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在各学科教学中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样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文章以低年级数学教学为例,从创丰富内容、创设情境、优化过程、攻克难点、完成练习这五方面入手,就如何在实施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发展。尤其,信息时代的发展,将教育改革带入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时期,在此阶段,信息技术正在各学科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在研究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起来的。这决定着数学是具有抽象性和復杂性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如此特点,将会增加学生的数学理解负担,甚至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路途上的拦路虎。基于此,在实施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信息技术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多媒体技术集中声、光、色等,具有互动性和集成性。所以,我在组织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会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有效地展现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这样说道,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对所学材料浓厚的情感为保障的。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保证。但是,数学本身是抽象、复杂的,是难以使大部分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具有声、色、光的效果,便于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等,以具体情境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带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倾向走进小学数学活动,自主地展开数学探究,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我在实施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会立足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1~5这2五个数字,能对1~5进行加减运算。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会直接将1~5这五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认读。教学实践证明,枯燥的认读活动,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地影响后续学习。为了解决此问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为学生创设“小狗吹泡泡”的情境。具体地,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了如此场景:一只小狗在草地上边跑边吹泡泡,一会儿功夫,天空中飘荡着各种颜色的泡泡。此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所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发现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我围绕场景内容,提出了如此问题:“小狗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到底有多少个呢?你们能数出来吗?”问题的提出,很容易进一步地继续激发学生兴趣。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有的学生开始自己根据场景数泡泡。在数泡泡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就是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了一个个直观地事物,便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满足感,进而进一步地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二、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储备
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讲授数学知识的依据,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据。尽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教材为教学依据的教学要求,但是,其还指出,教师应当成为教材的二次加工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简单地说,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万万不能唯书是上,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而应借助多样的途径,围绕教材内容,继续挖掘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储备,辅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所学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因此,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会根据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搜集信息,将这些信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
以“认识图形”为例,从网络上我们可以搜集到大量的各种形状的图形。在组织教学之前,我先利用网络渠道搜集图形,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图形展现给学生。多种多样的图形,直观形象,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在观看图形的时候,他们会自主地集中注意力。于是,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我继续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一个个地展示图形。而且,在展现图形的过程中,我继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的各个面,各条边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观察中,建构对图形的准确认知。如此教学,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而且,在参与之后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只要一提到某一图形,学生会自主地在大脑中描绘出具体的图形,有利于数学继续学习的实现。
三、 改进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
改进教学过程,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教学要求。且新课标中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部分教师为了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大量地提出问题。但是,提问是有针对性的,而且,部分问题本身是存在难度的,是无法引起学生的互动兴趣的。师生互动是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始终的。多媒体技术具有生成性和交互性,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图画、视频等,就此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借此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以“认识时间”为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钟表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且不少学生与钟表打过了交道,积累了生活经验。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所以,立足学生已有经验,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了一个钟表。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个钟表结构有怎样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钟表上有12个数字,有三根针,有短的,有长的。根据学生的发现,我介绍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哪个是秒针。接着,我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此次观看中,学生发现,当秒针转动一圈之后,分针走过一个小格子,时针不动;当分针走过一圈,时针走过一个小格子。据此,我鼓励学生总结秒针、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关系。对秒针、分针和时针关系的总结,其实就是对时间规律的总结。如此教学,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学生一步步地探寻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四、 攻克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的教学难点是指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课标中指出,掌握知识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要完成的任务。如果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将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知识难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这些知识,很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的问题,甚至在教师的反复讲解下,也难以建立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难点知识,是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其在突破数学教学难点方面具有优势。如,面对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加以转化,降低知识难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以“克和千克”为例,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克与千克基本概念,能对克和千克进行转化。在教师的讲解下,尽管大部分学生可以知道1000克等于1千克。但是,1000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少呢?这是学生不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是实现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刻理解的。针对该问题,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不同重量的事物,如1个鸡蛋、1个苹果、1瓶罐头等,使学生在直观事物的作用下,建立对克和千克的直接印象。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印象,其实就是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而且,在如此直观印象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轻松地对事物的重量进行转换,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五、 完成练习题,应用所学知识
新课标中不仅提出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还指出了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实现学练结合的教学要求。此要求的提出,指导数学教师在讲授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之后,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對所学知识的理解。传统的课堂练习教学证明,机械地向学生展现教材中现成的练习题,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题海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参与练习活动,是他们应用所学,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保障。因此,为了增添数学练习题的趣味性,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练习题变得趣味化,借助游戏方式驱动学生完成练习题。
以“表内除法(一)”为例,在讲授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大转盘游戏。具体地,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一个标有不同数字的大转盘。转盘上有两个指针,点击鼠标,转盘开始转动;再次点击,转盘停止转动。此时,两根指针停的位置不同,学生需要根据指针指向的数字,进行除法运算。如此练习是具有趣味性的,很容易点燃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而且,在解决游戏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多多锻炼数学计算能力,为提升数学运算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改善教学过程、攻克教学难点、完成数学练习,借此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玉波.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华少年,2018(36):18.
[2]肖文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2):52-53.
[3]李永红.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教师,2018(S2):58.
[4]王方.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名师在线,2018(35):87-88.
作者简介:黄高峰,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上坪乡青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