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吉林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吉林吉林 132011)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该类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多发人群为5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大量文献显示,脑卒中患者往往经过治疗后会痊愈,但是在痊愈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吞咽障碍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吞咽障碍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增加营养不良以及肺部感染的概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窒息,因此,不仅需要及时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1]。 该文选取2016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时间段内来该院重症ICU 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患者102 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研究,以期探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该文对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来该院重症ICU 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患者102 例,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即常规护理组以及康复护理组,每组51 例。 在常规护理组的51 例患者中,年龄最高为82 岁, 年龄最低为62 岁, 中位年龄为(65.82±7.22)岁,有男性患者31 例,有女性患者20例,在康复护理组的51 例患者中,年龄最高为81岁,年龄最低为62 岁,中位年龄为(65.91±7.33)岁,有男性患者30 例,有女性患者21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进入该院重症ICU 病房进行治疗,且经过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2)患者可以参与该次研究;(3)患者未合并其它重症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未进入该院重症ICU 病房进行治疗,或者未经过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2)患者不可以参与该次研究;(3)患者合并其它重症疾病;该院医务人员在进行该次研究之前,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地介绍该次研究的具体内容,患者以及家属明确表示同意参与该次研究。 该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了该次研究。
常规护理组:该院护理人员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具体内容如下:(1)药物指导: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服用药物。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以及家属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消除恐惧。 (3)环境护理: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环境护理,保证病房内温馨和谐。
康复护理组:对康复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口腔护理。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口腔护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客观上要对患者口腔内分泌物以及呕吐物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患者进食后要对患者口腔内是否存在食物残留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口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叮嘱患者在进食后按时漱口。 (2)喂养护理。很多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期间会处于昏迷状态,如果患者出现了吞咽障碍,则在进食时容易出现咳呛,故需要鼻饲营养支持患者, 要严格控制鼻饲营养支持时间,避免出现一系列意外情况。 (3)体位护理。 可以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患者由于重力的原因,可能在胃体以及幽门部存留鼻饲液,而且由于食管以及咽喉等高于胃部, 可以将胃内容减少而导致向食道反流,使得口咽部的分泌物聚积在咽部,以此来对吞咽功能进行刺激。 可以抬高床头30~60°以便进行鼻饲,在患者进食后可以保持半卧位, 此体位需要保持30 min,如此可利于在消化道内消化食物。 在夜间休息或者卧床休息时,可以适当抬高床头,根据大量文献显示,卧床的时间越长,患者产生误吸的概率越高,将床头抬高30~45°可以将误吸的发生有效降低。(4)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十分重要, 更需要护理人员加以重视,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空咽练习,对面部肌肉进行适当按摩,鼓励患者多吹气球,不断强化患者的摄食训练力度,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除此之外,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例如多食用糊状食物[2]。
由该院护理人员将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详细地记录,其中吞咽功能恢复优良情况采用吞咽疗效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 分,当患者的得分未超过3 分,则为较差,当患者的得分为3~5 分,则为尚可,当患者的得分为5~8 分,则为良好,当患者的得分为9~10 分,则为优秀。 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判,由该院专业的管理人员向患者以及家属发放该院自制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负责人员保障问卷的回收率, 该次研究的问卷回收率为1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中的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现,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现,研究选择χ2为标准来检验所有数据中的计数资料, 选择t为标准来检验所有数据中的计量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情况[n(%)]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类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一般来说,该类疾病的多发人群为50 岁中老年人群,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会较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在进食过程中吞咽障碍会存在误吸或者咳呛等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吸入性肺炎,因此需要在治疗全程中进行护理干预,但是如果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正常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3]。 目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临床药物缺乏,客观上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以及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如果无法保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便无法快速康复。 相较于传统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康复进程的核心目标加快,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涉及口腔护理、喂养护理以及功能训练等措施[4-5]。 这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会对患者的机体康复产生有利影响,因此深受广大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喜爱。 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 可以将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提升,也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率[6]。
该文研究与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康复护理干预对策, 选取2016 年12 月—2019 年12月时间段内来该院重症ICU 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患者102 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研究,以探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4%,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7%,护理满意度为76.5%,而康复护理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护理满意度为98.0%,该结果同袁绘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中,优秀例数有17 例,良好例数有18 例,尚可例数有8 例,较差例数有10 例,总优良率为81.13%,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09%,护理满意度为81.3%,而观察组患者中,优秀例数有21 例,良好例数有20 例,尚可例数有10 例,较差例数有2 例,总优良率为96.23%,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9%,护理满意度为97.9%,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可以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帮助患者及时康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吞咽功能,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疾病的概率,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