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应的化学知识完成化学实验。由此能够看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以往教学多以应试为主导,教师对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不是很重视,这使实验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化学实验提不起兴趣。本文首先对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进行扼要的叙述,其次对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06-02
引 言
初中化学教授知识的方法是通过种类繁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達到深刻记忆化学知识的目的。目前,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需求。由于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和巩固化学概念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1.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包括仪器操作、实验操作和观察总结等能力。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提升。第一,仪器操作。一般来说,课本上仪器操作规范较为生涩难懂,而教师可以把一些操作规范编成顺口溜。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操作规范记忆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仪器操作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第二,实验操作。教材中的实验流程往往复杂难懂,而教师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实验流程的重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提高记忆速度的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第三,观察总结能力。由于在仪器操作和实验操作中都比较顺利,学生的心情也会更轻松,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得更仔细,由此就会对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有更好的认知,进而能做出更全面和正确的总结[1]。
2.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兴趣是创造能力的引导者,而化学实验的有效性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一方面是建立情景,如教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以做“无色液体混合变红”的实验。这种类似魔术效果的化学实验,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迫切想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无色变为有色。教师在课堂上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培养创造能力[2]。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应试教育是我国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要想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转变教学观念时,教师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化学实验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实验知识,从而激发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第二,提供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以往在化学实验中,往往都是教师讲一下实验的要求、过程和目的,然后就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了,学习也就结束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时间,随后再予以相应的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参与感。这样当实验结束后,学生还会继续反思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营造和谐的实验氛围,只有和谐的实验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在和谐的实验氛围中,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实验过程中,从而实现化学实验的有效性[3]。
三、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死板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刻板化的教育观念仍然植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4]。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大多数教师都存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不如在课上记实验的错误想法。例如,在“过氧化氢加入催化剂加热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把实验要求、过程和目的简单讲了一遍,然后就让学生记下来,以方便复习时使用。课堂上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大多数学生很难当堂记住,即使记住了往往也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从而导致考试时习题出现变化后就不会做的情况,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教学质量不佳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目前初中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实验的,这样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将重点停留在强调观察实验现象上,却忽略了实验仪器的操作与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例如,在“过氧化氢加入催化剂加热产生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维护实验课堂的纪律,还要时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并且还要随时面对学生提出的实验问题,如此教师就会自顾不暇,让学生感觉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不佳[5]。
3.学生实验习惯不好
从目前初中化学的实验成果来看,教师往往都是通过让学生预习化学实验,来提升化学实验效果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一学科,对化学学习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再加上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往往只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步骤和目的进行记忆,最终造成记忆效果不佳。以上预习的方式,不仅不能在实验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还会因为学生记忆出现了差错而导致实验失败。由于教师并没有对仪器的使用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也并不了解仪器操作的重要性,往往会养成不好的实验习惯,久而久之,会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
四、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1.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增強教学的探究性,简单来说,就是让实验课程多样化,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对根深蒂固的思想说不,从而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教师在学生提出异于教材实验目的的问题时,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要以询问的口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会重新做一遍实验,一般会得出与之前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引导的方式,在让学生自尊心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水平。在学生结束制氧实验时,教师应提示氧气有助燃的作用,让学生再次进行氧气燃烧实验。通过实验过程的检验,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氧气作用的理解,还能检验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有问题,也让自己的实验水平得到适当的提升,进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常会出现不知道怎样做及实验要达到怎样效果的困惑,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手足无措,这都是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体现。所以,要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镁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什么颜色的光?”有了问题的指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像找到了前进的目标,并且会仔细观察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从而达到较好的化学实验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说,教师提出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更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多创造实验机会,只有多次进行实验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基于此,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大幅提升。
3.完善学生的实验习惯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分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时会因课堂氛围过于活跃、喧嚣,使教师不能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仪器使用是否合理,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对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应把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仪器使用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画出操作流程中的重点,让学生在熟悉操作流程后再进行实验,从而正确使用和操作仪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目的进行探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养成勤思考的实验习惯。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巩固,从而养成善于总结实验成果的习惯。学生实验习惯的逐渐养成,是化学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体现。
结 语
总之,初中是化学教学的最初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并探究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从而在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适当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教学质量不佳和学生实验习惯不好等问题。教师应迎难而上,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从而教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也为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伟.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10):61-62.
公红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6(08):66.
杨成品.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160-161.
杜廷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2):115.
吴永霞.浅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J].名师在线,2019(24):68-69.
作者简介:申建茹(1989.3—),女,甘肃岷县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育。