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洁 袁坤炜
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以下简称晋中营地)作为首批14家国家级营地之一,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指导纲要,利用本地自然、人文资源,立足于山西本土特色,两年多来,对研学实践活动展开有益的探索,在研学线路规划、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实现研学实践活动的普惠性、教育性、延展性上作了有效尝试。
1.明确研学活动开展方式。营地研学活动的开展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弥补学校学科教育的不足,成为校内教学的拓展延伸,构建链条式教育模式。因此晋中营地对包括太谷区、祁县、左权县、灵石县等9个县区在内的上百所中小学实行研学实践活动轮训方案,辐射县、乡、镇的学生群体,以一周五天为时间单位,实行营地内住校制管理,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生活、学习体验,感受各式各样活动的魅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2.開发“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省内研学线路。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对党、对国家、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晋中营地规划出八条研学线路,分别为晋商文化研学行、蓝色科技研学行、古建艺术研学行、金色农耕研学行、太行山水研学行、寻根觅祖研学行、黄河文明研学行、红色经典研学行。研学线路从晋北贯穿到晋南,实现了山西全域的旅游资源到研学资源的转化融合,并将研学实践活动写进教材读本,陆续出版《“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系列读本》。2019年组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76期,惠及学校170余所、师生32979余人。此外,晋中营地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独立开发覆盖全山西研学基地的活动课程,如晋北雁门关、应县木塔、云冈石窟等研学课程,晋中平遥古城县衙研学课程,晋南洪洞大槐树、永济市鹳雀楼和襄汾丁村遗址等研学课程,做到将研学活动和研学课程紧密联系,真正实现“研有所学,学有所获”。
3.开展“美丽中国研学行”省外研学实践活动。晋中营地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服务于省市内的中小学生,2019年确立“美丽中国研学行”项目,将研学活动的覆盖面扩大至全国,先后接待上海金山营地、甘肃张掖营地、青海海东营地、福建晋江营地、四川广元营地、新疆乌鲁木齐营地学生研学活动人数达1289人,达成出省研学合作国家级营地有上海东方绿舟营地、上海金山营地、安徽铜陵营地,打通了与全国营地合作的渠道,为以后更多的营地合作奠定了基础。
4.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为不断提高营地教师的业务能力,使之达到综合实践和研学实践教师的技术要求,晋中营地采取了校内集体教研、专家引进校园、教师外出“取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要实现训前有想法、训中有反思、训后有提升,内容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学技巧、实用技能等四大方向。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支道德高尚、技能精湛、胜任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并为实现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为研学实践活动按下了“暂停键”,晋中营地抓住空档期反思提升、创新思路、提档升级,大力实行研学课程改革,并成立了研学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营地主任武浩同志担任组长,统筹规划课改思路。教学部、研学部、外联部负责推进课改项目的实施,抽调精干力量专职开展全面提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工作,以实现对研学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1.从“研学旅行”到“行走的课堂”。在《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实践教育系列读本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两大板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国情教育板块研学,打造“行走的课堂·国情教育篇”研学实践系列精品课程,形成系列精品线路,积极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将理论研究更深层次落实到实践层面,通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示范阶段、推广阶段四个方面,选定研学子课题、编写研学课程大纲、课程打磨、实景公开课教学、完成完善课程教案、经验推广六个步骤,将研学侧重点从旅行转移至课程,杜绝只旅不学、只看不思,倡导自主探究、学思结合,助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2.从“粗放”到“精准”。两年多来,在组织研学实践活动的经验上,晋中营地升级研学道路,给这条“路”硬化与美化,使其更具目标性、实效性、观赏性。以《行走的课堂·国情教育篇》为载体,实施精准考察、精准帮扶、精准教研、精准研学,将研学实践活动做细做实。
(1)精准考察,知己知彼。为全面了解研学基地现状,更新基地基本信息,明确其所属板块定位,开发符合其特色的研学实践课程,晋中营地对已达成研学合作的基地进行了再次摸底,对即将开发的研学基地进行了精准考察,做到行前有预判,行中有记录,行后有成果。现有基地的考察完成基地信息明白卡或基地管理单位信息明白卡;待合作基地的考察需行前拟订考察方案、行后完成考察报告和信息明白卡,一并归入研学基地档案库,为后期的精准帮扶提供资料储备。
