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玉琴
摘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班级管理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正常的工作秩序。本文从实际出发,将幼儿告状行为分为七种类型。经过进一步地观察与分析,从幼儿、教师还有家长三个角度来探讨幼儿告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幼儿告状;告状类型;告状原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4-0278-01
幼儿为什么那么喜欢告状,这其实与他们的年龄特征有关,3-6岁的幼儿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容易情绪化,基于此,笔者认为幼儿告状可以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求助型告状
当幼儿的利益受到侵犯或同伴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起冲突时,仅凭自己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就会向老师寻求帮助,意在寻求保护。例如,在一节手工课上,小明经常去跟小丽说话,打扰小丽,导致小丽不能好好的折纸,小丽便向老师告状:“老师,折纸时,小明老和我说话,打扰我,我都不能好好折纸了。”小丽的这种“告状”,实际上是希望老师帮助自已,制止小明的这种行为。
2.求赏型告状
当幼儿出现了违反纪律或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时,大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向老师告状,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以吸引教师的注意,得到教师的赞同。例如,诗诗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外面,就跑开了,这时洋洋看到了马上向老师告状:“老师,诗诗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外面,也不知道捡起来!”边说边把垃圾捡起来,老师表扬了他,他才高兴的回到座位上。洋洋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让老师只知道自己是一个不乱扔垃圾的好孩子,得到老师的赞同和表扬。
3.求罚型告状
在该类型的告状中,当幼儿看到其他幼儿比自己强,受到老师表扬时,出于嫉妒心理,他们会想办法破坏其他幼儿在教师心中的美好形象,这就引发了告状行为的发生。例如,在区角游戏中,乐乐和东东都在建构区盖大楼,乐乐来跟老师告状说东东有两个红色的长方体,可是他不给自己一个,自己没法盖高楼。老师批评了东东,责怪东东不帮助小朋友。东东很是气愤。又过了一会,东东又来告状说:“乐乐今天表现一点也不好,抢自己的积木,还说脏话。”那东东的这种告状就是一种求罚型,他想借助于老师来惩罚乐乐。
4.试探型告状
在对待某些事情上,幼儿对教师的态度和要求不是很明确,对于同伴是否违背了教师的要求,幼儿会通过告状的方式来验证。当老师对同伴的行为加以肯定的时候,幼儿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例如,在美术课上,微微在画好的人物后面又画上了火红的太阳和小草。小红觉得非常好看,于是就跟老师说:“老师,微微在人后面还花了太阳和小草呢。”老师说:“除了画人以外,还可以画你认为好看的东西。”于是小红就在纸上画了起来。小红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疑问得到了解决。
告状是幼儿园常见现象之一,影响幼儿告状的原因很多,总结幼儿告状的原因有:
4.1 幼儿自身方面。
(1)幼儿为寻求自我保护。
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防御,逃避危害的本能。一旦遇到危险、难处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求摆脱它们的途径,而在所有途径中,获得他人有力度的支持和帮助不仅是捷径,而且是人类尤其是自我防护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低弱的幼儿的最佳选择。
(2)幼儿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引起他人的关注。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天生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我要做个好孩子”。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扬。
(3)幼儿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
幼儿期是儿童评价意识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评价意识处在一个非常幼稚的阶段,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也比较贫乏,对于是非、善恶的理解,带有明显的直观和肤浅的特点[6]。
4.2 教师方面:教师的态度及评价标准的影响。
经调查研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待幼儿告状存在以下不正确的处理方式:
(1)不予理睬。
有的老师认为幼儿的告状都是无理取闹,小题大做,你越理会他们,他们的告状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最好不理睬。有的老师面对幼儿告状,不管原因是什么,都会表现得很不耐烦,还没等幼儿表达清楚就以“我知道了”、“我一会看”等等来回答或不问青红皂白的就责怪幼儿。
(2)鼓励告状。
一味的鼓励有的老师认为,幼儿的告状是一件好事,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值得鼓励。因此,老师只要有幼儿来告状,第一反应就是对幼儿表扬一翻,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幼儿爱告状的习惯。
(3)态度恶劣,斥责幼儿。
有的老师为了不要让幼儿养成爱告状的习惯,就采取另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斥责,不管有没有理,先责备一顿在说。
从告状的类型看,告状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究其成因,我们不难看出,告状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幼儿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对待告状行为。
3-6岁幼儿爱告状恰是由于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有时幼儿会没完没了的向老师告状,我们要正确看待幼兒的这种告状行为。
(2)分清类别,区别对待。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首先应该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弄清楚原因并了解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动机,再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恰当的处理方式。
(3)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要相信幼儿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愿望,老师应看到幼儿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不能总认为幼儿遇到问题越少就越幸福,实际上,幼儿需要得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欣然与满足[7]。
参考文献:
[1] 顾燕萍.谈幼儿的“告状”行为与疏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4).
[2] 余志敏.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案例及适宜策[J].金色年华理论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