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中,语文教学的品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旧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脱离了求真务实的教学准则,比如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需求、无法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需要广大教师静下心来,真正深入探究现代教育观,并且在实际教学的方方面面落实求真务实的原则,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文章概述当前语文教学中不符合求真务实原则的一些现状,并且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求真务实。
[关键词]语文教学;务实求真;实际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7-0050-02
语文教学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求真务实的教学过程,才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先在理念和意识的层面加以改变,认知到求真务实的重大价值,然后将其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比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把握等,这样才能够借助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播有价值的知识,培养学生正向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同时让学生在认知、思维、处事等方面有所提升。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远离学生实际需求
从本质上而言,语文教学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帮助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质,二是传播人文性,开启学生的智慧和认知。教师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展开教学,才能够全面彰显语文教学的价值,也才能满足中学生能力发展和身心成长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认知不够清晰,一味地进行基础知识灌输,非常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这对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有利,但是忽视了对语文人文因素的开发,学生仅仅学到了客观的知识,在认知和意识层面没有相应的成长。
2.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伪合作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逐渐开始认知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作业中,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合作的机会,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往往不能真正找到合作的益处,合作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应该有如下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之前学生对问题不太明晰,没有进行合理分工,所以就会出现“闲聊”的现象,无法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二是教师没能把握好合作教学的时机,对于学生而言,只有真正的问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而对于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即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抛给学生真正值得合作探讨的问题,并且时刻留意学生的状态,允许学生适时展开合作交流。
3.无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中,教师需要正确地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平等自主的前提下和学生进行沟通,用优势视角以及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自己退居到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在这样的状态下,师生之间会构建友善的关系,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身心成长都非常有帮助。但在实际的情况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以及教师的认知问题,往往让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一理念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4.缺乏实践性
求真务实的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中多开展实践类活动,将实践性融入教学的各个维度,督促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探求真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遵循传统思维,仍旧以课堂和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平台,在课堂上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发挥实践的价值。部分教师的思想过于固化,没有将语文教学推向校园、家庭和社区,局限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范围,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停留于头脑层面,无法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对知识的认知不到位,很难指导实际生活,限制求真务实教学原则的践行。
二、中学语文求真务实的措施
1.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价值观和情感道德品质,同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正是基于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方向,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更需要提高认知和意识,始终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出发,同时实现知识、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2.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求真务实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真正地认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学习层面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位置,而教师需要看到并且重视学生的价值,也要合理地定位自己,坚守自己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另外,教师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和学生关系的价值,认知到只有各自正确定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发展全方位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时刻进行自我觉察,并且做好教学反思,这样才可以避免只在形式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觉察和反思中,一旦发现不合理之处,就可以在教学行为上及时做出调整。
3.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发展认知和思维能力,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因为從本质上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基于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出现学习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智力和能力问题,而是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知出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教学过程拓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使其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以此作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形成一个正向的闭环,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学习实践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4.科学合理地解读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是学习和教学的基础,但是实际上,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脱离实际的解读、无限延伸的解读以及断章取义的解读等。在这样的解读模式中,文本不再是学习的载体,文本解读也逐渐丧失价值,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文本解读的作用,提炼出文本中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求真务实的态度。一是要始终以文本为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文本,以获得关于文本的真知识和真内涵,这就需要避免无限延伸式的解读方法,同时需要教师对于文本有全面而客观的理解,然后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感受作品的情感态度,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且学习相关的知识。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解读文本,具体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避免脱离实际的文本解读,同时也要以学生可以理解和认知的形式解读文本。三是要顾全文本的整体语境,避免断章取義的解读方式,尽量防止所谓的创造性解读,这需要教师平衡好正确解读文本和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
5.听说读写同时推进
部分教师会将听说读写分开进行教学,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四者之间应该是紧密连接和相互促进的,比如以写促读、以读促说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同时推进听说读写。这首先需要教师认识到四者之间的有机关系,并且以合理的方式将其进行整合教学。其次需要教师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在听说读写同步进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的合理设计,以期达到客观的教学目的。
6.开展丰富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不仅能够检验语文知识,也能让学生深度理解语文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避免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束之高阁,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达到求真务实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的实践性教学,避免单一维度的知识传授,将课堂转换为探究知识、分享知识的场所,并且运用项目、案例、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多激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对知识提出质疑和反驳。其次,教师要大力扩展语文课堂的范围,将语文教学推向校园和家庭,组织各种校园实践活动,比如诗歌朗诵、辩论赛、读书会等,并且要求学生留意平时的语言表达、口语交际方式,大量开展课余阅读和写作,进行生活化、实践性的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让语文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格外重视教学,深切理解求真务实的内涵,同时尊重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语文学科的内在体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求真务实。这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借助科学的语文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步发展,并且通过科学地解读文本,让学生拥有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全面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朱蓉蓉.远离自以为是 推崇求真务实: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之真与假[J].语文教学之友,2016(6):5-6.
[2] 余映潮.教学创意讲究“实”[J].中学语文教学,2015(3):74.
[3] 李元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272.
(责任编辑 谭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