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在数学、物理和信息学方面很早就展露天才,之后保送清华,进入“姚班”,清华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摩根大通、谷歌……张昆玮拥有光鲜耀眼的简历,但在谷歌工作两年后,他选择回乡任教,在家乡山西的一所二本院校———晋中学院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张昆玮的职业选择和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一样,在“成功学”逻辑盛行的环境里,挣脱成功学的枷锁,无疑需要超脱于周边杂音的勇气,但这种遵从内心的选择本应是常态。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有人适合科研,有人醉心教学,有人向往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有人习惯小地方的岁月静好……一个健康多元的社会,给予了每个人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都应得到尊重,他人无权置喙。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双一流”高校不过100余所,占比不过十分之一左右,在校生人数占大学生总人数比例也较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数量多、在校生人数众,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学科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广大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面临着引才难、留才更难的处境,制约着这类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更多优秀人才加盟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可以發挥更大的撬动价值,让地方院校学生享受优质资源,帮助他们点燃学科兴趣,打开瞭望世界的新窗。就如学生评价张昆玮的课:“第一次接触编程的时候,只知道赚钱多,但是做过一些题目,我才真正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
媒体报道,最近有更多当地学校联系张昆玮,希望他能在业余给信息学竞赛方面有兴趣的后辈当教练。张昆玮因此感慨:“当你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睛的时候,你会忘掉一切忧愁和不快。如果能献身于家乡的基础教育,我也不算荒废一生吧。”答案是肯定的,既在高校任职,又能利用闲暇时间培养有潜质的中学生,助力家乡基础教育,这样的选择不仅不是对才华和天赋的辜负,反倒是对才华和天赋的最大利用,是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
多元社会中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学历应该是助力选择的阶梯、拓展选择空间的工具,而不应该是束缚人生、囚禁人生的枷锁。我们都渴望成功,但不必都按照“成功学”的定义去追求成功,更不应为世俗眼光所绑架。在适合自己的位置尽己所能,就是成功。作为教师,点亮更多的学生,更是成功。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8月12日第2版;作者: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