡量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从各个市场主体的角度分析的结论会不同,但是各模式和评价指标内部存在一些逻辑。第一,相对指标中,生产者分得比率均低于流通费用率和利润率。第二,生产者分得比率与流通成本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三,利润率和流通费用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第四,流通链条长,环节多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成本,压缩各环节利润。第五,流通资产投入多,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产生产品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