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绍锦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生活,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但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提笔不会写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0-0268-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小学作文较其他课程而言,是较为贴近生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技巧与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表达出来。因此,改革作文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任务。
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死板僵化。由于分数论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作文教学都属于填鸭式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作文题目,并为学生寻找优秀的范文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为其作文打一个分数,这样,作文教学的环节就结束了。从短期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写作文的固定框架与格式,可以应付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题目,教师的教学看似是成功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框架内,压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把写作文当作是一件重复的事情,从而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随之降低。
1.2学生写作兴趣低下。学生对于写作文没有足够的兴趣,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那么教师讲授的技巧与方法再好也是起不到实质性作用的。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低下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肯定等等,这都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减弱,从而阻碍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1.3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需要运用各种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以及修辞手法。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有些学生从小喜欢看各种书籍,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而有些学生则从小缺乏积累,在写作文时无从下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这导致基础差的同学总是得到较低的分数,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从而自信心受挫,逐渐对写作文产生抵触。
1.4学生写作内容过于表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目前的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生活、对于社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只是从表面上来陈述一件事情,而不会深入挖掘事情背后的真实感情与意义,这使得他们写的作文往往枯燥无味,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2.1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养。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各种文学知识,并选择适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又向学生展示出了教师的博学,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与尊重,从而更好地听从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要改变刻板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每堂课都可以体验到新鲜感,有效地发挥自身主动性,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写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春天的一草一木,在写作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跳出传统的写作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2.2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要培養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阅历,把写作变成学生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让学生为老人打扫房间,为老人讲故事,并在行动中教导学生要尊重老人,爱护老人,回到学校,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通过写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进行写作,既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又增加了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教师的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2.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小学阶段属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时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形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当学生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就不会出现写作文时无从下笔的情况了。首先,教师要定期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为他们制定读书计划,教师可以每个星期在班级内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近期所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分享,既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在写作时也有了更多的素材。其次,学生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有教学任务要完成,不可能给予学生太多学习课外读物的时间,因此,学生在家时,家长要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积累知识。家长还可以让学生每天为家里的老人读报纸,让学生在孝敬老人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社会时事,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2.4教学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学生写作内容过于表面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比如妈妈半夜为自己盖好被子,领居家的叔叔在下雪后把巷子里的冰铲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小事背后体现出的人性的美好,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不是只陈述事实,而是在陈述事实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贯穿其中,将自己的收获表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3 结语
总之,小学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个人经历等都会对教师的教学效率产生影响。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全面的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带领学生走出写作的固定框架,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施云芬.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7-78.
[2]王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周刊,2020,(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