(2)精准帮扶,对症下药。对研学基地的帮扶工作旨在加强营地的教育观念与研学基地的实践经验交流碰撞,有效整合双方资源,改变现阶段低层次、粗放式的研学现状,促进现有研学课程走向精细化、专业化,让教育性与实践性相融合。为此,晋中营地成立帮扶小组,赴研学基地展开点对点精准帮扶工作,梳理研学基地现有问题,制定帮扶周期表,完成研学基地帮扶纪要;成立考核小组,制定研学基地考核评价细则,采取一年一考核的考评方式,分别从组织管理、质量评价、培训管理、安全保障四项指标对研学基地采取分数制考核,对帮扶意见的实施情况、课程改进情况、帮扶各阶段的改进措施及帮扶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以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帮扶效果。
此外,晋中营地对研学基地导游进行一月一次的专项理论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分为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和分类培训三种形式,全面提升导游的教学素质,使其在今后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将身份从导游转变为研学导师,培养出一支熟悉业务、关心教育、热爱学生的导师队伍。
(3)精准教研,事半功倍。课改下的教研活动是有针对性、目的性和主题性的,例如对考察对象拟开发课程的教研、对营地教师一节实景课程的教研、对现有某一项课程的改进教研等,梳理课改方向及内容,将相关政策文件应用于实践。精准教研活动方式有以下三种,首先是针对前期研学课程的设计实行组内分组,群策群力,注重对课程进行学情分析和校内课程链接,并做好教研的过程性记录;其次是实景课程中的评课教研,需要营地教师针对具体课程完成教研评课情况记录表、教研评分情况记录表,从质性和量化角度构建一套完整的评课资料;最后是教研成果汇总,营地教师需要吸收消化对课程提出的改进建议,完成实景教研反思及总结,将教学想法落地,以开发出更好的集聚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研学课程。
(4)精准研学,推陈出新。精准研学关键首先在于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在原有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活动的开展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相关文件和政策为指导,研学线路和课程的设计思路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省市教育局要求的课改方向保持一致,做到深度挖掘研学基地资源与相关课程的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
其次在于走精品路线。就选择营地研学基地或是研学项目而言,选择要有适切性、针对性、创新性,研学基地要明确板块定位、凸显独有特色、把握主题核心,做到人无我有,打造出“一景点,一板块,一特色”的研学项目;就营地的研学课程设计而言,选择小切口做出大文章,内容的选择要求有侧重,做到辅点要为重点服务,彼此渗透,融会贯通。课程设计要与相关政策理论、学科课程精准对接,创設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做游戏、讲故事等,用有趣味的活动来助推研学课程的落地,才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就营地研学线路的设计而言,确立课程研学的创新思路,遵循“一条线路、一个主题”的原则,例如营地最新推出的“舌尖上的山西”主题研学线路,专对山西独有的老陈醋文化、汾酒文化、平遥牛肉文化、太谷饼文化等开展课程式研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同性质的研学基地穿成线,真正使学生可以深度体验山西特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1.“记忆”研学有利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晋中营地的研学课改,开展《行走的课堂·国情教育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研学活动的“四个精准”升级,将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厚植于心。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通过营地教师的有效引导,提升学生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安全观念、落实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
2.“记忆”研学全面助力全域旅游。研学活动是积极响应晋中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晋中全域旅游“大景区”的重要载体,是对区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整合,是为三晋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有效途径。“记忆”研学活动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山西经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把素质教育推向了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台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
今后的工作中,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将不断探索研学实践活动新路径、新方法,立足研学活动实际,提高地域研学课改水平,真正将研学实践活动做好做实。
(作者单位: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