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作品《花之歌》的情感内涵

2020-09-27 01:32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谱例弹奏声部

罗 洋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古斯塔夫·兰格,德国作曲家,于1830年生于普鲁士帝国萨克森省,1889年逝于韦尔尼格罗德。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大多数是轻型和流行风格的。钢琴独奏《Edelweiß》(Op.31)和《Blumenlied》(Op.39)(中文译名《花之歌》)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两首乐曲。他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曲调却十分优美、简洁,没有华丽装饰的旋律加上变化不多的伴奏音型,给人以一种朴素的美感。钢琴曲《花之歌》,德语原名《Blumenlied》,意为“花的歌曲”,后来又有英文译名《Flower Song》和中文译名《花之歌》。此曲结构为回旋曲式,叠部均采用光明的F大调,第一插部采用d和声小调,第二插部采用降B大调。全曲在对比和再现的过程中推动了戏剧性的发展,帮助全曲推向高潮,或明或暗的曲调有利于表达本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作品曲式结构图如下:

一、萌动的爱慕之情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一缕情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泉涌”。爱慕之情人皆有之,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也颇有展现。中国有很多传说,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它被用很多艺术形式表现,例如芭蕾舞剧、小提琴协奏曲等,都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了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的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同样,西方著名的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该剧讲述了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虽是一出悲剧,但两个青年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本身却不可悲,他们不仅彼此相爱,而且大胆追求他们的爱情,不惜以命拼争。以上中西两部作品中都体现出男女主人公浓烈的爱慕之情。而钢琴作品《花之歌》也不例外,该曲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自家花园的椅子上坐着,伴着音乐联想到自己喜欢的人与之翩翩起舞的场景,生动地将女主人公遇到真爱时初心萌动的爱慕之情表现出来,这一情感在此作品中主要集中体现在A1段(谱例1)。从旋律上看,以七度跳进的旋律开篇,构成了一条环绕式的旋律线,将女子悸动的心思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节奏上看,以弱起节奏开篇,为主题的强拍作铺垫,具有推动力,表现出女子的心动及倾慕之情,加强了肯定语气。高音声部使用均分和长短相结合形成的固定平稳节奏型,不断重复,有利于巩固主题。低音声部三连音与二八节奏相结合,具有推动性及流动感,细腻地将女子的心理细节描绘得惟妙惟肖。从和声上看,弱起后由属七和弦与主和弦进行连接,实现了正格终止(第1、2小节),之后连续使用Ⅴ7,使曲调平稳进行,很好地描摹出了女子想象与心爱的人跳舞时轻盈的舞步。弹奏此段时应突出右手旋律,左手处于伴奏地位,注意左手三连音的准确弹奏。在保证节奏准确的情况下,强弱变化细节处理也十分重要,旋律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富有歌唱性的同时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充分将女子悸动的心思展现出来。第8小节左手的分解琶音可以作渐慢且渐弱处理,为B段的出现做铺垫,暗示女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谱例1 (1-8小节)

二、浓浓的忧愁之绪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欢乐就不免有忧愁。古往今来,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忧国之愁;有“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的离别之愁,更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亲之愁。而因爱生忧、因爱生愁也是时有的。该曲的B段(谱例2)重点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感。从节奏旋律上看,本段以d和声小调的主音为核心音构成了一条迂回环绕式的线条,一方面巩固调性,另一方面加强乐曲的忧郁色彩,同样使用均分与长短相结合形成的固定平稳节奏型,配合着强的力度,声部扩展为四个声部,中间两个声部仿佛一直在推进忧伤矛盾之情,描绘了女主人公想表白但又害怕被拒绝的忧愁之情。从和声上看,一开始使用从Ⅰ级-Ⅴ级-Ⅰ级实现正格终止(第9、10小节),之后使用Ⅳ级到Ⅴ级推动高潮(第11、12小节),接着同样平稳进行后推向高潮,停留在Ⅴ级上半终止。两次推向高潮又趋于平稳,活灵活现地将女子忧郁的愁绪描绘出来,深陷于对男子的情感当中;之后进入华彩,就像是一种情绪爆发完后的安静,慢慢稳定下来,画面淡去,缓缓进入梦境。弹奏时,B段一进来就要坚定有力,随后慢慢渐强,与A段恬静舒适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右手最高声部的旋律,另外三个声部也需有一种急促的感觉,就像女子的愁绪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第12小节中左手下行的八度双音可做渐强处理,为13-17小节的弹奏做铺垫,第13-14小节基本重复了第9-10小节,但情绪应比第9-10小节更强烈,形成对比。第17小节渐慢渐弱进入华彩,18小节的分解琶音要注意应流畅,轻盈柔和地弹奏,仿佛愁绪慢慢散去,缓缓进入梦境,主题再度出现。

