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知识“拉成线、连成片”

2020-09-26 12:25张延玺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

张延玺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应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拉成线、连成片”,让学生了解、领悟、感受、掌握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

关键词:数学知识;拉成线;连成片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因此,需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拉成线、连成片”,促进学生了解、领悟、感受和掌握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一、促进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单个知识或局部知识,而忽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割裂,相互联系封闭。造成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缺乏连贯性,阻碍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对此,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发展的,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内涵、有滋味、有情趣。

例如,“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學,可先引领学生在方格图上画两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平行四边形。再引领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分别把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数出来。然后引领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系。促进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和高的乘积。最后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和转化验证,让学生在既动手又动脑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体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促进学生领悟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来自某些数学内容和数学认识,既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又是对方法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予以关注的主要有化归、分类、转化、建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能促进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知道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丰富、更深入。

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引领学生探求圆面积计算的思想和圆面积计算的策略,让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将新知求圆的面积转化为旧知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实际上是一种等积变换,即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面积没有变。由此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领悟圆形和长方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促进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但有其条理性,而且有其系统性。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三引导”:首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接着,引导学生比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助推学生串联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最后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将孤立、分散、繁杂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纲举目张的实践能力。

例如,“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解题策略后,首先引导学生与学过的“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进行比较,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知道相同之处是都要找出数量关系。不同之处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单位“1” 的量已知,直接列乘法算式;而“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单位“1” 的量未知,要列方程或列除法算式。如此一比较,学生就能明晰解题思路。接着引导学生在巩固练习时比较,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倍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让学生知道它们的解题步骤都是相同的,倍数、分数和百分数,虽然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表示两种量间的关系,实质一样。最后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长此以往,学生学到一个新知,就会想到和某一个旧知有联系。

四、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

小学数学是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科学体系的统一体,其中的数、量、形、解决问题等都有十分紧密的纵横联系。因此,在钻研教材和教法时,既要对新授知识进行研究,更要对新授知识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既要对本年级的教学内容胸中有数,也要对相邻年级的教学内容胸中有数,还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胸中有数,甚至对小学与初中衔接的教学内容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了解新知是在哪些旧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何为后续的学习“铺路架桥”,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

例如,“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其运算法则依次在低、中、高年级揭示。其中“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又分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带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尽管这些运算法则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字叙述也各异,但有一个共性的规律:不是相同单位的数,不能相加(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如果研究、熟悉、重视了这一共性,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只有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保证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进而保证相同数位上数相加(减)。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带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法则,并运用这些运算法则进行相关的计算,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拉成线、连成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领悟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