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合建跨海桥梁裸岩区深水基础设计

2020-09-27 01:19李桂林文望青严爱国王鹏宇崔苗苗
铁道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沉井桩基础基坑

李桂林 文望青 严爱国 王鹏宇 崔苗苗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2.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桥梁工程实验室,武汉 430063)

1 工程概况

一公铁合建跨海大桥跨越宽4~18 km 水道,采用(1 050+980)m双悬索桥方案,其中主航道孔跨1 050 m,如图1 所示。桥下通航区长900 m,净空高62.65 m。水下地形北浅南深。

该桥为公铁分层钢桁梁悬索桥,节段钢桁梁采用全焊接结构。大桥下层为双线客运专线(兼顾预留开行少量轻快货物列车的条件),设计车速为250 km/h,设计荷载为ZK 活载,桥梁加载采用牵引质量控制及加载长度控制包络计算[1-2];上层为双向6 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设计车速为100 km/h。主桥采用2 根直径1.301 m 的主缆。主塔为H 形,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为X形钢结构。

小里程侧主墩4#墩设置于水深45 m 区域,基础工程面临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多方面技术挑战,且地质条件特殊,为海域裸岩区。若采用常规的桩基方案,则平台设置、桩基钢护筒插打难度大。为选择适用于该深水裸岩区基础合理结构形式,本文对4#墩基础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图1 跨海大桥立面布置(单位:m)

2 建设条件

2.1 气象条件

工程区域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6,-6.6 ℃。设计最大风速40.4 m/s,建议风随高度的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系数α)在100 m(含)以下取0.14,100 m 以上取标准值0.12。年平均出现8级和7级大风的天数分别为18.1,53.3 d。

2.2 水文特点

桥区海流介于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半日潮之间,工程水域具有较强的浅水效应。百年一遇最高、最低潮位分别为+3.65,-2.64 m,最大潮差6.29 m。平均浪高3.74 m,平均周期9.5 s,平均浪长133.5 m。百年一遇最大设计浪高8.65 m,最大设计流速3.27 m/s;20年重现期浪高6.96 m。

2.3 通航及防撞

水道通航代表船形为7 万t级集装箱船和8 万t 级油船。设计最高、最低通航水位分别为3.35,-2.18 m;海港工程设计高水位为2.09 m,设计低水位为-1.42 m。主墩基础按8 万t(兼10 万t)船舶标准进行防撞设计,最大船撞力横桥向为128.8 MN,顺桥向为64.4 MN。

2.4 地质特点

桥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陆相火山岩系,次为白垩系火山-沉积岩系、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侵入岩,海积平原区及谷地区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地层。桥址区域主要为强风化及弱风化凝灰岩。4#墩基础位置原始海床面高程-48 m,无覆盖层,其地质条件:①上层为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褐紫色、灰青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碎块状,局部短柱状;厚度为6.8~12 m,平均9.4 m;基本承载力[σ0]=400 kPa;②下层为弱风化凝灰岩,褐紫色,熔结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局部呈碎块状,锤击不易碎,未揭穿,[σ0]=2 000 kPa。

3 裸岩区深水基础方案比选

沉箱基础基底需设碎石垫层,基床基本承载力仅为600 kPa,基础位置基岩的高承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故不采用。结合工程区域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及桥址处水深、地质情况,4#墩基础可采用设置沉井基础、钻孔桩基础。

3.1 设置沉井基础方案

设置沉井基底持力层为弱风化凝灰岩。设置沉井总高65 m,底面、顶面标高分别为-61.5,3.5 m。施工过程中沿高度方向分为9 个节段,底节高9 m,其余节段高7 m。

设置沉井基础断面应采用惯性矩较大、核心半径较大、模板制作简单的结构形式。因桥塔为门式结构,纵横向尺寸相差较大,为更好适应桥塔截面,设置沉井基础可选用圆端形截面或圆环形截面[3]。