三、甜蜜的幸福之感

“幸福”是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感受,它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对幸福不同的追求。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够品读到当女主人公收获她想要的这分爱情时所流露出的幸福之感,主要体现在A2、A3、C段。A2段(谱例1)紧接B段的忧郁色彩,就像梦中这位女子在与自己心爱的人幸福的跳舞。梦境醒来后下定决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进入C段(谱例3),从旋律节奏上看,由上行六度构成(f2-d3)开篇,将情绪推向激动和兴奋的高潮,在d3上停留了一会儿再由音阶式级进下行(第27、28小节),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情态。描绘了女子向男子表白的全过程,十分甜蜜。C段从和声上看,一开始使用变和弦(第27小节),后来又使用Ⅴ级→Ⅳ级阻碍进行(第29小节),增加戏剧性和矛盾性。之后采用离调和弦Ⅴ7/Ⅴ—Ⅴ级属方向,色彩光明(第30小节),随后又使用了两个离调和弦(第33小节)。可见作者在C段的创作上十分丰富,将女子的表白过程以及心理变化生动地描绘出来。C段结束后进入A3段,此时的感受与前面两次又有所不同,更像是女子表白成功的后续,两人幸福地在一起,以及在一起后共同跳舞的美满场景。随后进入尾声,尾声的设计有一种呼应感,高低音相互呼应作为结尾,像是男女主人公的默契对话。A2段为主题的再现,所以,弹奏时与A1段要有情绪上的对比,A2段弹奏时整个情绪的起伏可以比A1段大一些,保留富有歌唱性以及连贯的特点,因为A1段主要描绘的是女主人公悸动的心思以及一些心理的变化,而A2段则是女主人公在梦境中与心爱的人共舞,所以是一段更加深情热烈的情感,为C段作铺垫。C段旋律由右手八度双音的形式奏出,突出右手旋律,且保持右手的歌唱性,到达全曲的高潮。左手伴奏每组六个音中的第一个八度双音稍微强调,后五个和弦尽量轻柔弹奏,与右手旋律相衬。第35-36小节的连接左手从和弦变成了琶音,弹奏时可渐慢且渐弱,节奏相对自由。随后再次进入高潮,力度比之前强,情绪更加激昂。将女子勇敢追爱的画面以及欲言又止的情态充分展现出来。A3段是主题第三次的出现,与前两次相比仅在末尾处有所改动。弹奏时相较前两次来说可以轻快活泼一些,因为此时女子已和自己心爱的人幸福地在一起,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甜蜜幸福的,没有了之前的愁绪和顾虑,也算是故事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自然过渡到尾声,尾声注意一开始右手装饰音要轻巧地弹奏,不出现重音。

四、结语

本文从萌动的爱慕之情、浓浓的忧愁之绪、甜蜜的幸福之感三个方面描述了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对男子的心动到犹豫要不要表白的忧郁,再到后来鼓起勇气表白,最后两人幸福美满地在一起的过程。作曲家通过频繁的调式转化、巧妙的和声设计,以及奇丽的旋律色彩的处理实现了器乐声乐化,生动地表达了本曲的情感内涵。

猜你喜欢
谱例弹奏声部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多声部视唱训练
动人心弦
交响曲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