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2020-09-28 00:22解方舟吴姗姗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际教养效应

解方舟,王 永,吴姗姗

(1.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合肥 230013;2.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 学生处 ,合肥 230011)

0 引 言

人际关系作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1]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适应校园环境、完善自我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等。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人际交往冷漠、不够稳定、缺乏有效交往技巧等。[2]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人际关系敏感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主诉问题。[3]。

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人友好相处;消极的教养方式易使大学生对他人产生怀疑感,表现出冷漠、粗暴等态度特征。[4]父母情感温暖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6]

自我价值感被看作是自我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应,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它对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有弥漫性的影响。黄希庭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部分。[7]现有研究发现,自我价值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具有相关关系。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个体自我价值感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个体自我价值感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8]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人际困扰程度呈负相关,即人际困扰程度越高则自我价值感越低。[9]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在自我价值感低的群体中普遍存在。[10]

综上表明,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价值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有密切的相关。但这三者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呢?本研究试图对此进行探讨,假设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以便进一步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某职业院校五年制大学生全体学生。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问卷587份,回收有效问卷553份,有效回收率为94.2%。其中女生479人,男生74人;五年制职业院校一年级学生280人,五年制职业院校二年级学生273人。平均年龄16.2±0.89岁。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所用问卷包括:(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量表。该量表由郑日昌教授编制,含4个维度,共28个条目,分别从交际、交谈、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友等测查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采用是非判断的方式作答,分数越低说明人际交往能力越强。(2)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EMBU)。EMBU由C.Perris等人编制,由岳冬梅等人引入并修订,量表共含66个项目,分为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2个分量表,其中父亲分量表包括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过度干涉等6个维度共58道题;母亲分量表包括情感温暖和理解、拒绝与否认、过分干涉及保护、偏爱被试和惩罚与严厉等5个维度共56道题。各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7-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11]已在大学生群体中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3)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由黄希庭和杨雄编制,共56道题,包含3个分量表,分别是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其中,一般和特殊分量表分别包含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2个方面,特殊个人和特殊社会取向又分别包含心理、生理、人际、道德和家庭5个方面。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8,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55-0.79 。适合高职生的自我价值感的测查。[7]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研究需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对EMBU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人际关系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父母温暖理解与人际关系总分存在负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人际关系总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人际关系总分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温暖理解维度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与自我价值感除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总分与总体自我价值感存在在负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表1 父亲教养方式、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相关分析(r值)

表2 母亲教养方式、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相关分析(r值)

2.2 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以人际关系总分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的1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父拒绝否认、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和母过分干涉保护等4个维度纳入回归方程。方程负相关系数R=0.356,R2=0.126,有统计学意义(F=19.836,P<0.05)(表3)。

表3 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2.3 自我价值感的中介效应分析根据相关分析

和回归分析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以进入模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4个维度为自变量,以总体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以人际关系总分为因变量做中介效应分析。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12],使用Bootstrap分析方法,设定样本量为5000,设置置信区间的置信度为95%,使用Hayes等人编制的SPSS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13]结果表明,总体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拒绝否认、温暖理解和母过分干涉保护等维度的中介效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在父过度保护维度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总体自我价值感在父拒绝否认、母过分干涉保护与人际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80、0.046,中介效应比分别为35.3%、31.8%;总体自我价值感在父温暖理解与人际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1,中介效应比为80.4%,中介效应显著(表4)。

表4 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 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温暖理解等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困扰程度呈负相关,与自我价值感呈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困扰程度呈正相关,与自我价值感呈负相关。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及他们的态度会影响其子女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对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在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下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更善与人交往,处理人际间困扰。自我价值感与人际困扰程度呈负相关,说明自我价值感较高的学生,能积极悦纳、接受自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自信,能够主动与人交往,尊重、理解他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父母教养方式都有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温暖理解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在童年期温暖、理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良好。[14]提倡父母要多鼓励、多尊重、多爱护子女,这样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15]因此,当父母能给予子女足够的温暖、理解、接纳、包容,减少对子女的怀疑、拒绝、过度干涉等时,个体就更容易学会理解他人,能给人更好的情感关怀,从而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中介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部分中介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完全中介父亲温暖理解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整体结果说明了父母教养方式不仅能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同时还通过自我价值感影响人际关系。个体的高自我价值感有利于帮助个体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因而影响个体使用何种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温暖理解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成长下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尊自信程度,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能够实时检察、正确评价自我。[16]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更加尊重、信任他人,人际信任程度高。自尊在同伴关系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17]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子女抱有敌意,经常过分干涉、惩罚、指责个体,那么个体将长期处于自身的需要和鼓励得不到满足的状态中,缺少对自我的正确评价。[18]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产生低自我价值感、低自尊等现象,他们渴望被认可,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不善交际、不敢交际也不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对其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的关注、引导学生,多尊重、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能力,帮助其完善自我意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人际教养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懒马效应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