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平面尺寸为68.9 m×39.5 m,设2 道顺桥向、4 道横桥向的隔舱,分为15 个井孔,截面布置如图2所示。

圆环形设置沉井内、外直径分别为32,56 m;沿圆环设置12 道隔舱,分为12 个井孔;标准段内、外侧圆环壁厚分别为1.8,2.0 m,隔墙厚1.3 m,截面布置如图3所示。

图2 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截面布置(单位:m)

图3 圆环形设置沉井基础截面布置(单位:m)

3.2 钻孔桩基础方案

为降低施工难度,桩基础采用自由长度大的高桩承台,承台底距岩面约43 m。桩基础设计受船撞力控制(横向船撞力约128.8 MN),须采用大直径桩孔灌注桩或钢管复合桩。经比选,采用桩孔直径为4 m 的灌注桩基础。桩基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钻孔桩基础截面布置(单位:m)

3.3 方案比选

3种基础方案的工程量及施工工期比选见表1。

表1 3种基础方案工程量及工期比选

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的特点:①结构紧凑,刚度大,整体性和稳定性好,承受水平荷载能力强;②比圆环形设置沉井基础纵向尺寸小,承受波流力小;③施工流程相对简单,临时辅助工程较少,主要涉及定位船、锚固定位系统等;④满足同样承载力的前提下,比桩基础平面面积小。

圆环形设置沉井基础的特点:①施工流程相对简单,临时辅助工程较少;②满足同样的承载力时,比桩基础平面面积小;③内环封底混凝土直径达30 m,传力范围不明确;④平面定位比圆端形设置沉井简单。

钻孔桩基础的特点:①对水下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②施工化整为零,风险略小;③施工占用水域范围小,对航道影响小;④水深较深,地质覆盖层薄,海上钻孔平台施工难度较大;⑤工期长,临时设施多。

综上,沉井基础相对成熟,且在结构受力、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方面均优于钻孔桩基础方案。其中圆端形设置沉井纵向尺寸更小,工程区域对水流适应性更好,冲刷深度更小,基底传力更为明确。

经综合比较,对于4#墩基础,推荐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方案。

4 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设计

4.1 持力层选择

4#墩处基岩裸露于海底,岩面纵向倾角约15°,上层强风化凝灰岩厚薄不均,且基本承载力较低。参考国内外经验并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计算分析,最终选择下层的弱风化凝灰岩为设置沉井的持力层,最小嵌岩深度按3 m设计,基础底部整体嵌入持力层3~13 m。

4.2 海床防冲刷措施

由于设置沉井是直接放置在弱风化凝灰岩层上,其周围及下方的岩层可能被强潮流冲刷,威胁基础的稳定性,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防冲刷措施。国外已实施的采用设置基础的桥梁防护方案以底滤层+抛石为主[4-6],回填深度为0.75~12.00 m。根据4#墩处水流及冲刷强度,设计回填深度5 m。

4.3 基坑开挖方案

水下基础爆破总体施工方案为单层全断面分区段分次钻孔,当日成孔当日一次性爆破,全部爆破后分区依次清渣。国内外典形裸岩区设置基础基坑开挖方案[5]见表2。

4#墩基坑底平面尺寸按总余裕宽度4 m 设计,即基础平面尺寸分别向外扩展2 m;岩石区域按1∶0.5放坡;基坑开挖岩石爆破量为52 433 m3。4#墩基础水下爆破施工基坑如图5所示。

表2 典形裸岩区设置基础基坑开挖方案示例

图5 4#墩基础水下爆破施工基坑示意(单位:m)

4.4 设置沉井结构设计

设置沉井钢壳采用Q355C 钢;井壁填充和水下封底采用C35 混凝土,沉井盖板采用C45 混凝土。为方便承台及桥塔底部在无水状态下施工,设置沉井上接8 m 高双壁钢围堰,围堰顶高程为+11.5 m。承台厚8 m,封底混凝土厚11 m。

