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李玉雄
摘 要:《UI设计》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改革基于学习产出(OBE)思想的课程设计,利用互联网平台,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金课,探索“专创融合”+“课证融合”+“赛教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有道德、懂理论、善实践”的高素质UI设计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金课建设;课程改革;信息化;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H319.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 《UI设计》课程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课程,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 教师的主观上, 缺乏创新课程教学的紧迫感, 担心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不关心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了培养在“视觉层面、交互层面、反思层面”都能全面掌握的UI设计师,要考虑在80课时及课外,基于学习产出(OBE)思想的课程设计,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金课, 培育“有道德、懂理论、善实践”的高素质UI设计人才。
一、目标融合创新:立德树人+专业教学
(一)基于学习产出(OBE)思想的课程设计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反向回溯方式设计教学框架和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来指导学生渐进式学习,并通过评价学生每个学习过程的成效来达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课程结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订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将毕业要求分解为详细的指标点,落实到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评价环节中,从方法、行为、过程三个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设计上,融入大量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UI设计的相关环境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接触企业实际案例,提升职业素养。基于OBE成果产出思想,将优秀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确自己要达到何种水平,树立学习目标。
(二)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本课程借助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等移动教学平台,真正将录制完成的在线开放课程“用起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科学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行为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还能警示期末前一个月尚无法通过考核的学生,以便这些学生产生紧迫感,进而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参与学习[1]。对于理论课和技能课,可以设计不同的线上线下课程结构。在教学实践方面,以中国大学MOOC网、超星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自定学习步调,课堂中参与协作与讨论, 将知识内化,课后参与企业项目实践参加专业竞赛,获得考核加分。
二、内容融合创新:教材内容+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育
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使用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挖掘出了双创教学素材、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把双创教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
(一)双创教学素材
如本课程教学环节中,涉及App设计、思维导图制作,原型图制作、市场竞品分析、用户画像等内容,这些都是双创教育中的重要工具和理论,在这些教学环节中,融合双创教育,引导学生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学素材
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竞赛有广西高校计算机网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近年来这些大赛以中国梦、不忘初心、责任与担当等为主题,可以鼓励学生以这些命题作为课程作业的选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输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外,互联网设计行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三、团队融合创新:教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
本课程在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计、实训实习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均有企业参与,以市场需求为教学导向,在教学中引入行业标准,强化学生的行业能力,实施面向行业的个性化培养。在教学案例中融入行业情境,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通过项目式教学,测试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和行业工作的相融性[2]。
单门课程独立完成创新项目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们以课程群的形式来贴近真实工程项目,如 UI 设计、Web 前端开发和Web 服务器技术,三门课程可以联合教学,教师共同备课,这种形式的案例及项目作业更贴近实际企业项目,也更符合行业标准。
四、模式融合创新:专创融合+课证融合+赛教融合
本课程遵循“活动—经历—体悟—经验”的逻辑,除了使用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课程作业的教学方式[3],还将开展第二课堂辅助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及專业训练。
(一)专创融合
一年一度的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学院高度重视的赛事,在决赛路演环节,项目 PPT、视频、多媒体展示以及项目陈诉都是至关重要的,探索跨专业组建技术支持团队,从撰写文案、PPT设计、网页及App界面设计、原型制作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课证融合
在本课程中结合《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大纲》《ACAA的数字图像工程师考试》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既能学习到大量理论知识,又能参加认证考试获取专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含金量。
(三)赛教融合
在实践和评价环节,结合专业竞赛来制订选题,让学生组成团队完成课程设计作品,优秀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数字媒体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展示交流活动、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等赛事。
五、技术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
未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已初见端倪,主要是以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革命[4]。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体系当中的组成部分,要求具备新工科的思维方式:设计思维、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系统观[5]。因此,本专业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进行升级改造,在相关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论及应用,打造专创融合的“金课”,淘汰“水课”让学生学会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学会交叉融合、動态关联、自组织的复杂系统设计与评估方法[6]。并合理有效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平面设计平台、人工智能写作平台,未来这些平台将会代替设计师完成部分设计工作;在用户体验研究方面,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支持,如百度热力图、百度指数、新榜、百度风云榜等平台等,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下,让学生接触这些技术,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六、评价融合创新:育人目标达成+专业目标达成
基于OBE思想的课程设计,是以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来指导学生渐进式学习,每个阶段的过程考核尤为关键,适当提高考核难度,体现“两性一度”中的学业挑战度[7]。考核体系将从线下表现、线上表现、专业目标和育人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设计。其中,专业目标为70%,育人目标为30%,在专业目标中,线下表现指标为60%,线上表现指标为40%。
应用了该课程考核体系之后,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开发、专业技能竞赛以及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班级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的风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核成绩来看,均比往届的学生有很大的改善。
七、结语
本课程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及学生学习特点,教师亲自录制微课在课堂中使用。任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积累了大量社会实际案例,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实战,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运用线上MOOC 和SPOC学习平台,学生可接收更多的内容,促进知识内化,师生之间通过线上平台的互动,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增加了考核难度,考核体系从线下表现、线上表现、专业目标和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设计。将专业竞赛的选题纳入课程作品的设计中,在考核体系中纳入专业竞赛表现加分及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加分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映射点,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1]韦金凤.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探析[J].高教论坛,2020(2):60-62+74.
[2]王喜忠,赵海云,赵秋迪.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20(5):159-161.
[3]赵飞乐,李沅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科技风,2020(12):86-87.
[4]金慧峰.基于OBE理念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8):38-41.
[5]李波,屈原,徐静.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0(13):77.
[6]陈丽娜,杨琳,赵建民.“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8):105-107.
[7]王琳.多措并举 打造“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J].山东教育(高教),202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