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俞飞飞,汪珏伶
(青岛城投春晖第一康复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
脑卒中别名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爆裂或堵塞造成血液进入大脑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受到损害的脑部疾病[1]。 临床上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主要症状为:脸部、手臂、腿部的一侧感到无力,昏厥,不省人事等。 在进行抢救后会出现半身不遂、偏瘫、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2]。 据临床经验来看,脑卒中在发生的三个月之内是康复护理的黄金时期[3]。 因此,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概率,改善病患的认知与运动功能[4]。该次研究选取2015 年9 月—2019 年9 月该院收治的94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认知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为今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4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性别统计:男性52 例,女性42 例;发病时间统计:9~18 h,平均时间为(12.36±3.27)h。 依据统计学随机抽样方法将94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47 例,男性27 例,女性20 例,年龄范围在65~8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5±6.82)岁;观察组47 例,男性31 例,女性16 例,年龄范围在6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5±7.82)岁。 数据经统计学软件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照性。
纳入标准:(1)患者均被确诊为脑卒中且伴有一侧功能障碍;(2)患者年龄在65~85 岁之间;(3)患者配合度良好;(4)患者及家属对此次调查知情并签署同意书;(5)该组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恶性肿瘤者;(2)合并严重器官疾病者;(3)存在精神疾病以及交流障碍者;(4)配合度不佳或中途转院者。
两组患者在治疗方法上均采用吸氧、抗血小板凝聚、溶栓治疗。
在护理方法上,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内容包括给药管理、健康教育、并发症防治以及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在给药管理、健康教育、并发症防治以及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增加包括但不限于心理护理、肢体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体位护理等。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日常的沟通与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出现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并讲解有关脑卒中疾病以及后期护理的知识,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更深的了解。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多灌输一些积极的例子,以让患者充满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并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便提升护理实效性。
(2)肢体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护理中,需要针对患者的障碍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制定, 即对不同肢体障碍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并将方案以文字形式发放到患者手中,以便患者重复查看。 在患者抢救成功且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并逐步进行肢体伸展、内旋等运动。 对于部分半身不遂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康复训练, 如肢体的抬举、伸屈等活动,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叩背、翻身的训练以防止压疮的出现;对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行走、平衡训练,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躯体旋转。 当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时,还需要医护人员患者进行主动的肢体活动,并在旁协助直到患者可以进行徒步行走。
在肢体康复训练中还可以采用许多康复仪器进行辅助性康复:①使用关节松动治疗仪(下肢关节康复器,YTK-G 型,浙械注准20162260095,2 次/d)对患者障碍部位的关节进行治疗以防止关节的僵化改善关节屈伸功能, 护理人员可以要求患者自行训练,也可以辅助患者一起训练;②使用空气波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XY-K-WIC-1, 豫械注准20152260121,1 次/d)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调整仪器的压力,最佳压力就是患者感到舒服的状态(一般在20~200 mmHg),时间为30 min,对脚、小腿、膝盖、大腿依次施压。 此类仪器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起到锻炼作用。 但此类仪器的使用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在进行训练前,要对患者以及家属简述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便患者配合从而促进有障碍肢体的患者尽快康复,使用过程中要让患者平躺、下肢伸直、绑好腿套并拉好腿套拉链,将“Y”字连接管连接到套筒的空气注入口而后打开电源进行诊疗。
在肢体康复护理中还可以辅助按摩手法。 按压患者的昆仑、照海、涌泉穴等可以促进肢体的恢复;可以与患者的合谷进行交叉按压,使护理人员拇指按压住合谷穴,另一拇指按压曲池穴;还可以在指压各个穴位间使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内收、内外旋,肘关节进行屈伸,前臂伸屈旋前旋后,指关节内收,伸展,拔伸;双手用力让患者屈膝,两手按住承山穴、照海穴,活动踝关节等。 对于身体的各个关节要进行相对应的训练,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尽量保证患者每日接受此护理10~20 次。
(3)体位护理。 患者在长期仰卧的过程中容易引起紧张性迷路反射和起颈反射所致的异常反射活动,造成足跟压疮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时,需要将肩胛放在上旋,保持肩前屈、前伸、肘部伸直、手掌面向上的姿势,并将健侧下肢放在柔软的枕头上。
(1)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的比较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表达能力、回忆能力。评测标准:满分30 分,>27 分无认知功能障碍;在21~27 分之间属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 分为中度障碍;0~9 分为重度障碍。
(2)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借助FMA 进行评定,总分100 分,评分与患者运动功能成正比,即分数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强。
(3)护理满意度。 利用问卷征询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将其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十分满意三个等级,评判标准:0~59 分为不满意;60~79 分为一般满意,80~100 为十分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文中所有涉及需要比较分析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执行, 涉及到计数资料χ2检验均以[n(%)]表达,涉及到计量资料t检验均以(±s)表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此次实验结束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正常比率为68.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比率[n(%)]
在此次实验结束后, 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FMA)为(65.28±6.54)分,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 为(47.3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FMA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FMA 评分对比[(±s),分]
注:相比治疗前,^P<0.05;相比对照组,*P<0.05
组别时间 FMA对照组(n=47)观察组(n=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4.25±4.37(47.38±7.26)^31.95±2.76(65.28±6.54)^*
经问卷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多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连年提升, 脑卒中便是其中一种,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病因。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致死率高,在患病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肢体和思维障碍,影响认知与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疾病发生后可能会出现脸部、手臂、腿部一侧感到无力的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昏厥、不省人事等危急情况。 在进行手术抢救后会出现偏瘫、半身不遂、以及患者自身的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为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探索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关键。 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减少心功能下降、肌肉萎缩以及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在患者发病的三个月之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尽快恢复患者的语言表达、肢体运动以及思维活动能力,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 因此,尽快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减少患者的运动障碍,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通过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的依存性,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以达到康复的目标[6]。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并将护理理念与具体执行方案交由患者及家属,方便他们查看从而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7-8]。在早期的康复护理中,心理疏导占据极大地部分。 由于脑卒中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会影响患者的心情,从而滋生出不良的情绪甚至产生抑郁、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当发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疏导并与患者家属配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9]。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既可以帮助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医务人员于其中进行的健康宣教还能提升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了解,进而提升治疗信心,在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改善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发挥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0-11]。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佳,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和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12]。在此次实验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康复护理结束后,患者以及家属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进行具体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康复训练计划,以便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避免肌肉萎缩的症状出现[13]。同时,在认知功能的恢复中,也要与患者家属形成配合,监督患者进行一定的认知能力练习,训练患者的记忆力,提升自理能力[14]。该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认知功能正常比率为68.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 (FMA)为(65.28±6.54)分,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为(47.3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必要的意义,及早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 减少后遗症出现的概率,恢复患者的健康,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