设置沉井标准段钢沉井井壁厚1.8 m,隔墙厚1.3 m;沉井刃脚高1.8 m,刃脚踏面宽0.2 m,内隔墙底面距刃脚底面1.8 m。为保证封底混凝土和井壁之间有效联结,更好地传递封底混凝土基底反力,将第2 节钢沉井刃脚上方外壁和隔墙断面设计成下窄上宽的楔形,沉井外壁楔形断面宽2.6 m,隔墙楔形断面宽2.5 m。设置沉井结构布置见图6。

图6 圆端形设置沉井结构布置(单位:m)

4.5 基础结构检算

4.5.1 荷载工况

4#墩基础荷载组合工况见表3。其中工况1 为主力工况,工况2—5 为主力+附加力工况,工况6—7 为特殊荷载工况。

表3 4#墩基础荷载组合工况

4.5.2 稳定性检算

根据TB 10093—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7]第3.1.1—3.1.2 条进行设置沉井基础的稳定性检算,计算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倾覆稳定系数K0和滑移稳定系数Kc,结果见表4。计算时考虑到基底持力层为弱风化凝灰岩,摩擦因数取0.6。

表4 设置沉井基础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 TB 10093—2017,K0和Kc限值分别为 1.5,1.3。由表4可知,设置沉井基础使用阶段的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4.5.3 地基承载力检算

计算各工况下设置沉井基底应力的最大值σmax和最小值σmin,并与该工况下的容许承载力[σ]对比,结果见表5。计算时不考虑井壁四周岩体对设置沉井基础的嵌固有利作用[7-9],按扩大基础计算。

由表5 可知,各工况下基底承受的最大应力均小于该工况下的容许承载力,且未出现基底受拉脱空产生应力重分布的情况,满足规范要求。

表5 设置沉井基底应力计算结果

4.5.4 抗浮检算

在封底及井壁混凝土灌注完成而盖板混凝土尚未灌注时,检算此时的沉井抗浮安全系数,结果为1.55,大于1;钢沉井偏心距检算由极限横风工况控制,e/ρ(合力偏心矩/基底截面核心半径)为0.939,小于1.500。抗浮检算结果满足TB 10093—2017要求。

4.6 钢沉井浮运

满足钢沉井整体拼装的船厂距离桥址约35 km,途经2座大桥,其通航净高分别为51.0,49.5 m。无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钢沉井浮运干舷高度为42 m,考虑潮汐波浪等因素,实施过程中可采取灌注底节混凝土、真空加压等措施调整钢沉井干舷高度,整体运输条件满足要求。

浮运过程中在牵引力、风力等作用下,钢沉井浮心处产生弯矩,发生倾斜。为保证安全托运,要求倾斜后钢沉井顶面露出水面0.5~1.0 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6°。施工过程中须结合实际牵引力、风力等进行检算[10],将钢沉井安全浮运至桥址位置。

4.7 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

施工顺序:①钢沉井于船坞内拼装;②采用钻爆法进行基坑水下爆破,使其整体成形;③基坑水下清渣完成后,对基底进行整平施工,并将钢沉井运输至墩位附近进行临时锚泊;④进行基坑槽验收;⑤将钢沉井溜放至墩位处,采用锚碇系统进行初步定位,注水下沉,精确定位后着床;⑥沿钢沉井外周围抛石回填,浇筑柱体部分井壁混凝土;⑦最后施工箱盖板。

5 结语

一公铁合建跨海大桥采用(1 050+980)m 双悬索桥方案,结构新颖,造形美观,对通航影响较小。主通航孔桥小里程侧桥塔基础位于裸岩区,建设环境复杂,是该桥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从结构受力、施工、经济性等方面对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圆环形设置沉井基础、钻孔桩基础方案比较,推荐采用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圆端形设置沉井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和稳定性好,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很好的适应了裸岩区、水深大、水流急、冲刷深、荷载大等复杂建设环境。

猜你喜欢
沉井桩基础基坑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首次下沉方法研究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超大沉井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桩基础古今之用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