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
摘 要:高质量的阅读,应该怀揣着对阅读的热情,主动去融入并思考阅读内容,通过启发想象和已有经验,作出独立的猜测或判断。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着重从预测是什么、要预测什么、怎样去预测等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测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04-02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教材设置了独立阅读预测策略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并应用预测方法,帮助学生对文本主旨进行深刻理解。那么,什么是预测?预测什么?怎样预测?本文结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进行具体阐述。
一、什么是预测:厘清预测阅读的内涵
预测是什么?可以理解为顺着故事展开猜想,从中作出某些判断。那么,本单元导语——“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所言的“猜测”“推想”与“预测”之间有何关联?《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猜测”,解释为多指凭想象来估计;对于“推想”,则是依据已知事实来想象未知的事情;对于“预测”,主要是进行预先推测或测定,根据已知来想象未知的情形。对此进行辨析发现,三个词汇都有“想象”的成分,“猜测”时,不一定是有根据的想象;“推想”时,属于有根据的想象;而“预测”是预先作出的有根据的想象。
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对该文引入预测阅读,主要基于题目的阅读,引领学生去想象、去猜测这个老屋为什么不会倒?由此来激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致,拓展和启发学生的思维。“请猜测一下,这个老屋到底为什么不会倒下?”借助于该问题来延伸对本文的预测阅读,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去阅读,提升阅读成效。当然,在预测阅读中,问题的引出不止一个,可以围绕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答案,保持阅读的探索欲。
再如,对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教学时,该文有插图,我们可以围绕插图,让学生去想象相关情节,并进行预测。如“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多长?”如此一来,以预测阅读法来开启轻松的阅读课堂,并根据问题来猜测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二、预测什么:在整体观照下考量问题
预测阅读策略,要让学生明白预测什么,基于文本阅读,设置哪些预测问题?建议从单元整体视角来把握预测问题的设置。
(一)立足教材内容,定位预测点
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我们设置精读任务,边读边预测,让学生能够认识“预测什么”。根据旁批,让学生预测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文中没有旁批,但在阅读提示中,“边读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问句”的发生,引领学生在对该文阅读时,要将前面所学的预测方法,应用到本文阅读中,鼓励学生借鉴前文所讲的“边读边预测”,以此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同样,在《不会叫的狗》一文中,提示中让学生“边读边预测后面内容”,也是突出预测阅读方法的训练,旨在让学生从中深刻领悟预测阅读。
(二)立足故事结局,应用预测阅读
在本单元内,《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结局是完整的,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结局却是不完整的。《不会叫的狗》一文有三个不完整的结局。对照本单元习作要求,提出“续写故事”。这样的教材编排,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对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不需要续写,而对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则需要学生应用预测阅读,尝试对故事的结局进行续编。利用续编故事结局,增进学生对“边读边预测”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立足课后习题,明确预测重点
在每篇文本的习题里,对预测策略的应用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让学生“边读边预测故事”。如围绕文本内容,猜一猜故事的结局会发生什么?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很显然,对该文的阅读,旨在唤醒学生对预测策略的认识,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对可能发生的结局进行猜想。预测本身是基于学生的已知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去猜想可能的故事发展。将教材中的旁批,与文本阅读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从读文本、思考旁批中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和理解。
另外,在课后习题中,利用提示语向学生说明,在进行预测时,要注重“依据”。鼓励学生预测阅读,结合旁批教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预测,预测的依据是什么”,由此来整合学生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思考力。
三、怎样预测:运用联系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阅读中的预测,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学生已知经验相结合,基于对故事内容的把握,通过预测阅读来深化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一)联系已有阅读经验进行预测
预测是一种阅读策略,在预测策略应用中,一般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对题目进行预测。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凝练表达,对题目进行预测,即带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由题目进行猜想,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参与积极性。
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阅读教学中,对于题目的预测,我们设问:为什么这个老屋倒不了?对该文的阅读,还要结合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在面对该问题时,多数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经验,对“老屋總也倒不了”的原因提出不同的猜测。基于此,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初始感受,再结合“被施了魔法”这一预测,让学生想一想,该文题目要讲什么故事?你能预测到哪些内容?瞬间将勾连起学生所有阅读过的童话、故事。有学生会想:这个老屋一定是个石屋,坚硬无比,所以倒不了;有学生会想:这个老屋一定住着神仙,所以受神仙保护而倒不了。这些预测,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阅读经验基础上,而在学完该文后发现,老屋之所以倒不了,原因在于对小动物的帮助。这样一来,当学生在下次进行预测阅读时,会增加更多的预测可能性。
(二)联系已有生活经历来预测主旨
在文学阅读中,作品所讲述的内容多源自生活。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当小猫离开后,老母鸡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为了安心孵蛋。在旁批上有,“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我们回到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没有生活中常被别人打扰的经历?有学生想到,自己在做作业时,常被弟弟打扰,会不耐烦;有学生想到,在课堂听讲时,常被同桌的问题打扰,会不耐烦。由此来猜测,老屋在被其他动物打扰时,可能也会感到不耐烦。当然,我们在讲解故事主旨时,还可以联系生活的另一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谁被我们经常打扰,却不会不耐烦?同学们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爷爷奶奶,在自己无数次的求助下,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为自己解答,尽力帮助自己。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老屋之所以倒不了,是因为自己被需要。
(三)联系文本表达方式来预测结局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于阅读本身,还要从阅读中认识和学习言语表达的方式。预测策略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从文本故事中抓住写作手法。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当老屋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总有小动物来求助,于是老屋就去帮助小动物。第一次,小猫来求助老屋;第二次,老母鸡来求助老屋;第三次出现时,同学们很快想到“又有谁来求助老屋”。依据文本表达的言语特点,学生根据故事线索进行预测,提炼出本文的写作脉络:老屋要倒下了—小动物来求助—老屋答应帮忙—小动物感谢。可见,通过预测阅读,在厘清故事线索中,提炼了文本语言表达方式,提升了阅读质量。
总之,预测阅读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融入并思考阅读内容,还要启发想象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进而使其作出独立的猜测或判断,获得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并迁移到不同情景或文本中去。
参考文献:
蔡丽斌.真预测·深思考·广阅读——统编本三年级语文“预测”单元的教学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