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化元素,助力数学学习深入

2020-09-26 12:25薛忠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深入生活化素养

薛忠玲

摘  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当下数学教学的理想追求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的根本举措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原型的引入、重视生活化素材的遴选等,通过最接地气的学习活动,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更强劲的诉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有效;深入;素养

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预设与教学谋划,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助推学习深入的重要抓手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谨记“生活即教育”的真理,要充分关注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生活化元素开发,使之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进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既释放出浓郁的生活意蕴,更绽放着智慧的光芒。同时,教师还应重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去营造氛围,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公式和规则,而是一个个生活缩影的再现,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平添几分情趣,也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无尽的活力。

在此,笔者结合苏教版六年级“比的认识”教学为例,粗浅地谈谈用活生活化元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生活化资源对数学教学的助推作用。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因为它是各种生活化数学现象的提炼产物,它更是一种文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连接,又要以超脱纯粹生活的境界去解读数学知识,进而用好相应的生活化资源,引领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观察与思考,积累丰富的学习感知,实现学习向纵深漫溯。

师:小明今天给大伙带来了他的几幅照片,认真看屏幕。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课件显示小明的5张照片。A照片(8×6),B照片(5×4),C照片(4×3),D照片(4×2),E照片(24×18)。

生:B照片像大头照片,很滑稽。

生:D照片都变形了,完全与他本人的照片不一致。

生:C照片和A照片非常像,不过就是变小了许多。

生:是的!E照片我感觉也是和A照片一样的,不过是扩大了而已。

……

师:同样是照片,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生:是啊!如果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扩大或缩小,照片变大或变小了,但是小明的样子是不会变的。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你认为这些照片会与照片本身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生:应该是照片的长和宽有关系,照片不就是一张长方形纸片吗!

生:是这样的,你们看A照片的长是8,宽是6,正好是C照片长的2倍、宽的2倍,都是2倍关系,所以是一样的形状了。而与B照片相比,8÷5=1.6,6÷4=1.5,这两个商是不一样的,所以不是同一类照片了,就变形了。

……

师:是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有信心学好它们吗?

……

思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用司空见惯的照片引入学习,势必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有助于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照片中去探寻奥秘,进而为引入新知、探究新知提供强有力的经验支持。

案例中教师从5张照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入手,让学生说出感觉,发现照片中小明图像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并努力发掘为什么会有差异,根源在哪里。生活化的场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成的疑问也会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具强劲的活力。学生会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照片变化的缘由来自照片本身,它们的长和宽没有同步变化,因此就出现了如大头贴、变形照等现象。

同时,学生会在具体数值的引领下,在计算中发现,如果照片的长和宽都是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那么照片中小明的形象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是大小有所变化而已。这样的引入活动,也能诱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而使得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二、引入生活化原型,引发探究

引入生活化原型,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是打造趣味课堂、有效课堂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助推有效学习深入的关键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学生的生活现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观察、学习分析与思考,进而让他们在不同的学习交互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掌握知识认知,从而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建构更为科学,也更加厚实。

师:请继续观看屏幕上的内容,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课件呈现例题7的相关内容: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生: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

生:果汁的杯数是牛奶杯数的 。

生:牛奶的杯数是果汁杯数的1.5倍。

……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数量之间比较的关系,还有其他的说法,想知道吗?打开数学书,读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有效的教材阅读,并进行小组探讨。

生: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牛奶与果汁的杯数比是3∶2。

……

生:老师这个比与足球比赛中的那个比是一样的吗?足球比赛中也有2∶3或者3∶2。

师:你的问题很有挑战性。足球比赛中的2∶3,2和3分别是什么啊?

生:是两支球队的进球数。

师:真棒!那你认为这个与例题中杯数比,是不是有相通的地方呢?

生:好像是一样的,都是指具體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师:从这个学习来看,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是吗?你会举几个例子吗?

生:我们班上男生有24人,女生22人,可以说成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24∶22,也可以说成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22∶24。

生:图书架上文艺书10本,科技书8本,文艺书与科技书的本数比是10∶8,科技书与文艺书的本数比是8∶10。

……

师:2∶3是一个比,它各部分名称你理解吗?

生:2∶3中的“∶”叫作比号,它前面的数就是比的前项,后面的数就是比的后项。

……

思考:比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生活经验支持的部分,也有学生难以接受的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从生活事例入手,使得比的认识学习给学生一种熟悉感,一种安全感。

案例中,教师先从妈妈准备的早餐开始,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果汁与牛奶的杯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引入足球赛场上的进球数比,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生活事例展开。这样的学习活动,势必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活经验,从而让他们对比的认识学习和理解更加充满信心。

同时,教师还通过学生寻找身边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找出本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比,班级书架中两种图书之间的数量比等,让学生把比的认识学习与自己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使得學习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投入,使得学生对比的认识学习理解更加深刻。

三、向着生活中延伸,促进建构

把数学知识向着学生的生活延伸,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浓郁的生活意蕴,而且还能加速知识的科学建构,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更加智慧,更富灵性。

师:比的认识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你能找到一些吗?

生:大米20千克,面粉15千克,大米与面粉的千克数比是20∶15。

生:用50千克的花生能够榨出花生油17千克,花生油与花生的千克数比是17∶50。

生:一棵大树高9米,它的影子长11米,大树与影子的米数比是9∶11。

……

师:我们是可以把这些比的比值算出来的,算算看!

学生活动,自主计算出相应比的比值。

生:20∶15=20÷15= ,比值是 。

生:17∶50=17÷50= ,比值是 。

生:9∶11=9÷11= ,比值是 。

……

师:我们回过来,看看比与足球比赛中的比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生:比是两个数相除,所以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而足球比赛中会出现2∶0、3∶0等情况,这点是不一样的。

……

思考: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接受知识,接受经验等,而是要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建立认知体系,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生活化的事例中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并在不同的训练中更好地建构认知,实现学习的有序深入。

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比去解读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再度感悟比的构成,理解比的意义,从而使得比的认识学习更丰富,也更厚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求比值,巩固比值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等,使得学习更加全面。同时,还照应数学中的比与足球比赛中比的比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又超越生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事例,并以此为原型引领学生分析思考,进而促进学习的投入度增强,也促进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同时,也让学生逐步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好数学能够更好地改进生活,提升生活水平等,进而能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无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深入生活化素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